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

不管是赛事密集度的增长(大型赛事减少、中小型赛事增多),还是海外知名赛事频繁落地,都昭示着2017年是中国搏击市场的一个转型阶段,但有一个势头非常明显,那就是MMA系列选手的崛起,而且是疯狂崛起。

一时间,一直以站立格斗为主体的中国搏击市场乃至粉丝圈,甚至大量普通观众,都开始对MMA项目进行关注。而业内一直有一种观点,那就是“三年以后,中国搏击市场会是MMA的天下”

10月7日,林荷琴获得世界MMA锦标赛女子52.2KG级冠军,成为首个在MMA国际赛事获得金牌的中国选手,从微博话题讨论到人民日报报道,这位90后的小姑娘,第一次把MMA项目在国内推向了官方高度。

而在5个月前,一场民间交流则把MMA项目推到普通百姓眼前,那就是著名的“徐雷之战”,此后通过媒体人王志安的采访又一次走红的UFC中国选手李景亮,关注度也再次达到一个新高……

年初的热闹,年底的夺冠,乃至接下来国际最高水平的职业赛事UFC落地上海,似乎今年的主题很大一部分都在围绕着MMA项目展开。可以说,2017是MMA项目在中国正式崛起的一年。

MMA崛起的趋势

说起来,站立格斗赛事发展成型比MMA要早。

90年代初期,MMA综合格斗这个概念刚开始在北美试水的时候,站立格斗比赛已经有拳击、泰拳、自由搏击等比赛在世界上传播了。

  • 泰拳由于其独立属性,发展得很早,而自由搏击很大的技术基础来自于泰拳,90年代初期的时候,喷气机宾尼这些格斗名将在格斗界已经是家喻户晓,MMA还依然是雏形阶段。

1993年,UFC和K1两大赛事同时诞生,一个在后来彻底普及推广了站立格斗项目,并且达到了至今无人超越的高潮,另一个经历漫长发展如今一家独大,成为MMA比赛的代名词。

如今K1的辉煌已经烟消云散,在世界上,UFC的关注度要高于大部分格斗赛事,甚至一直以来独立运作并且稳坐霸主地位的职业拳击比赛,也开始受到UFC的冲击。

可以说,整个世界格斗的趋势都在朝着MMA方向发展,连泰国这样本土拳界势力顽固的地区都已经光明正大的举办MMA比赛了。

  • 2012年,泰国的MMA比赛被体育部门叫停,理由是“过于残酷”,其实是这项运动的发展和牵涉的利益,传统拳界无法染指,但吸引力大,为保护本土泰拳市场,所以干脆禁止,但如今又满地开花了,因为大的趋势没办法改变。

  • 好在本土的泰拳树大根深,索性对于MMA的兴起也就听之任之。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2)

图|TOPKING

那么我们中国呢?

说中国接起了世界站立格斗赛事的大旗,一点也不夸张。无论赛事规模,吸引的拳手质量,比赛的数量,乃至关注度,中国无疑是当今站立格斗项目第一大国,但还不是第一强国。

  • 第一大国的原因是我们承接了日本K1没落后的摊子,以我们的人口红利和发展势头撑起了一个小高潮;

  • 不是第一强国的原因是我们的拳手整体上虽然已经算世界主流,但还不是第一梯队,顶级的巨星更是没有出现,目前站立格斗在中国的火爆其实主要还是靠着当年K1和国际上其他赛事的一些老将在支撑着,是他们把世界站立格斗粉丝群体导流到了我们的市场。

一些K1时期就成名的名将陆续到中国比赛,其中播求、安迪苏瓦、克劳斯、美丽死神、雅桑克莱等,更是长期把重心放在中国赛场,让大量的世界站立格斗粉丝随着他们的身影关注到中国赛场,乃至中国市场。

他们这些人,除了雅桑克莱以外,基本都是被K1包装起来的,K1当年的赛事制作风格和水平已经无需质疑,整个格斗项目在世界的推广,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K1,而K1当时的大火,靠的又是几个超级偶像。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3)

