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淞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1)

很早很早以前,嵩山脚下有位妙龄少女,名叫妮妮,出生在名门,不仅长得貌美如花,而且写诗作画样样精通,是个真正的白富美型的大才女。有一年中秋之夜,妮妮和姐妹们带着琴弦,来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颍河岸边,在皎洁的月光下,燃起篝火,琴弦高奏,载歌载舞,吸引来了众多看客。看客中有一位叫负心男子,看上去风流倜傥,属于高富帅的那种。因他懂得音律,顿时被妮妮的琴声所迷惑,他便混入了姑娘们的队伍一起舞蹈。

一曲舞罢,负心与妮妮窃窃私语,两人相互产生爱慕之情,当晚这对少男少女就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后来经过两家父母的往来协商,负心家选择良辰吉日,置办酒席,将妮妮迎娶到负心家。

新婚之夜,妮妮和负心如胶似漆,纷纷坠入温柔之乡,那真是:春深山茶花正艳,浓浓相思写满山;碧水潺潺绕身畔,柔柔深情满蓝天;笑靥如花荡秋千,甜蜜绽放在心田。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2)

3个月后,负心接到家人的书信,让他到都城应试,两人忍痛分别。到都城后,负心凭借他的才华,赢得国王的赏识,便封官加爵,当了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宰相看上了负心,要将自己的“千金”许配给负心。负心左思右想,为谋前程,他便背弃了妮妮,与宰相的千金结了婚。

妮妮久无负心音讯,又因怀有身孕,妮妮来到都城找到丈夫负心,负心非但不肯相认,还欲致她一死。负心的父母同情妮妮遭遇,前去客店看望,妮妮已奄奄一息,临终前她诉说了自己内心的痛楚。《诗经·邶风·谷风》收录整理了妮妮的怨歌: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3)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我不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这首怨歌的大意是这样的: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4)

山谷来风迅又猛,阴云密布大雨倾。夫妻共勉结同心,不该动怒不相容。采摘萝卜和蔓青,难道要叶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抛弃:到死与你不离分。

迈步出门慢腾腾,脚儿移动心不忍。不求送远求送近,哪知仅送到房门。谁说苦菜味最苦,在我看来甜如荠。你们新婚多快乐,亲兄亲妹不能比。

颍水虽然把污浊带给了洧水,洧水仍然清澈见底。你们新婚多快乐,不知怜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鱼坝来,不要再把鱼篓开。我自身不被丈夫所容,哪里还顾得上为我走后的事担忧呢。

好比过河河水深,过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浅,我就游泳到对岸。家中有这没有那,为你尽心来备办。左邻右舍有灾难,奔走救助不迟延。

你不爱我到也罢,不该把我当仇家。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货物没人买。从前害怕家贫穷,患难与共苦经营。如今家境有好转,嫌你厌我如毒虫。

备好干菜和腌菜,贮存起来好过冬。你们新婚多快乐,拿我积蓄来挡穷。粗声恶气欺负我,粗活重活我担承。当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爱一场空。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5)

后来,为记住这个故事,人们开始称漂亮的姑娘叫“妮儿”,骂忘恩负义的男人叫“负心汉”,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宴尔新昏”的“宴”“昏”,在古汉语中都是通假字,“昏”自然通“婚”,“宴”则同“燕”。“宴尔”相当于“燕尔”、“宴宴”,都是快乐安逸的意思。《诗经·氓》中有“言笑晏宴”一句,也是形容快乐无比的样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新婚”并非指唱怨歌的弃妇,而是抛弃她另觅新欢再婚的丈夫与新夫人,其含义恰好与初娶的“旧婚”相对照,无疑是对旧夫“喜新厌旧”的一种怨恨与谴责!

这首弃妇怨歌中的“新婚”本义,跟后来汉代的“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以及杜甫《佳人》中的“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所说“新人”相似,“新人”皆系弃妇旧夫的“新欢”。

白居易的《母别子》中则有“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宠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6)

说的是某将军立下战功后便在洛阳另娶如花似玉的美人,新夫人来后便让丈夫抛弃旧妇。旧妇怨恨道:“她是他的掌上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刺儿。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不足为悲,但悲伤的是留在家里的两个亲生儿就要从此别离。”

《母别子》最后一句“更有新人胜於汝”,是指旧妇希望将军再立下什么殊功,再娶一个比这位新夫人更娇艳的新美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弃妇对丈夫喜新厌旧的一腔忿懑、满腹牢骚。

因此,原生态的“宴尔新婚”或曰“燕尔新婚”、“新婚宴(燕)尔”,无疑是对男人“喜新厌旧”的一种形象化比拟,这也是“新婚燕尔”这句成语的本义。

至迟在宋代起,这个成语的本义开始发生变化,其意已经反用,泛指初娶新婚,成为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快乐。而且出于庆贺者寄托新婚夫妇如燕子比翼双飞的心愿,人们便用“燕”取代了“宴”,习惯用“新婚燕尔”。

宋代学者洪迈著述的《容斋随笔》卷八“谈丛失实”中,曾经指责“今人乃以初娶为宴尔,非惟于诗意不合,且义再娶事,岂堪用也。”

对新婚燕尔的告诫(一个娇艳而痴情女子的爱情悲歌)(7)

洪迈批评时人用“新婚燕尔”道贺新婚夫妇是背离了它的本义。但不管洪迈如何指责,人们还是“失实”地用“新婚燕尔”形容初娶,并沿用至今。元代戴善夫所作杂剧《风光好》中便有:俺两个相见时,则他那旧性全无,共妾身新婚燕尔。

新婚燕尔,从潇洒的单身贵族,进入两人世界,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婚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如胶似漆;婚后则可能马上面临柴米油盐酱醋茶、实实在在。婚后可能就会进入另一种环境,所以一定要做好心理调适。

成语“新婚燕尔”:亦作“新婚宴尔”。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