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随着对曹操研究的深入,从曹魏视角叙述汉末三国史的各种书籍、影视、游戏等作品汗牛充栋,效仿蜀汉五虎将,诸如“五子良将”“八虎骑”等说法相继出现。然而这些良将、虎骑的成员问题上又难免出现争议,例如典韦、许褚这样的猛将,为何既非虎骑,也没列入良将?
其实这两个称谓都是根据 《三国志·魏书》中列传分类衍生而来,“五子良将”来源于 《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八虎骑”的成员则是 《魏书·诸夏侯曹传》中所列之八人,“虎骑”之名应该源于由曹纯所统率的精锐骑兵“虎豹骑”。问题又来了,抛开诸夏侯与诸曹宗亲关系的因素不说,为何忠勇护主的许褚,在 《三国志》中未能与 “五子”列为一传呢?
《戴敦邦画说三国演义·许褚护主》,现代,戴敦邦,国画
豪帅的另一种选择
作为一方豪帅“带资进组”的许褚,在《三国演义》中频繁登场,而且每次他一出场就意味着有精彩的战斗。初次登场,许褚与典韦打得不分胜负,赤壁兵败之际又力敌张飞掩护曹操,后期与马超大战230回合更是小说中最长的单挑战。可以说在武力值爆表这方面,许褚的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高度重合。史载许褚 “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若以个人武力值来对历史上的曹魏诸将进行排名,他甚至可能位居榜首。曹操一生最重要的贴身保镖有两位,一是在张绣之叛中为保护曹操而牺牲的典韦,另一位则是跟随曹操时间最长、护卫之功最多的许褚。与典韦出身低微 (《三国志》中甚至未记载其表字)不同,许褚在加入曹操集团之前已是一方豪帅。
典韦与许褚两名猛将初次相遇,战得不分胜负,故事出自汪玉山绘《三国演义连环画·三让徐州》。
许褚,字仲康,谯郡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算是曹操的老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盗匪横行,官府无力,百姓常遭盗贼洗劫而不得安宁,许褚的家乡也不例外。面对贼寇的威胁,各地民众只能自发组织抵抗,青年时就孔武有力的许褚,就是当地领导宗族进行武装抗贼的领袖人物。当时汝南方向有一伙上万人的山贼正准备洗劫谯县,为了对付这伙来势汹汹的贼寇,许褚召集宗族中人进行备战,他让族中有力的年轻人连夜修筑壁垒进行防守。被许褚号召起来一同坚壁御寇的人有多少呢,《三国志》中所载的是“宗族数千家”,指挥如此庞大的人员,可见许褚并非只是单纯的武夫,而是一位在当地能够一呼百应的英雄豪杰。
汉末时,出仕前就能在地方聚众的武将不在少数,东吴名将甘宁早年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曹魏名将曹仁早年结集上千青年,在淮河、泗水之间干些非法勾当。山贼出身的严白虎更是盘踞吴郡一带,形成不亚于群雄的军事集团。相比之下,许褚聚众数千户人家,为的是抵御山贼,保境安民,颇具侠士之风。汝南贼寇来犯之后,防御人员因寡不敌众有些吃力,战局凶险。许褚又想出新方法,他让大家将石头全部收集到堡垒前沿,而后自己以飞石为武器攻击贼寇。力大无穷的许褚将石头掷出,命中之处竟被击得粉碎,吓得众贼不敢上前,只得在外围屯驻,与许褚一方形成对峙。
过了些时日,堡垒内的粮草不足,许褚决定与贼寇谈判,想用牛去换粮食。不曾想交易达成后,这头牛竟然不愿意到贼寇那边去,许褚见状二话不说,一把抓住牛尾,竟然将牛倒拖百余步。这名副其实的力大如牛将贼寇吓得心惊胆战,没过多久便主动撤退了。经此一役,许褚名声在汝、淮一带流传。后来曹操迎汉献帝那段时间,也曾在汝南一带剿寇,正是在这期间许褚被曹操看中,于是率领自己的部属一起投奔了曹操。喜得虎将的曹操也对许褚赞不绝口:“此吾樊哙也!”