图|雅桑克莱

偶像的力量

格斗界的偶像很多,但真正达到超级偶像级别的,必须是推动了这个项目发展,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让关注他的人,把他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和信仰来看待,激励着自己奋斗。

这样的偶像在各行各业都有代表,比如:

  • 篮球界的乔丹、艾佛森……

  • 足球界的巴乔、范巴斯滕……

  • 拳击界的阿里、泰森……这样风格或事迹鲜明的拳手,把拳击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上普及推广,激励一批又一批的人投身到拳击运动中去。

而属于格斗界的超级偶像,在我看来,至今只有 7 个人而已:

  • 他们是安迪·哈格、彼得·阿兹、米尔科、菲多、播求、魔裟斗,以及“嘴炮”康纳。

为什么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简单说一下。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4)

图|安迪·哈格

1 安迪·哈格

腿王安迪·哈格是一个伟大的选手,出生于瑞士的他,家境贫寒,从小身体瘦弱,励志改变人生,10岁开始学习空手道。

因为他的存在,日本空手道有了一个能和世界顶级格斗选手交流的代表人物,安迪的贡献在于,他代表空手道这门格斗技术迎战世界各种格斗技高手,印证了空手道的擂台实战能力,所以在日本主办的K1赛事上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 有蓝眼武士之称的安迪,标志性的下劈腿,转身腿,以及非常谦虚平和的性格,让他在擂台内外广受欢迎。

  • 安迪在擂台上丰富多变的腿法也为站立格斗比赛初期的多角度腿法运用奠定了样本,所以他也有第一代腿王的称号。

虽然安迪仅获得过一届K1冠军(96年),但不妨碍他在格斗界的地位。

遗憾的是,2000年8月,这位伟大的战士因为白血病离开了我们,年仅36岁。而就在他确诊白血病之后,到去世前的2个月,他依然奋战在擂台上,并以微弱的点数战胜了另一位格斗大神“克罗地亚战警”米尔科!

安迪·哈格的一生激励了很多人,对于整个格斗界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5)

图|彼得·阿兹

2 彼得·阿兹

著名的“荷兰伐木人”,彼得·阿兹在格斗界的贡献主要是通过他那恐怖的扫踢攻击力,硬生生普及了扫踢这个技术动作。

“全世界扫腿最重的人”、“格斗暴君”等当年脍炙人口的宣传都让彼得·阿兹声明远播,三届K1冠军的头衔更让他成为格斗界的超级偶像,至今依然影响着众多拳迷。

3 米尔科

“第二代腿王”,“克罗地亚战警”,犀利的左高扫是他的标志,战警的外型和冷酷的脸庞一直被拳迷津津乐道,但他最重大的贡献是以一个站立格斗顶尖选手的身份来参加MMA比赛。

从一开始的连胜到后来的失败,再到一点一点学习地面技术,最终获得PRIDE冠军,米尔科让粉丝跟着他一起从站立格斗规则过渡到MMA规则上,与“格斗沙皇”菲多的三番战可谓世界格斗历史上的经典对决。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6)

图|米尔科vs菲多

4 菲多

“格斗沙皇”“60亿最强男”,当之无愧的世界格斗王者,菲多的成功得益于当年日本经典赛事PRIDE的成功包装。

当年PRIDE在全世界推广MMA,菲多作为代表人物,以独特的俄式桑搏技术称霸拳坛,获得PRIDE重量级两冠王,菲多可以说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有特点、有性格,技术独特并且以小打大,用自身的例子给MMA比赛做了最好证明。

5 播求

泰拳王子播求作为格斗界的超级偶像,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很多人对于泰拳的印象严格来说是从播求开始的,而K1真正走向巅峰也是因为MAX级别的诞生,播求等人的入场。

