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动,看哭了。”“现场很震撼,演员的表演富有感染力,非常敬佩剧中人物的信念和精神。”……酷热的天气,阻挡不了成都观众的观剧热情。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1)

8月19日至21日,由上海歌舞团打造的现象级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连演四场,引来观剧热潮。

成都良好的观演氛围让演员们深深感动,他们也用绝佳的状态为成都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饱满、深刻的演出。

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还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8月20日晚,红星新闻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前来观剧的有不少年轻观众,甚至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

为让观众有更优质的观剧体验,主办方在入口处的醒目位置,精心布置了“电波”元素打卡墙。一桌一椅、老式收音机和复古台灯,将观众拉进舞剧故事里,吸引了很多人拍照留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2)

成都观众在演出现场拍照留念

李侠、兰芬、报社秘书、摄影记者、裁缝掌柜、小学徒、黄包车夫……随着剧情发展,剧中人物一一出场。

报馆员工写稿印刷报纸时的紧张舞蹈,伴随着《渔光曲》徐徐展开的旗袍舞,撑着黑伞在雨中穿行的黑衣人群舞……一段段风格迥异的群舞,成为上半场演出令观众难忘的亮点。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3)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4)

耿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前来观剧,她透露,学跳舞的女儿是冲着《渔光曲》段落来的,该段落曾被春晚相中。当身着旗袍的女子缓缓走来,站在凳子上翩翩起舞时,耿女士的女儿十分激动,看得津津有味。

耿女士说这是她第二次在成都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了,第一次看完后很震撼,这回就带着家人一起来感受经典舞剧的魅力。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5)

小杨是90后,在成都工作,这是她第一次观看舞剧,上半场的一些场景让她想起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好剧就是这样,很多场景都会打动人心。”

舞剧下半场,当15岁的赵晓光牺牲时,小杨眼含热泪,她表示下半场自己差不多一直在哭,她被剧中人物深深的打动了。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结尾之处,当电文浮现,不少观众的视线也都被泪水模糊了。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6)

演出过程中,掌声数次响起。观众不仅被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所震撼,更为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甚至壮烈牺牲的革命前辈所感动。

剧情落幕,灯光亮起,演员纷纷返场谢幕,观众们的欢呼声将全场气氛推至最高潮。

“我觉得这部剧的情节特别能打动我。”“希望可以多来几次。”演出结束后,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观众,有观众表示,这部舞剧不仅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还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演员向着舞台奔去

观众朝着舞台奔来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革命先烈真实事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了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7)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8)

该剧至今已演出超过400场,在昨(20)日的演出结束后,领衔主演王佳俊和朱洁静都更新了自己的微博感谢了成都的观众。王佳俊感慨,舞台是一片净土,纯粹、干净。而走进剧场的观众,就像是演员的“锦鲤”,“因有你们而感到幸运。每一次谢幕都有在好好告别,是你们的支持和喜爱让大幕拉开后的我又重生了一次。”

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王佳俊表示,成都的观众非常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不吝啬自己对作品的喜欢,“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不比我少几分,他们看懂了,他们很喜欢。”

他还表示,自己对每一场演出都十分珍惜,站在舞台上本身就是演员价值的最大体现。所有观众对这部戏的热爱,让演员与观众间,形成了双向奔赴,“我向舞台奔去,他们朝着舞台奔来,所以我觉得有人喜欢李侠这个角色,我作为演员十分珍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9)

领衔主演王佳俊(右)和朱洁静(左)

今年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第三次到成都演出,谈及第三次带着该剧来成都的感受,朱洁静表示,成都的观演氛围非常好,演出市场和剧院文化已经非常成熟了,这在与成都观众的互动中能感受到。一场好的演出是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一起成就的,自己与成都的观众建立了独有的默契,成都的观众会给予演员尊重,也非常遵守观演规则。

朱洁静透露,每次演出结束后她都会刷网友评论,“成都的观众非常成熟,他们除了欣赏舞台很美之外,还看懂了这部舞剧。在当今时代,我们用这样一部作品致敬伟大的祖国,很有意义。有观众看完后说,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了。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慨,能遇到这部剧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在她看来,《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成都的几场演出非常饱满、深刻,“虽然我们在台上上演的是同样的戏码,但每天不同观众制造的化学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成都的每场演出我跳完以后都非常high,这是观众给的。谢谢成都的观众。”

朱洁静还表示,每年来成都演出都好像是跟成都观众的一次约定,今后不管有什么作品,希望都能再来,“成都的演出土壤我非常喜欢,现在成都的观众对我来说就是父老乡亲了。”

好的观演市场遇到文化精品

红色题材文艺创作生命力蓬勃

一台演出能够获得成功,除了演员精彩的表演,也凝聚了不少幕后人员的心血。

成都站主办方四川壹现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吕表示,《永不消逝的电波》第三次来成都,明显感觉到今年的观演氛围更加浓厚,本来这场演出原定于去年11月进行,由于疫情原因延期到了今年8月才与观众见面,即便如此,当时依旧有很多观众表示不愿意退票,等待《永不消逝的电波》再次归来。在经历了延期、退票、重新定档、开票等一系列曲折之后,《永不消逝的电波》与成都观众终于实现双向奔赴,作为主办方,很欣慰能够把优质的演出剧目带到线下,给到观众更好的观演体验。

曾吕表示,今年也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次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全新的表演环境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演体验。

“虽然是第三次来成都,成都观众的热情依旧不减,成都作为戏剧第四城,文化演出市场一直非常繁荣、观众的艺术水准也非常高,好的观演市场遇到文化精品,我们很欣慰交出了完美答卷。”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10)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11)

演员谢幕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现象级舞剧。

曾吕透露,此次成都站有很多年轻观众的身影,受众年轻化也说明了更多青年观众对类似红色题材的认可,人物命运和故事能吸引和打动他们。《永不消逝的电波》对年轻观众有如此吸引力,也因为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舞剧,透视出当代中国红色题材文艺创作的蓬勃生命力。

曾吕直言,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今年又遭遇高温酷暑的考验,“即便在如此情况下,成都观众展现出丝毫不减的观剧热情,我们非常感动,这对演出行业是最大的支持,我们也更有动力了。”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赏析与评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遇上热情的成都观众)(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