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学时代,因为与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同学恋爱,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出走,去昆明求学194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民青社”1946 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村工作后又调回重庆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团市委、长寿湖渔场担任领导工作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战士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1950 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写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调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苏科版中考物理考点总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苏科版中考物理考点总结(中考名著阅读红岩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学时代,因为与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同学恋爱,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出走,去昆明求学。194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民青社”。1946 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村工作。后又调回重庆。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团市委、长寿湖渔场担任领导工作。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战士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1950 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写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调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曾在同济大学读书。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重庆解放后,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 “特务”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内容简介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所写。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人物介绍

江姐: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许云峰: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果断,沉着冷静,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

成岗: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后被枪杀。

刘思扬:是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甫志高:原为重庆地下党员,后因被捕不堪严刑拷打而叛变,交出了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是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的典型。

华子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 “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让他去磁器口卖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为越狱的计划作了巨大的贡献。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在黄将军的帮助下学习。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时不满9岁但在监狱中关了八年。

小萝卜头是小说《红岩》中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原型叫宋振中,一岁入狱,在敌人的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年。那里面一年到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他没有衣服穿,就穿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的监狱生活把他折磨的面黄肌瘦,长得脑袋大,身子小,就像一个“萝卜头”,因此得名“小萝卜头”。1949年9月6日,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戴公祠,遇害时年仅九岁。他是我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区委书记江姐要去( )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 )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A.歌乐山

B.华蓥山

C.缙云山

D.樵坪山

答案:B

2.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 )。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答案:D

3.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 )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挺进报》

D.《中央日报》

答案:C

4.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

A.《囚歌》

B.《国歌》

C.《革命者歌》

D.《正气歌》

答案:A

5.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 )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A.新四军

B.八路军

C.解放军

D.红军

答案:B

6.下列时间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裁”屠杀计划

答案:C

7.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答案:A

8.《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

A.刘思洋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答案:C

8.小萝卜头的老师是( )。

A.宋绮云

B.黄以声

C.杨虎城

答案:B

9.龙光华是因为( )而死。

A.唱战斗歌

B.保护大家赖以与敌人斗争的水坑

答案:B

10.把江姐抓走的人是( )。

A.甫志高

B.徐鹏飞

C.刘思杨

答案:A

11.李光明的编号是( )。

A.312

B.214

C.568

答案:B

12.许云峰是在( )被捕的。

A.书店

B.马路上

C.茶园

答案:C

13.当新四军战士龙光华死去,特务抬尸时,共产党员强烈抗议,他们采用的方法是( )。

A.与敌人争吵

B.与敌人谈判

C.绝食

D.集体逃走

答案:C

14.在《红岩》第一章中,报童卖的是( )。

A.中央日报,挺进报

B.中央日报,曙光日报

C.中央日报,和平日报

D.和平日报,曙光日报

答案:C

15.联络站的书店暴露了,( )在书店内留下字条,悄悄转移了。

A.魏吉伯

B.陈松林

C.甫志高

答案:B

16.在被捕之前,( )把警号——一把笤掃挂在窗口。

A.成岗

B.刘思杨

C.许云峰

答案:A

17.江姐被捕后被押送到了( )。

A.南京

B.重庆

C.淮河

答案:B

18.地下党备用联络站叫( )。

A.沙坪坝书店

B.沙坪书店

C.中央书店

答案:B

19.江姐第一次在整本书出现是在( )。

A.遭受酷刑时

B.去成岗家时

C.被捕时

答案:B

20.只供党内人士阅读的报刊是( )。

A.《中央日报》

B.《彗星报》

C.《挺进报》

答案:C

20.华为的妈妈被称为( )。

A.双枪老太婆

B.老战士

C.华大娘

答案:A

21.书中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心腹是( )。

A.戴笠

B.黎纪刚

C.徐鹏飞

答案:C

22.在白公馆,( )被注射了“诚实注射剂”。

A.许云峰

B.江姐

C.成岗

D.刘思杨

答案:C

23.成瑶做曙光日报时化名为( )。

A.陈静

B.刘洋

C.孙红霞

答案:A

24.“沙坪书店”的店员是( )。

A.成岗

B.甫志高

C.陈松林

答案:C

25 .郑克昌一共伪装( )。

A.三次

B.四次

C.两次

答案:A

26.《红岩》后来被拍成了( )电影。

A.《地道战》

B.《烈火中永生》

C.《小兵张嘎》

答案:B

27.江姐受刑时是( )唱的囚歌。

A.江姐

B.徐鹏飞

C.刘思杨

答案:C

28.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是( )说的。

A.余新江

B.工人

C.报童

答案:C

29.《囚歌》是( )带给楼七室的。

A.龙光华

B.叶挺

C.刘思杨

答案:A

30.( )是地下党沙磁区委委员,负责经济工作。

A.余新江

B.甫志高

C.刘思杨

答案:B

31.甫志高为筹钱甚至瞒着组织向( )借钱。

A.余新江

B.成岗

C.刘思扬

答案:B

32.炮厂两个纵火犯被全身捆绑着押解过来。他们是( )。

A.工人

B.特务

C.共产党员

答案:B

33.特务放火是奉了( )的命令。

A.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

B.特区

C.毛人凤

答案:A

34.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是什么组织?

