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 宏
图片来自网络
你随便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是在一些校园里,是否注意过有人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季:饮料瓶、冷饮杯、雪糕棒、果皮等等,品类繁多。
街道垃圾,影响了市容,辛苦了环卫;在校园里,老师天天讲,考核天天罚,可屡禁不止。稍微表现好点儿的,是将垃圾扔进花园里的花草中;再表现好点儿的是将垃圾扔在垃圾桶的附近。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其根本是养成教育的缺失。
所谓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也是终身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也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好习惯涉及到人生学习、工作、生活等行为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人的品质和公德。今天仅就讲卫生习惯方面的“随手扔垃圾”行为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是家庭中养成教育的缺失。
1、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无论城乡,只要家长有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小孩儿就会模仿,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的创设要从生活的细小事件做起。
图片来自网络
2、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的影响。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学生手头的零花钱逐渐增多,眼花缭乱的小食品市场也从未有过的繁荣。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已经逐渐消失。孩子想吃什么买什么,吃完后的食品包装随处乱扔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年长的家长也不加以制止和劝导,孩子的无错体验养成了自身的行为习惯。
其次是学校阶段养成教育的缺失。
图片来自网络
1、学生养成教育方法不到位。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而良好意识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虽然国家对素质教育强调多年,但“分数”定乾坤仍占霸主地位。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被淡化,而且其教育的方式几乎不能凑效。一是对学生口头说教的多,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实实在在的实践性活动少;二是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佳。在校园里随便走走,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就有随手扔垃圾的行为;即使满目垃圾飘荡,他们也是视而不见,不会俯身捡起。
图片来自网络
2、学生养成教育管理不到位。 “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的治国理念之一,其初衷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之中,就有了现在的“人性化”管理。无论师生食堂,还是校园内外的小卖部,都没有管理学生扔垃圾的措施,即使有也执行不到位。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学生随购随吃,随吃随扔。尤其是初高中学生晚自习后,已成为破坏公共卫生的主要时段。虽然卫生最终有人打扫,但是随手扔垃圾已经成为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小事做不好,何以成大事?环境是大事,扔垃圾是小事,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一纸一屑煞风景,一举一动显文明。所以说,不随手扔垃圾,彰显了个人品质修养的高度;文明的国度需要全体有素养的公民来共同缔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