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之一,也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苏武牧羊便是千百年来受到后世历朝历代称颂的故事 ,也使他成为了忠于国家和坚守节操的代表人物。从史料上看,苏武在匈奴的际遇可谓悲惨,被发配到北海牧羊也受尽了苦难。匈奴单于为了迫使苏武投降,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各种手段,都没有能够得逞。其中在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故事中,告知其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的悲惨际遇,希望以此来软化苏武的抗争。但是苏武依旧没有投降匈奴,直到汉武帝去世后汉朝和匈奴关系转暖,才被释放回国。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1)

后世人在对苏武的遭遇表示同情,对他坚贞不屈的意志表示钦佩时,也有人提出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苏武坚持不向匈奴投降,保住了作为汉朝使节的操守。很多人说苏武是因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不能否认苏武爱国的行为和精神力量,但这中虚无的东西,很难成为支撑一个人意志的基础。尤其是在北海牧羊这种最为艰苦的环境下,他又在李陵之处听说了家中兄弟的悲惨遭遇。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苏武又凭什么嫩坚持十多年呢?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2)

要回答上述的问题,必须从苏武牧羊这个故事的背景和缘由出发。苏武是官宦子弟,他的父亲苏建是大将军卫青的心腹,因三次与匈奴的战争功绩而封后。苏武及其兄弟都因此而受到萌荫,年纪轻轻便成了汉武帝的郎官,后来又升级为栘中厩监。在汉武帝的中后期,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开始转暖,双方再次开始互派使节,并释放之前被扣押的使节。苏武是以护送被扣下的匈奴使节的名义出使的,并被汉武帝提升为中郎将。当时中郎将还是常设军官中等级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苏武当时在汉武帝和朝廷中的地位。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3)

苏武带着使团抵达匈奴时,正好遇到了匈奴发生内乱的风波。当时是匈奴且鞮侯单于时期,匈奴昆邪王姐姐的儿子缑王和长水部族的首领虞常勾结起来企图谋反。他们打算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于是虞常便找到了使团的副使张胜。双方达成了交易,虞常等人在谋反中射杀从汉朝叛投匈奴的卫律,而他们逃到汉朝后将与之前留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汇合,并得到汉武帝的赏赐。虞常之所以找张胜,是因为在之前的战争中虞常曾被汉军俘虏,母亲和弟弟依然留在汉朝。虞常在汉朝时与张胜见过多次,两人关系还不错。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4)

双方交易达成后,便计划在一个月后趁着单于外出打猎而发起叛乱。这场叛乱最终因为内部人员的出卖而失败了,因为张胜参与了叛乱,所以整个苏武使团的人都被扣留了下来。且鞮侯单于派汉朝叛投匈奴的卫律处理这个案子,张胜等人被供出,于是单于想杀了汉朝使团。因为顾及到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最终使团没有被处以极刑,但且鞮侯单于要求使团中人向匈奴投降。苏武作为使团正使拒绝投降,甚至以死抗争,最终被发配到被海边牧羊。他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受尽了各种磨难,直到汉昭帝即位后才得以被放归。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5)

从各种史料上的分析,且鞮侯单于逼降苏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借刀杀人。发起这次叛乱的是缑王和虞常,他们虽然要么在叛乱中战死,要么被处死,但却有很多人逃到了汉朝。其中缑王的舅舅昆邪王和母亲一直在汉朝,虞常的母亲和弟弟也在汉朝。这些叛军的残余存在,对于且鞮侯单于来说是如鲠在喉的。当时在军事上被汉朝压着,自然不可能通过军队平叛,只能另想办法。如果苏武投降了匈奴,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汉武帝刘彻来说是奇耻大辱。刘彻向来冷酷无情,说不定一怒之下把这些依附于汉朝的匈奴人杀了泄愤。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6)

苏武坚决不投降显然不是为了保护匈奴人,他自己也是匈奴叛乱的受害者。这个叛乱跟他本没有关系,是副手张胜和匈奴人勾结,才连累了他。站在国家和朝廷的角度,苏武投降对于汉朝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这是关系到国家荣誉的事情,一国使团之正使向敌国投降,这与卖国无异了。虽然匈奴方面也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从面子上看匈奴会得到胜利者的姿态。当时汉朝和匈奴正处于外交战激烈的时期,争夺的就是荣誉和面子,苏武的坚持抗争,这对汉朝保持国家荣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7)

