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谁领导的(太行山最艰苦的两年)(1)

(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

在夏季反“扫荡”前,许多八路军机关人员虽然平时口喊军事化,但根本不懂军事,先前也从不参加军事活动,结果本来是统率机关,行军时倒成了包袱。刘伯承对此深有感触:“你们啊,就像一背兜玻璃电灯泡,总是让我背起。我呢,对你们碰也不能碰,摔也不能摔,怎能集中全副精力指挥战斗呢?”

反“扫荡”结束后,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进行第二期精简。经过两期精简,晋冀鲁豫全区机关内的脱产人员被缩减至不足全区总人数的百分之三。

一些不直接指挥军事的部门例如师宣传队,还被派到黎城、涉县两地界内的大山里去做武装发动工作。刘伯承对他们做了专门要求,即一面做工作一面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下次遇到“扫荡”,就在当地隐蔽打游击。

1943年10月,按照中央指示,太行区又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机构改革:一二九师在保留编制的同时,师部与八路军总部机关合并;太行分局与北方局合并,太行分局撤销;一二九师与太行军区分开,李达出任太行军区司令员。

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谁领导的(太行山最艰苦的两年)(2)

(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

此后,太行军区继续进行精简,主要是合并伙食单位,以便抽出年轻力壮的战士补充基层连队。到1944年,陆续裁掉了118个伙食单位。至此,机关臃肿的问题才算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1942年和1943年是太行山上最艰苦的两年。不单单是经历了日军空前残酷的“扫荡”和封锁,还因为连续发生水灾、旱灾、虫灾、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延续时间最久,波及范围最广,受灾面积差不多包括了整个太行区和冀南区。连当地老人都说,从小到大,也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灾荒。

跟在灾荒后面的,是可怕的流行性霍乱。冀南有一个村子因霍乱流行,最多一天死了400多人。在整个霍乱流行期间,冀南死亡总数达到了25万人。

刘邓等人不断接到冀南的告急电,当地连各县现存的游击队都养不起,希望太行区都消化吸收一部分。可是太行区同样灾情严重,仅急需救济的灾民就有35万。

他们只好回电答复,说冀南要调部队过来也可以,但来了要参加屯垦,而且还必须带有枪支,因为随时都得准备打游击。

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谁领导的(太行山最艰苦的两年)(3)

(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