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糖
给中小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并非真空的学习环境。
年中“毒教材”事件持续发酵,教材封面上傻孩子脸,日本、美国元素内容等,引大众不满。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审美塑性的过程中,这种畸形的审美带偏青少年,这种从里往外的深度影响,是绝不允许的。
该事件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最终涉事教材封面都进行了重新绘制,本以为该事件也算是就此告一段落了。
但是后续引发一系列鲶鱼效应,家长对于中小学生教材锱铢必较,给人一种矫枉过正的感觉。
家长建议删除:小荷才露尖尖角
出自诗人杨万里之手的《小池》,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上必背古诗,朗朗上口的诗句,深入人心,不管毕业了多少年,说到“小荷才露尖尖角”,不假思索地就能接上“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先生一生清贫,做了一辈子父母官,他通过早春的景象,反应民间疾苦,从而抒发爱国情怀。
虽然小学生不能理解这么深层次的含义,但是诗中描绘的荷花、蜻蜓、池水、泉眼等美好景象,也让小学生深感愉悦。
总而言之,这是一首值得小学生背诵的古诗,但在毒教材事件后,却有家长主张将这首古诗从小学教材中删除。
只因为“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句话在网上充满歧义,容易带坏小学生。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很多东西都被附上了不同的意思,网络可以玩梗,但是梗不能带到现实里来。
教育重点不能跑偏,家长不该锱铢必较
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进度的辅助工具,本身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物,家长对此保持着严谨的态度,这可以理解,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过于插手教材事件,就让教育变味了。
毕竟每一位家长的学历不统一,素质不统一,看待事物的结果也不同,没素质的人看什么都是歪的。
比如整改后的一年级数学教材封面,明明是一个可爱小女孩,非得有人说是“鸭子坐女孩”,让人费解。
家长想要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审美,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好的环境不与无菌的环境划等号,青少年有自己看到事物的角度,家长无需过多干涉,更不要用成年人的思想,去道德绑架教材上的内容。
近几年,因为成年人的思想,被删掉或差一点被删掉的经典课文有很多。
那些被删除的经典课文
《刘胡兰》《黄继光》《雷锋日记》《谁是最可爱的人》都曾经是中小学课本上的经典课文,作家们用真实的战争情景,描绘出那个年代的英雄,真情实感的书法爱国情怀,学生们研读后,也颇受感染,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但现在这4篇课文都在中小学生教材中看不到了,早已被删除了,当时教材主编给出的理由是,这四篇课文已经不符合现代化发展了,而且对于现代中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残忍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描绘真实场景的课文不符合现代化,《爱迪生救母》这样虚构的课文难道就符合了?取代前者被搬上小学语文教材,让人不解。
除了这四篇课文外,《牛郎织女》这类神话类的课文也被删除了,原因是诱导学生早恋。
就连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作《背影》也差一点被删除,当时专家给出的理由是,文中描绘的父亲翻阅铁路栅栏买橘子的场景,违背交通规则,对于未成年有着不良的引导。
还有高中经典古文《岳阳楼记》,因为文中出现的一个人滕子京,在历史上并非良人,为一己私利,大兴土木,不应该值得被歌颂。
幸好教材主编们还有判断力,没有采纳意见,将这两个名作保留在教材中,让中小学生有幸学习到名人大家的著作。
笔者想说:
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完全去衡量古代人的作品,如果说《背影》违背交通规则,那么《桃花源记》岂不是造谣,《女娲补天》涉嫌非法采矿,《司马光砸缸》就是破坏公物喽?
这样锱铢必较的嘴脸,让人非常厌烦,学生也不会感激,所以,家长一定要想清楚教育重点,再提出意见。
今日话题:
你觉得“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句古诗有歧义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