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河北

本文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1939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初四)日本帝国主义在禹城辛寨赵庄村制造的“火烧赵惨案”。

“八嘎!将这些破坏东亚共荣的支那人,统统死啦死啦的,开炮!”。只见几十门山炮、迫击炮就像发了疯的瘟神一般,狂轰乱炸。顷刻间,炮弹、毒气弹所到之处,毒烟弥漫,房倒屋塌,烈焰滚滚,哀嚎一片,满目疮痍。一时间,噼里啪啦的枪炮声、房屋的坍塌声、嚣张的日本鬼子呜哩哇啦的狂笑声、村民们撕心裂肺地哭喊声,以及牲畜和家禽满院乱跑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1)

发出开炮命令的是日军中佐松下弘二(据说后来在鲁南战役中被我八路军击毙),因长了一副猪的模样,人送绰号为“猪头鬼子 ”。他面目狰狞丑陋,阔口咧腮,眼露凶光,骑着高头大马,手里举着明晃晃的战刀,耀武扬威,嘴里喷着生硬的中国话,向日军发着屠村的命令。日军炮轰了近两个小时,松下弘二又向士兵发出对村民一律格杀勿论的命令。鬼子们一窝蜂地冲进村里,远的用机枪步枪扫射,近的用刺刀捅,大街小巷,院里院外,已是死尸遍野,血流成河,瞬间就把村庄折腾成了人间地狱。

最为惨烈的要数村西北,那座有名的百年天主教堂。没有来得及撤走的八十余名村民,二十余名八路军伤员就藏在里面。凶残的日本鬼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蔑视国际法“天主教堂乃神圣之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的规定,疯狂冲进教堂的日本鬼子早已丧尽天良。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阵机枪乱射,可怜一百余名无手寸铁的军民,瞬间就惨死在鬼子的枪口之下。

随后,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又对该村采取了拉网式的搜查。可怜老百姓的粮食,牛、猪、羊等牲畜,鸡、鸭、鹅等家禽,均被抢掠一空,直到最后确认,这里的军民已全部被杀绝。鬼子们还不死心,就野蛮地放了一把大火,把倒塌的房梁、檩条、门窗、柴火垛又倒上汽油点燃。日本鬼子犯下骇人听闻的滔天罪行后,就带着他们抢掠的战利品,扬长而去。熊熊燃烧的大火据说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这就是1939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初四)日本帝国主义在禹城辛寨赵庄村制造的“火烧赵惨案”。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2)

这就是当年日本鬼子火烧赵庄时,天主教堂的旧址所在地。“教堂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今年五一假期的一个上午,笔者在同事任校长的陪同下,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对英雄故里赵庄村老百姓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切肤之恨,专程驱车赶到禹城市辛寨镇赵庄村,实地考察参观这个英雄的村庄。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1939年4月28日,冀鲁边区游击支队新一营二连指导员杨厚基,率领二连奉命在德州黄河涯执行破坏铁路,牵制日军南下的任务,被日军尾随追击到禹城西南常庄赵庄一带。临近傍晚,当两辆满载日军的卡车路过赵庄村公路时,埋伏在公路东边苇子湾的八路军战士,一排子手榴弹,就将两卡车鬼子炸上了天。因为黑天,打扫战场时,一个日本鬼子装死,趁八路军战士不注意,就偷着跑回到菜园子鬼子据点,通风报信,将鬼子在赵庄村遇到伏击的消息,打电话密告给鬼子池田大佐。敌人恼羞成怒,认为八路军主力就在赵庄村。于是纠集周围各县的鬼子、伪军千余人,对赵庄村实施疯狂报复。

1939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初四)清晨,敌人拉着重武器二十余门山炮、迫击炮,几十门歪把子机枪,采用闪电战术,气势汹汹地摸进了赵庄村。驻扎在赵庄的战士群众没能料到狡猾的敌人会卷土重来,杀个“回马枪”,还没来得及转移,就被敌人包围。战士们凭借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了英勇反击。双方展开激战,由于敌人火势甚猛,我军民寡不敌众,损失惨重,部分战士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去,指导员杨厚基在这次战斗中也不幸牺牲。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经过户籍核对,以及对现场死亡人数清点,这个不足50户180余口人的村庄,有87名村民被杀害,20余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另外加上外村村民共计140余人,在这场战斗中遇难。