《戴敦邦画说三国演义·许褚斩双将》,现代,戴敦邦,国画。
许褚追随曹操,是一步到位,直接成了贴身保镖,即日拜为都尉,引入宿卫。至于跟随许褚一起来的那些侠客,都被曹操照单全收,作为“虎士”任用。这样看起来,许褚从一方豪帅率部加入曹操后,就获得信任,成为宿卫。但也有人为其惋惜,认为许褚本为一方豪帅,颇具领导能力,作为保镖有些大材小用,而且与领兵打仗无缘了。其实也不尽然,就在不久后曹操征伐张绣,史籍中出现了许褚率领虎士冲锋陷阵,“斩首万计”之记载,还因此被升迁为校尉。毕竟曹操用兵章法多变,在某些时候为实现对敌迅速、精准打击,甚至会投入担任宿卫的精兵。
禁卫军统领的身后憾事
许褚投曹不久,典韦不幸战死,此后曹操个人安全问题也由许褚全权负责。因此许褚也与五子良将等武将有了本质区别,他所有的战绩、战功都是跟随曹操一起建立的,不可能像张辽、徐晃那样,能够独自带兵在外作战。所以像演义中,许褚率领3000铁甲军作为前锋出征新野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毕竟历史上“火烧新野”事件也不存在。
作为曹操的护卫,绝非仅靠勇武和忠诚就能胜任。无论是早年保境安民,还是后来征伐张绣,都不难发现许褚具有一定统率能力,对虎士部署得稳稳当当。最重要的是,贴身保镖还得具有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官渡之战期间,曹操身边有个叫徐他的侍卫欲图谋刺曹操,但徐他也知道许褚武功高强,对曹操忠心耿耿,有他在身边,刺杀很难进行,于是一直等待机会。某天徐他得知许褚回营休息了,赶紧抓住机会,与其他几个刺客一同怀刀进入曹操营帐准备行刺,哪知一进帐就见到腰大十围、容貌雄毅的许褚立在曹操身边,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徐他等人大惊失色,许褚一见这帮人的神色便知其图谋不轨,三下五除二就将徐他等几人当场击杀。其实徐他情报没有错误,当天许褚的确回营休息了,但途中他竟然 “心动”,这精准的第六感让他立即返回曹操身边,竟然因此为曹操化解一场劫难。而史书记载的看似有些玄的“心动”,反映出的恰恰是许褚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洞察力。
徐他事件后,曹操对许褚更为信任,几乎寸步不离,即使在战场上,许褚也追随主公出生入死。建安九年(204),许褚因随曹操围邺城时立了战功,赐爵关内侯。到建安十六年 (211),曹操兵至潼关,讨伐韩遂、马超。此役中,曹操又遇到过一次凶险,差点丧命。当时曹军正欲渡河,曹操让大军先行,自己和许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没想到此时马超率步骑万余疾驰而来,欲图一举劫杀曹操,战局突变,危急万分。许褚急忙将曹操扶上船,转眼马超军已杀至跟前,剩余曹军因无主帅大乱,溃军都争着想上船逃命,船很快便不堪重负。许褚仗剑于船头,攀船者来一个斩一个。此时马超又下令放箭,霎时飞矢如雨,连船工也中箭身亡。许褚见状,赶紧以左手举起马鞍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终于助曹操脱离险境。可见当天若无许褚忠心护主,曹操恐怕凶多吉少。
许褚赤膊战马超的情节虽是虚构,但历史上两人的确有过一次交锋。也是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与韩遂、马超等进行谈判,当时曹操身边仅有许褚一人。马超见此良机,试图趁机偷袭曹操,但又担心曹操那位贴身保镖就是早已久闻大名 “虎痴”许褚,于是问曹操:“公有虎侯安在?”曹操听后以手指指身边护卫。马超见这高大的武士果然是许褚,自知无必胜把握,只得打消袭击曹操念头。数日后,曹军与马超再度交战,此役中许褚再次身先士卒,亲斩敌军首级,官拜武卫中郎将。
许褚画像,出自赵成伟绘《〈三国演义〉人物百图》。
曹操大半生戎马生涯,皆得益于许褚护卫身边,多次化险为夷。而许褚对于曹操,因朝夕相处,除了君臣关系外,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私人交情。建安二十五年 (220),曹操病逝,许褚伤心欲绝,以至 “号泣欧血”。曹丕称帝后,许褚受封万岁亭侯,升迁武卫将军,负责统领宫中禁卫军,又为文帝一朝尽忠职守。至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又封许褚为牟乡侯,但不久后许褚就去世了。许褚生前,曹魏三代君主对其也算优厚礼遇,可在身后追封问题上却出了大问题。
从魏明帝曹叡时期到曹芳登基、曹爽掌权时期,曹魏政权先后两次拟定进入太祖庙的文臣武将名单,初期跟随曹操的人员中,除了荀彧、于禁这类有特殊情况的人员外,大多都得以进入。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一生为曹魏尽忠、几次救过曹操性命的许褚竟然榜上无名。要知道无论是早早战死的典韦,还是像文聘、朱灵这些二三流的武将都得进入太祖庙享受祭祀,唯独许褚没有资格,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史书中又没记载具体原因。推测起来,很可能是许褚执行公务时,得罪了曹氏宗亲的缘故。
例如当年曹仁驻守荆州,有次从前线回来见曹操,在殿外等候时,曹仁见到许褚便主动与他聊天,结果许褚认为即使曹仁贵为宗亲,但毕竟是镇守外藩之将,自己作为内廷护卫,不应与他有过多接触,不予回应,只说了一句“王将出”便自己进殿去了。热脸贴了冷屁股的曹仁认为许褚目中无人,从此厌恶他。由此可知,日后许褚执行禁军工作时,很可能也因他这种奉公职守、公私分明的行事风格得罪了某个位高权重的宗亲显贵,以至于评定进入太祖庙名单时,被人故意使绊子。
纵观许褚一生,其发展轨迹既不同于长期保持独立的臧霸集团,也和让宗族逐步融入曹魏政权的李典家族相异。许褚自入曹营后,迅速完成了从豪帅到家臣的转变,与曹魏君主牢牢绑定,为之奉献一生,是曹魏政权最忠诚的禁卫军统领。李典生前有憾 (英年早逝),许褚身后有憾 (未入祖庙)。当年裴松之为 《三国志》作注时,也为许褚身后事抱不平,曰:“ (徐他)谋逆而许褚心动,忠诚之至远同于日磾,且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今祀韦而不及褚,又所未达也。”
裴氏之问,亦后人万世之问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周渝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