播求绝佳的外型,标志的扫踢、膝法,顽皮且有亲和力的性格,令其圈粉无数,很多80后90后拳迷都是看着播求的比赛视频成长起来的。播求对于泰拳乃至站立格斗在年轻人中的推广作用巨大,这样的选手是时代造就的,很难复制。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7)

图|播求vs魔裟斗

6 魔裟斗

和播求一样,K1当年的当家花旦之一,俊朗的外型,强悍的实力,让魔裟斗红遍日本,整个赛事不遗余力的推广和包装,魔裟斗也凭借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拳迷。

可以说,当时喜欢播求的人有多少,喜欢魔裟斗的人就有多少,魔裟斗可以算是第一个把格斗选手这个职业变成艺人类型的人,格斗界很难出这种颜值和实力双高的选手,魔裟斗的诞生,让当时日本所有的年轻人彻底喜欢上K1这个比赛,其推广意义巨大。

7 康纳·麦格雷戈

之所以把康纳算进来,并不是说他比UFC那些先驱们实力更强,甚至贡献更大,而是UFC真正意义上诞生的世界级偶像,第一个就是康纳。

康纳之前的冠军包括蜘蛛在内,都是拳手,运动员的属性更大,虽然在业内影响巨大,但很少波及到行业外,很多不看或不了解MMA的人是不知道他们的。

但康纳的崛起,他传奇性的故事,以及经典的开场动作,加上与梅威瑟的跨界大战,让康纳在推广MMA运动乃至UFC赛事本身上,在这个时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康纳如今影响着最年轻一代的拳迷,是他们心中的超级偶像。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8)

图|麦格雷戈

站立格斗的逐渐衰落

没有了超级偶像,或者仅靠透支曾经超级偶像的剩余价值,已经成为了如今站立格斗市场的唯一路径。新挖掘的格斗人才,打法上没有大的突破,节奏、拳法、腿法,乃至战术,都越来越雷同。

  • 你分得清楚马拉特和古拉宾的技术特点吗?

  • 分不清楚,因为打起来都差不多,一试探之后做出的动作反应也差不多,这就是如今的情况。

保留了自身风格的选手还是一些老将。

  • 比如雅桑克莱的重扫,星当的重扫,而苏波邦是完全复制了一个播求的打法。

  • 其余的泰国选手,风格基本都一个样。

站立格斗比赛无论如何配对,比赛的精彩程度都变成可以预见的了,没有了当初对于“高扫VS重拳”的那种对决期待。

  • 你是空手道选手,你就严格遵守空手道的技术风格,控制距离用出其不意的高扫或者转身腿KO对手;你是泰拳选手,你就稳扎稳打重击对手;这样两个拳手对上的时候会异常有期待。

  • 当年播求也是打破了泰拳手固有的节奏,才在K1掀起了一个关注高潮,但K1之后,大家的风格和战术都被吃透,研究透,再打起来,只有互相精密的算计而没有了一开始的激情。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9)

去年的英雄传说比赛,日本选手伊泽波人的“镰刀腿”似乎让人耳目一新。

  • 这种空手道里面的“三日月踢”,其实在早些年K1时期的日本擂台上很常见,但是技术进化以后很少有人再用,被伊泽波人重新启用在擂台上后,还引起一阵波澜。

这足以证明,站立格斗项目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激情了,大家目前还在看老将,看情怀,还有一个新兴拳王击败老拳王的期待,比如:

  • 谁是第一个击败播求的中国选手,

  • 雅桑克莱会不会打乔治(欧式泰拳VS泰式泰拳),

  • 苏波邦会不会打乔治(新一代王者VS旧一代王者),

  • 播求会不会对阵雅桑克莱,甚至再战魔裟斗……

这样的老将情怀,透支一次两次可以,几次过后,拳迷会不会买单?会不会腻烦?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0)

当年K1靠的是考克莱飞身高扫崔洪万,播求连扫安迪·苏瓦,小光头飞身超人拳等一系列经典的异种格斗技对决镜头吸引了粉丝,“原来这才是格斗技”的思维不断被刷新。

如今我们接过来后,基本没有再起创新的希望,因为所有站立格斗规则当年基本都被尝试过了,现存的,有观赏性的,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规则。