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在禹城辛寨镇赵庄村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赵庄惨案”。为了更好地让后世子孙记住这段血海深仇,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抗战及革命胜利后,经上级同意,将村名由“赵庄”改为“火烧赵”。该村也由此成为禹城市辛寨镇抗日教育基地。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3)

笔者采访了57岁的“火烧赵”村支部书记赵辉。他告诉我,他的二爷爷就是当年在这次战斗中被日本鬼子活活烧死的。当年鬼子屠村时,他的奶奶付连英抱着两岁的儿子(赵辉的父亲),藏到了院子里一口盛粮食的大缸里。当时缸里没有粮食,老人急中生智把缸推倒,缸口朝地面,先是把孩子放进缸里,然后自己又掀起缸口钻进去,再将缸口压住地面。从外面不仔细看,很难知道里面藏着大活人。当时孩子一看里面黢黑,吓得直哭,奶奶恐怕鬼子听到,硬把孩子的嘴堵上。愚蠢的鬼子来到院子里,没找到人,垂头丧气地离开了。等鬼子走后,付连英推开大缸爬出来,娘俩儿这才算侥幸活了下来(这口大缸,现在还在,有照片为证。)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4)

当年日本鬼子火烧赵庄时,就是这口水缸救了付连英和她两岁的儿子(赵辉的父亲)。

现年72岁的“火烧赵”村民赵德来说,他的爷爷是被日本鬼子用枪打到太阳穴后死的,她的奶奶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进心脏丧命的。父亲赵清富情急之下钻进土炕洞里,母亲赵尹氏钻进柴粪堆里才没被日本鬼子发现,得以保全性命。

当年的多位目击者告诉后人,日军屠村时,正赶上村民赵清范有事外出给亲戚帮忙,没在家,侥幸活命。当时,他的妻子与六岁的女儿娘俩儿在家。日军残暴至极,不容分说将赵清范六岁的女儿扔进火堆里。孩子两次忍着剧烈的疼痛,哭着从火里爬出来。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第三次又将小女孩儿扔进火里。为防止小女孩儿再爬出来,鬼子在孩子的身体上压上了沉甸甸的大木门,直到看着孩子被活活烧死。丧心病狂的日本兵又将小女孩儿的母亲用刺刀开肠破肚,然后投进火里焚烧致死。

我的同事张桂芹老师告诉我,她娘家徐庄村有个邻居叫张杨氏,早年曾在赵庄村做媳妇。张杨氏生前给她讲过鬼子“火烧赵庄”的故事。张杨氏婆家有六口人,其中公公、婆婆在街上被日本鬼子用枪打死。当时张杨氏正在屋内,亲眼目睹一队鬼子兵进院将丈夫和两个小叔子围住,先是用刺刀捅倒在地,接着被日军推到火里活活烧死。当时她们家屋里有个火炕,火炕边上有一个填柴禾的炉口,求生的欲望驱使她把炉口一块土胚抠下来,然后钻进去,用柴草伪装封住炉口。鬼子到屋里搜寻,什么也没发现,张杨氏就此躲过一劫。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5)

就在这个门前,当年日本鬼子火烧赵庄时,赵清范六岁的女儿和母亲就是在这里被活活烧死的。

前几年,曾任辽宁省鞍山市关工委书记的一位叫鲁森的老干部,先后两次来禹城并专程到辛寨镇火烧赵村,探寻走访这个英雄的村庄。他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永远也忘不了这里的乡亲们!我做梦也想回家来看看”。原来,鲁森书记是1939年日军火烧赵庄的亲历者和幸存者。那年他才19岁,是刚参军不久的新战士。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富民好政策,赵庄村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忙着盖房修屋。当时,不少人家在老宅子上挖地槽砸地基,清理出来的土壤里到处都有黑木炭灰,里面都含有烧焦的木料和柴草残渣。这些都是当年罪大恶极的日本鬼子“火烧赵庄”时留下的鲜明印记。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采访就要结束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历史是一面镜子,永远不要忘记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永远纪念那些为革命拋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和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英雄的贡献,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驱车回家的路上,文章开头那一幕不堪回首的悲惨场面,再一次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让人心口生疼……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6)

被采访人禹城市辛寨镇火烧赵村村民赵德来现年72岁(左)。被采访人火烧赵村的支部书记赵辉现年57岁(右)。

作者简介:

河北潘家峪抗日惨案(勿忘国耻禹城)(7)

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喜欢村史及民间故事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报刊,《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德州》《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等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