鸡黍台,汝南的一处古迹遗址,是《后汉书》中记载“鸡黍之约” 故事的发生地。“鸡黍之约”讲述了张劭、范式两位贤士重诺守信生死之交的故事,它是诚信文化的源头。

诚信文化的理解(诚信文化的源头)(1)

汝南郡金锒镇(今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张劭(字元伯),家里上有母亲,下有孺子。他和山阳郡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的范式(字巨卿)同在东都洛阳太学求学。在这期间,范式得病,受到张劭尽心照顾,范式病愈后,感激万分,遂与张劭结为生死之交的异姓兄弟。二人学业期满一同返乡,饮酒话别时,范式说:“两年后的今日,我要到府上拜伯母,见见你的家人孩子。” 张劭回答道“范兄来,我当以鸡黍待之。”

两年后,眼看约定的日子已到。张劭把相约之事告知母亲。母亲笑道:“分别了两年,你还这么认真,他住千里之外,能专程赴这个约会吗?”张劭说:“巨卿是个重诺守信的君子,绝不会食言,请母亲快去准备吧。”母亲半信半疑地去杀鸡、蒸黄米饭,饭还没有做好,范式就到了。一进房门范式就先拜见张母,而后二人才把酒叙旧,甚是酣畅。范式在张劭家住了数日,才辞别归里。三年后,张劭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张劭思念好友范式,便朝家人说:“我的病已无救了,恨生前不能再见范巨卿。”之后,含泪而逝。

和张劭分别后,范式在山阳郡任功曹。一天夜里,范式忽然梦见张劭披头散发,赤足走来,对他说:“巨卿,我将于某日死,某日葬,你即使没忘了我,也见不到我了。”范巨卿大惊,心知有异,第二天向太守告假,又向朋友借了一身便服,素车白马前往汝南金锒镇。

张劭发丧,棺木抬到村北官路石桥上,棺绳齐断,众人结好绳子,仍不能抬起。张母抚棺痛哭道:“这是在等范巨卿呀。”正在这时,大路远处尘土飞扬,一辆素车飞驰而至。范式赶到,抚棺恸哭,亲为执拂在前引路,并哭嘱道:“别矣!元伯,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棺椁才被抬起。殡埋了张劭,范式亲为其守墓三日,而后辞别张母离去。

范式官至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一直以诚信守诺取信于民众。“高风肃古道,爽气溢青岑。” 范式、张劭这种生死相约的诚信精神感人至深。汉代以孝道治天下,事亲讲孝,交友讲义,为褒扬张劭、范式讲信义、重友情的高尚品德,汉明帝下诏修“二贤祠”,人们把张劭候友拒葬的石桥取名“信义桥”,把张家招待范式的土台称为“鸡黍台”。

有古诗曰:范式张劭生死交,信义桥上美名标;

千古流传成佳话,二贤祠前古风高。

后来,这则故事被冯梦龙改编为“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的动人故事,录入《三言二拍》小说集中。

作者:王怀若 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