运动员长不出三头六臂,站立格斗的模式已经被发展到了极致,就算再出一个巨星,那也只能是当年的人的集合体,而不会有自己的新技能或者新艺术诞生。

所以未来,站立格斗最好的结果就是:

  • 走成一个正常的小众体育常规项目,

  • 有自己固定的联赛,固定的从业者,

  • 就和奥运会众多项目一样,正常的运行,平平淡淡,仅此而已。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1)

MMA绽放的活力

如上所述,可以看出超级偶像对于赛事乃至项目发展的重要性,而目前中国市场的站立格斗项目还能继续火爆,日本的MMA赛事还有机会再次复兴,都是因为这些老将们依然还能再打几年的原因,他们的存在依然还能吸引当年的粉丝持续关注。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年龄和以后的比赛频率?一旦他们退出了站立格斗市场,以现在的赛事包装能力和粉丝成熟度,很难再有那种超级偶像诞生了,而缺少超级偶像的项目,必定是要走入平淡的。

如今,播求35岁,克劳斯37岁,美丽死神31岁,雅桑克莱32岁,乔治·佩托西奥32岁,这些是依然奋战在擂台上的站立格斗大神们。

  • 他们的年龄除了美丽死神和乔治还算年轻之外,雅桑克莱已宣布退役;

  • 播求和克劳斯的“高龄”预示着3年后即使他们不宣布退役,比赛频率也只能变成一年一两场而已。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2)

图|“美丽死神”奇斯辛柯

当年米尔科转打PRIDE,一开始左高扫势如破竹,对手还没能接触到他就被KO了,在当时掀起了一股“MMA技术也不过如此”的论调——认为只要站立技术够好,不给你到地面的机会,打MMA比赛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你根本还没接触到对手,就被对手KO了。

结果米尔科很快就遇见了站立格斗技术过关的MMA选手,被拖入地面后无所作为,惨遭败绩。一时间全世界的站立格斗粉丝恍然大悟,开始跟着米尔科后面的比赛过程一点一点学习并且了解MMA的技术和比赛规则。

当年的日本顺利完成了这个导流,PRIDE也一举超过了K1的影响力。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3)

这个过程,是可以很好的在中国复制过来的!为什么呢?

首先,MMA选手的运动年限要长出很多。

  • 举几个例子:彼得·阿兹47岁,米尔科43岁,菲多41岁,安迪·苏瓦35岁,这几个人的年限从最高的彼得到最年轻的安迪,在站立格斗规则上来说,都已经不再拥有好的状态和比赛频率,但在MMA比赛里面,却依然可以奋战下去。这在拳手收益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有诱惑的事情。

  • 中国的新秀选手或年轻选手,条件好的或者有这个心思的,可以在入门的时候就进行同步训练,站立格斗比赛和MMA比赛都穿插打,最大限度的延长自己的格斗生涯。

其次,中国目前对于MMA项目来说,还算一个雏形期,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 大量的格斗粉丝对于MMA项目的具体技术、赛事规则都还不是很了解。

  • 但由于中国MMA选手的技术风格不是很成熟,打起来没那么拘谨,基本上会什么就敢用什么,有点像刚拿到驾照的人,见什么车都想开一下,也都敢开一下,导致MMA比赛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越了站立格斗项目。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4)

这时候,很多选手会坚守自己本身基础格斗技的风格,比如昆仑决当家女子MMA冠军张伟丽。

张伟丽本身有很扎实的泰拳肘膝和内围缠抱基础,所以在比赛的时候往往会逼迫对手打站立,在进入地面前用犀利的肘膝KO对手,而对手为了不被带入她的节奏,往往会采取强势潜入或者被迫对攻的打法,场面上就非常精彩和激烈。