A.军统特务组织

B.特区

C.警察

答案:A

35.沙坪书店的工作人员有( )个。

A.1

B.2

C.3

答案:A

36.沙坪书店的工作人员是从( )调来的。

A.重大

B.修配厂

C.炮厂

答案:B

37.许云峰要求将书店办成( )色书店。

A.红

B.黑

C.灰

答案:C

38.陈松林当了书店店员,离开了厂里火热的斗争。初干这样的工作,他感觉( )。

A.习惯

B.不习惯

C.充实

答案:B

39.( )的领导很具体,而且经验丰富,办法又多,很快就博得店员陈松林对他的尊敬和信赖。

A.甫志高

B.刘思扬

C.成岗

答案:A

40.甫志高叫陈松林送些上海.香港出版的刊物,给一个名叫( )的学生。

A.成瑶

B.刘思扬

C.华为

答案:C

41.《彗星报》的主编是特务( )。

A.黎纪纲

B.魏吉伯

C.郑克昌

答案:A

42.( )对长期宁静的生活,渐渐地不能满足了。作为地下工作者,他渴望着参加更多的斗争。

A.成岗

B.刘思扬

C.甫志高

答案:C

43.甫志高叮嘱陈松林以后和黎纪纲的接触,尽量少让( )知道。

A.成瑶

B.刘思扬

C.华为

答案:C

44.化装成失业青年到书店看书的是( )。

A.黎纪纲

B.魏吉伯

C.郑克昌

答案:C

45.( )掀开蓝布长袍,把《时代》卷起来,放进内衣口袋。故意露出了一些粉红色的打字纸的边沿来引起陈松林的注意。

A.黎纪纲

B.魏吉伯

C.郑克昌

答案:A

46.迎面走来一位姑娘,蓝旗袍,短大衣,头发剪齐耳根,圆圆的脸蛋上,笑盈盈地现出两个酒窝。她是( )。

A.成瑶

B.江雪琴

C.李青竹

答案:A

47.成瑶的恋人是( )。

A.陈松林

B.刘思扬

C.华为

答案:C

48.被妹妹误解“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

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你……”的是( )。

A.成岗

B.甫志高

C.刘思扬

答案:A

49.( )借着修配厂厂长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

A.成岗

B.甫志高

C.刘思扬

答案:A

50.成岗领导厂里工人通过( )来解决生活困难,并取得工人的信任和支持。

A.复工

B.打压

C.捐款

答案:A

51.成岗成了( )同志的交通员。

A.许云峰

B.江姐

C.李敬原

答案:A

52.( )是个安详稳重的人,不到三十岁,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蓝旗袍剪裁得很合身。

A.许云峰

B.江姐

C.李敬原

答案:B

53.《挺进报》由( )负责印刷。

A.许云峰

B.成岗

C.李敬原

答案:B

54.白天,( )是工厂的厂长,更谨慎、更小心地执行着自己的职务;一到晚上,他便成了党报的印刷者,通夜不眠地做着秘密印刷工作。

A.许云峰

B.李敬原

C.成岗

答案:C

55.接替江姐领导成岗的是( )。

A.许云峰

B.李敬原

C.华子良

答案:B

56.在成岗包揽刻钢板和印刷之前,刻钢板的是( )。

A.许云峰

B.李敬原

C.江姐

答案:C

57.“江姐!”一个声音在耳边喊。她转回头,一眼看见( )从人丛中挤过来,掮扛着一口大箱子,走到她身边。

A.许云峰

B.李敬原

C.甫志高

答案:C

58.( )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

A.江姐

B.成瑶

C.孙明霞

答案:A

59.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他是( )。

A.成岗

B.许云峰

C.彭松涛

答案:C

60.江姐他们走进后院,在天井里站了一下,便看见一个头发斑白腰杆硬朗的老太婆,撩开袍角快步跨出门来。老太婆就是( )。

A.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B.李青竹

答案:A

61.久经患难的老太婆带着虔敬的心回忆着:“( )说过:你把群众当作自己的父亲,群众才把你看成自己的儿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给我们,也给群众留下了多么光辉的榜样!”