站在个人的角度,苏武无疑是最悲惨的。不但没有实质性的好处,而且遭到了非人的虐待。与此同时,苏武的家族在汉朝也是坏消息连连。从李陵投靠匈奴后劝降苏武的话可知,苏武的兄弟都遭到迫害而自尽。苏武的哥哥苏嘉做了奉车都尉,随从圣驾至雍城的棫阳宫。汉武帝扶辇下车时,撞到柱子折断了车辕,他被指控为大不敬,被迫伏剑自刎。事后汉武帝赐钱二百万作为丧葬费,死得不明不白。苏武的弟弟苏贤随从圣驾到河东后土时,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苏贤奉命追捕逃亡的宦骑,他没抓到人,惶恐得服毒自杀。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8)

李陵还告知苏武,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已经改嫁,家中只剩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苏武离开汉朝十多年 ,他家的妹妹、女儿和儿子是否还活着,活得怎么样,都成了未知数。李陵以这些苏武家族悲惨遭遇来劝降,但苏武依旧没有投降,坚决拒绝了李陵。

如果说之前苏武得到这些消息前坚决抗争,还对家中有所期望,现在他几乎没有了什么可以指望的地方。兄弟惨死,母亡妻嫁,面对这样的悲惨遭遇,苏武几乎走投无路。从李陵的劝说来看,这些都归咎于汉武帝刘彻的喜怒无常和残酷无情。按理说,此时的苏武没有必要继续为刘彻保留自己的忠贞。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9)

但苏武还是坚决的拒绝了,而且大义凛然的以儒家忠君的臣子之道来回击李陵。他甚至以自杀来威胁李陵,使对方不敢再打劝降的主意。在这近乎于绝望的处境里,苏武还是坚决不投降,这是在是让感到意外。难道苏武如此坚守,真的是因为虚无缥缈的忠君爱国么?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也有人觉得可能有没在史书上记录的原因。结合当时有关苏武及其家族的史料来看,苏武坚持的出发点也还是有迹可循的。除了忠君爱国这个有些虚的理由外,苏武如此做在政治上也有有其很明显的好处的。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10)

在苏武被扣押在匈奴的同时,汉朝国内也是政治斗争频发。这些政治斗争中,最为激烈的便是太子集团和反太子集团的斗争。这两个集团的斗争在之前文章中有所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苏武家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卷入了这种政治斗争中,而且受到重创。苏武的父亲苏建是大将军卫青的心腹,卫青又是太子刘据的舅舅,太子集团最早的代表人物。从这个关系看,苏家与太子集团是密不可分的,政治上也是互相依存的。苏武的哥哥和弟弟虽然是汉武帝身边的近臣,却死得不明不白,史书上记载极少,大概率是与太子集团的政治斗争有关。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11)

汉武帝后期的政治斗争围绕刘据展开,刘据身边聚集了大量的朝廷重臣。这其中既有卫青、霍去病这一系的军队将领,也有以儒家学者为代表文官集团。虽然最终刘据以失败而结束,但他也曾一度权倾朝野。这不仅仅受到众多朝臣的反对,也受到了汉武帝的猜忌。苏武作为苏家的一员,又在匈奴这个敌对的地方,一言一行都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他投降了匈奴,不但会给家族带来灾难,也会被整个刘据太子集团所唾弃,还被汉武帝所仇恨。如此一来,苏武将没有容身之地,除非他永远不回汉朝了。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12)

实际上投降匈奴的汉朝人中,除了卫律这种胡人外,就是李陵这种走投无路的。但凡有一点点希望,汉朝人都不会主动投降匈奴。只要刘据太子集团存在,苏家就还有起复的希望,这是对苏武最有利的。苏武坚持忠君爱国,坚持不投降匈奴,很可能是将宝压在了太子刘据身上。如果刘据能顺利登基,以他温和的治国理念,苏武被置换回国是大概率的。到时候苏武不但不是罪人,而且是坚守使臣节操的英雄,在政治上的收益是无可比拟的。所以苏武并没有对李陵的劝说动心,因为他在刘据身上还有着一线希望。

西汉时期苏武的来历(穷兵汉武增一苏武明知兄弟在汉朝被逼自尽)(13)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苏武的选择无疑是最正确的。他在汉昭帝即位后被释放回国,因为这个悲惨的遭遇而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推崇,很快成为朝廷重臣。即便是儿子卷入谋反案被杀,霍光也只是对苏武免职,而不是将其处死。后来他还拥立了刘据的孙子汉宣帝刘询,受到包括宰相丙吉在内的朝廷重臣的敬重,是三朝老臣中声望最高的一位。苏武甚至位列汉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中,真正的名垂青史。可以说苏武后半生的荣光和名利双收,都是基于在匈奴十九年放牧的苦难。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交换其实也是非常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