这就和当年日本的比赛一样,异种格斗技交流的味道非常浓厚,这也是最容易吸引人和诞生偶像级选手的时候。

所以把握得好,很容易做出一个小高潮,而且是属于中国的高潮。

要知道,当年日本的PRIDE正是利用了这个高潮,把MMA项目彻底普及开来,在当时的拳迷眼中,UFC比赛只是针对PRIDE的一个辅助而已,虽然UFC笑到了最后,不过并不影响PRIDE在大家心中的地位。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5)

图|张伟丽

中国MMA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高潮

相对于UFC和其他MMA成熟国家的市场,中国还有“炫技”的时期,而UFC比赛已经高度同质化、体育化,赛事的粉丝成熟度已经非常高,所以会一直保持下去,高潮很难翻起来。

但就从今年嘴炮的跨界大战开始,UFC所代表的MMA比赛,也正式被全球认可为主流竞技赛事。

  • 之前,美国职业拳坛一直看不起甚至嘲笑UFC比赛冠军微薄的奖金,认为那并不是可以和拳击这种百年基础、上亿美元奖金的殿堂赛事比拟的。

  • 如今,拳击界已经不得不认可UFC的成功和MMA项目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欧美酒吧流行看UFC的比赛。

今年11月,落地上海的UFC将会把MMA项目在国内推向一个新的关注高度,这些势头都是站立格斗赛事很难再具备的。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6)

但MMA比赛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一个选手的形成周期很长,一般需要3年才能算成熟,而中国并没有良好的擒摔技术系统基础,不像俄罗斯有桑搏,日本有柔道柔术。

此外,欧美的选手对于地面技术的锻炼也远远多于中国选手,中国选手别说熟练掌握柔术,国内连像样的柔术俱乐部、MMA俱乐部都非常少,很多选手想要获得好的训练环境,只有支付昂贵的费用聘请欧美教练,或者去海外深造。

这在技术养成上,就比站立格斗要多费几倍功夫,所以MMA选手乃至赛事想要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且细心的培养。

不过MMA项目的参与度很高。举个例子:

  • 同样是站立格斗习练者,一年基础的和十年基础的对练,基本就是一场虐杀,参与度门槛高;

  • 而如果是MMA交流,其中的纯柔术部分,一年基础的也有概率降服十年基础的,这就提高了项目的参与度,灵活性大增。

  • 所以很多练过一两次地面技术的人,很快就爱上了这个运动,这也是MMA的潜力所在!

中国目前MMA领域上,有希望在世界上获得好成绩的,大都以女子选手居多,张伟丽、林荷琴、熊竞楠等,都是有实力冲击世界名将的,这一点在包装上就比较便利,女选手在宣传和推广方面本身就比男选手要容易一些,而且推广得好,引起大量女粉丝的关注,反而能刺激MMA项目在中国的发展,这对于赛事方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事。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7)

未来展望

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站立和MMA两个项目在中国并驾齐驱,但MMA作为主打,站立退居二线是可以预见的。

站立格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在中国积累的市场和粉丝都已经成熟,就如日本、美国那样,虽然MMA项目已经非常发达,但站立格斗市场依然有自己固定的受众,而且粉丝是互通的。

  • 喜欢格斗项目的自然所有格斗比赛都会关注,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

  • MMA的经典大赛,站立的粉丝也会看,MMA未来的崛起可能会形成拳迷基数扩大,并且有很大概率诞生中国自己的超级偶像。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站立格斗比赛之前数十年所做的铺垫上的,而如何杜绝之前站立格斗比赛发展中虚假宣传、滥竽充数、恶意炒作等现象在MMA比赛中重现,是整个行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许MMA的发展也要经历站立格斗发展过的阵痛,也许不用,但不管怎么样,MMA项目给我们带来的希望,都让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增加了奋斗下去的信心,愿诸君共勉,努力!

mma综合格斗动作分析(盘点格斗界7大超级神将)(18)

感谢雷武龙老师供稿


『搏击周评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