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元认知才能让你知行合一,

你有没有想过你是怎么样做决策做判断的?你的情绪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你为什么比别人学东西慢和难?你的大脑是怎么运行的?等等等,以下分享丁哥丁道长对我改变很大也是我经常用的人性经典思维。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丁道长有一种执念就是想不断的迭代自己对道对规律对本质的探索,这能够让我瞬间看懂看透很多事情,比如:人和动物为什么相差越来越大,人越来越聪明和高级,而动物还是老样子,丁道长认为这个本质是人类能够把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思想化为知识传承下来,简单的是你父母会的东西能够通过语言或文字交给你,而不需要再从头到尾的探索总结,

我们的教育也是这个目的,把前人的经验和总结,让后人学了直接用,不用再去一步一步好奇、猜想、验证、失败、成功、总结为自己所用,如果我们现在人懂的知识、道理、技术都需要每个人一个一个探索一遍才能掌握,那一辈子根本做不了几件事情,人类大概率还会像动物一样什么东西都得自己尝试,人类也进步不了,社会效率也不会增加。所以人就是需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思想才能进步地更快,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让自己拥有几百上千年的智慧。

如何透过人性打开深层认知的大门(丁道长解密人性底层运行逻辑)(1)

知识的本质是什么?

你知道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吗?丁道长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定义,那定义是什么?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大家基本上都见过各种说明书吧,肯定是在得到这个知识的时候要知道这个知识的作用对象、前提条件、副作用或好与不好、适用范围、效果等等等,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没有好好阅读知识的说明书,

比如我们常见的新概念或新梗都属于定义、对一些人也属于知识,比如:元宇宙、数字货币、潘嘎之交、防火墙公司、内卷、躺平、摆烂、韭菜、摸鱼、星链计划、私域公域流量...........只要时代在发展就会一直有定义出现,对于不知道这些定义的人就成为他们学习的知识,比如牛顿三大定律、加速度、各种化学反应、各种数学理论(0、1、2、3...也是定义),社会也可以定义什么是有道德、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英雄、(四书五经也是用知识定义)等等等

这些知识和定义需要一个共识、只有所有人都认同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要不然可能成为小众文化,比如:秦始皇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辙等等 这是把定义的说明书中使用的对像和范围做了共识。这样统一的各国之间才能更好的发展和统一,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也是有标准普通话才能让全国各个民族地区无障碍沟通、国际上也是时间统一、所以我们有了阴历和阳历,4G/5G/6G技术标准统一才能全球统一发展,让人更好学等等等。有了知识共识我们交流更加方便(不用每次都把定义说明一遍)做事情也更加高效,知识和定义也是不断的进化调整的(比如说法律或那个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或推翻了原有的什么理论)我们要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迭代。

知道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学习前人或他人总结的知识,进而让自己有更丰富的理论指导实际,节省自己大脑的能量和试错成本、机会成本让自己能力增长更加高效(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知道了知识的本质是定义,那我们就应该对知识点(定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知半解只会误导自己的判断决策,详细了解分析定义的说明。

定义的本质是信息、信息的认知与理解就是认知

什么是认知:先来看百科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丁道长来简单说一下就是

人对外界知识(定义)信息输入,经过神经的加工转换成内在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信息的输入如果是单一的信息,就产生单一偏执的认知,如果是全面的信息输入就会产生辩证思维,每个人的认识过程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不同加上主观客观的信息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认知。所以对于我们的知识和信息一定是要尽可能多的了解,这样才不会被别人利用你的知识认知缺陷伤害你。我们要让知识为我所用,不是你为知识所用。丁道长在这当面都有相当大的感悟,写了七十多万的笔记慢慢的要分享给更多人。

丁哥的理念是;成长自己、分享与人,道出本质、增长真知

如何透过人性打开深层认知的大门(丁道长解密人性底层运行逻辑)(2)

元认知才能让你知行合一

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知识、懂那么多道理还是感觉自己活的一塌糊涂呢?有句话这样说的 不是知识没有用,是因为你没用所以它才没用,怎么样才让让自己知行合一呢?那就需要了解一下认知的认知--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先看百科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成分

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1、认知的对象不同

认知的对象是一件具体的事,它可以是人们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意识,也可以是对某种知识的认知,对某段文字的解读。而元认知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认知”的一种解读,它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抽象的心理活动。

2、认知的内容不同

认知是指人们对某种认知对象的一个智力操作,它可以是我们阅读某一篇文章,对这篇文章中某个字句进行解读、辨析或理解的一种行为。而元认知则是对于认知这种行为的调节和监控。就比如,我们在阅读某一句古诗的时候,会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这便是普通的认知。但是元认知则是分析我们的这种认知行为是否核实,是否正确,它是对认知的一种认知。

3、认知的作用方式不同

认知是通过直接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比如,我们在阅读某句诗句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了解这句诗的大意、中心思想。而元认知则是通过对认知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对认知的活动。比如,我们自我检查自己的这种认知是否正确,对诗句的解答是否合适等等。

4、认知出现的时间不同

认知是先于元认知产生的,因为元认知是基于认知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没有认知就没有元认知。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之后,就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却没有察觉,所以,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元认知能力的。到了幼儿时期,他们才会出现一些微弱的元认知,经过不断地学习、培养后,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才会迅速发展和提高。

认知与元认知的联系

从本质上来说,认知和元认知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元认知是基于认知之内的一种认知,它反映了主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正是基于对认知进行认知,才会有元认知的出现,所以,元认知是被包含在认知之内的,但是认知并不等于元认知。

如何透过人性打开深层认知的大门(丁道长解密人性底层运行逻辑)(3)

总结: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成分。认知与元认知的区别有4大类,它们分别是:认知的对象不同、认知的内容不同、认知的作用方式不同以及认知出现的时间不同。两者的联系是认知是元认知的基础,没有认知就没有元认知,而两者也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对概念。

有一个良好的元认知习惯能够让你知行合一,这里包括了动机、自律、坚持等等,所以我们看一个关键词要深入的挖掘这样让自己的知识形成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就能记忆更长久,调取更容易。

今天丁哥就先分享到这里,这个人性底层逻辑系列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感觉有用请点赞关注,你的支持会鼓励我分享更有价值的内容。

本篇文章作者丁道长已声明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