A.成岗

B.许云峰

C.老彭

答案:C

62.国民党好歹毒!邮局里专门设了( ),许多丢进邮筒的《挺进报》,全被扣留下来,根本寄不出去。

A.特勤组

B.邮捡组

C.特务队

答案:A

63.甫志高为了进一步考察( )是否完全可靠,也为了消除陈松林的顾虑。要郑克昌通过邮局里的朋友,试着寄几次《挺进报》,收件人都是化名的。

A.黎纪纲

B.魏吉伯

C.郑克昌

答案:C

64.几个月以来,( )为着印得更多更好,节省时间和体力,曾经三番五次地改变印刷的办法,他已经丢开了那些质量粗糙的普通油印机。

A.成岗

B.许云峰

C.老彭

答案:A

65.李敬原坚决地摇头,“( )和《挺进报》不能搞在一起,这是组织原则。否则一出事,两个刊物都完了。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进攻》

答案:C

66.成岗确信,他大哥当时从川东特委带回家的文件,正是( )亲手刻写的!

A.刘思扬

B.许云峰

C.李敬原

答案:C

67.( )教成岗用留声机的唱针来做铁笔。

A.刘思扬

B.李敬原

C.许云峰

答案:B

68.“ ”。这个名字,可以叫人联想到,这儿也许是某某要人的公馆,但从那警卫森严的气势来看,又像一处阴森的衙门。这地方正是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的一部分。

A.慈居

B.白公馆

C.渣滓洞

答案:A

69.特务机关的分布像一只黑色的蜘蛛网,那只巨大的毒蜘妹,只有他才是这里一切的主宰。那只毒蜘蛛是( )。

A.徐鹏飞

B.毛人凤

C.徐清

答案:A

70.军统人员不能超越少将军衔是因为军统的老板( )是带着少将领章死的。

A.毛人凤

B.戴笠

C.蒋介石

答案:B

71.兼任侦防处长以后,徐鹏飞更加不满特区区长( )横蛮的拒不合作的态度。

A.严醉

B.毛人凤

C.沈养斋

答案:A

72.( )的任务是奉严醉之命长期在重庆大学秘密监视学生的进步活动。

A.黎纪纲

B.魏吉伯

C.郑克昌

答案:A

73.沙坪书店的开业保证人是( )。

A.刘思扬

B.许云峰

C.李敬原

答案:A

74.( )心里,不仅对甫志高扩张书店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而且敏锐地感到一种危险,多年的经验使他不能不对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引起应有的警觉。

A.刘思扬

B.许云峰

C.李敬原

答案:B

75.许云峰被捕前从容掩护( )离开。

A.刘思扬

B.许云峰

C.李敬原

答案:C

76.被叛徒甫志高出卖被捕的有( )人。

A.5

B.3

C.4

答案:A

二、填空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yíng)山游击队司令员。

3、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4、刘思洋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5、“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6、五星红旗是江姐绣的。

7、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

8、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9、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三、判断题

1、《红岩》一书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描述的斗争生活异常丰富和复杂,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以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集中营,各条战线交叉,形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错)

2、《红岩》中提到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都是特务的巢穴,集中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中最精悍、最狡诈、最凶恶的力量(对)

3、“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错)

四、问答题

1、《红岩》中称“小萝卜头”为烈士,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加入?(2分)

答:强调是个孩子,他不是政治犯,他是无罪的,揭露了反动派连一个孩子也不放过的惨无人道的本质。

2、“他们因为协助发动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捕”,那场“事变”是指哪件事?是谁发动的?(2分)

答: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3、找出与“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相呼应的句子,并说明它的作用。(3分)

答:“指着那华盖如云的大树说:看,那是绿树;指着那头顶飘扬的旗帜说:看,那是红旗。”表示对烈士英灵的告慰,结构上照应前文。

孩子,你只有这么一张照片,黑白相纸中的你,睁着大大的黑眼睛,露着两颗玉米粒般的门牙,就像一只稚气未脱的小免子。孩子,你要原谅你的爸爸妈妈,就因为太爱你和千千万万个你,他们才那么早便带你上路,寻找自由、平等、和平的理想之光。这是一条艰难之旅,铺满了血肉和尸骨,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为此,尚未长大的孩子也被称作了烈士。

4、这段中有“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一句话,请用一条成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2分)

答:前仆后继

孩子,现在我是安徽省军区一名二十岁的女战士,记住多年之后你要如约前来,我将张双臂将你揽入柔暖的肚腹。吹去的夜风。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孩子,我一遍遍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5、这段中“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了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之魂是什么?

答:红色岩石有着烈士洒下的鲜血,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有过的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的岁月,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红岩魂指渣滓洞狱中的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