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狂丸科学(kuangwanplay)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一个字看久了,这个字好像变得越来越扭曲,到最后甚至感觉都不认识这个字了?

例如下面这个字,你试着盯30秒: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

越看越像一张脸: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4)

换个字再挑战一下?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5)

这个字原本在日常中应用频繁,但却可以在长时间的观察下逐渐变得陌生,甚至……看着像是一只小龟: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6)

有这种体验并非罕见之事,在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个字盯久了好像就不认识了」的话题,参与讨论的人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7)

还有人表示不光是盯久了,一个字写久了也会出现相同的感觉: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8)

不光我们,和我们有着相似语言符号的日本网友们,也纷纷点头赞同。比如这个小哥,练字练着练着开始怀疑人生:我到底在写什么呢?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9)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0)

平时最常见的字符,盯了三十秒后,怎么越来越像颜文字了: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1)

甚至在《名侦探柯南》里,还有犯人利用这种情况完成了一次谋杀。柯南为了解释疑犯的手法,让毛利大叔盯着一个「若」字看了许久,然后马上让毛利大叔写下这个字,结果出人意料: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2)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3)

(陌生到写不出来)

所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4)

其实,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semantic satiation」,在中文里也叫做「语义饱和」,简单理解,就是盯着一个文字盯久了,我们的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

通常来说,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5)

「美国心理学杂志」早在1907年就对它详细进行了一个描述:如果一个印刷文字在人们眼前多停留了一会儿,人们就会发现它有一种奇怪而陌生的外表。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6)

这种熟悉感的丧失有时候会让它看起来像是另一种语言中的一个单词。这种感觉会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单词看起来仅仅是字母的集合。

有时候甚至会达到极致,使字母本身看起来就像纸上毫无意义的标记。就像这样: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7)

那么,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受到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来自「semantic satiation」这个词的创造者Leon James,他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

首先,让我们先搞懂在「认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脑袋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8)

看到一个字时,我们的大脑会经历两个步骤。

我们的眼睛先输入了字形的图案信息,然后传送给大脑。大脑接受到了这个图案信息后开始运转,在它的知识仓库里找到和这个字形相关联的意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

比如我们看到苹果两个字,脑子里会不自觉地浮现苹果的具体样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在短时间内做了个从形到义的连线游戏。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19)

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就是在识别文字时,字的笔画结构等视觉上的信息,会刺激着神经元。

被刺激后,神经元会发送视觉信号给我们的神经中枢,我们的神经中枢就会在一个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到正确的语义,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

但是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情况又会有所改变。你的眼睛不断接收这个字形,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会被反复刺激,然后神经元再反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反复读取记忆库中的数据。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0)

短时间内进行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神经元感觉到疲倦了,它就会选择偷懒,减少接受刺激。直至最后罢工,也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了。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字就只剩下它的形状,而短暂失去了它的内涵。

Leon James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但是,部分单词失去意义的这个时间长度,可能会比其他词来得长。

比如「explosion(爆炸)」,Leon认为这是一个带有戏剧性色彩,能引起强烈情绪感觉的词。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1)

当我们接触到它时,大脑需要匹配的意义数据就会更多,可能会有具象的场景,也可能会出现抽象的描绘。这时大脑会更专注于进行字形与意义的数据对比,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会比一般的字来得长。

而在中文中,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语义饱和效应的字,也同样存在。举个例子,大碗宽面「biangbiang面」的biang字,不论我们盯多久,它也很难在我们脑海里分崩离析。

这样一个字形结构复杂而且乍看很是陌生的字,会使我们的大脑进行数据对比时更专注,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偷懒。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2)

(图片素材来源自wiki)

相反,能让我们在十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

例如下面这个字,它念什么看第一眼估计你就会脱口而出,但盯久了,就会变得陌生: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3)

在长久的观察下,我们会逐渐忽视这是一个汉字,而去注重笔划图形,反而更容易脑补成道路,其他符号等等。

下面这个字我们小时候画画时也经常会用到: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4)

没错,其实不用看多久,我就忘了这是一个字,而是脑补到了窗户: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5)

再盯着下面这个字试试?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6)

我一度觉得它很像是背着挎包的小人: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7)

这个字呢?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8)

看久了满脑子的俄罗斯方块: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29)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找了一些,看久了完全忘了这是品如的品,而像是一艘小飞船: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0)

把它看成仙人掌或者两座高楼的请举手: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1)

插在深坑里的电线杆: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2)

一个高举双臂的小人儿: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3)

还有这个字,看久了脑袋里只剩下几个棱角分明的矩形了: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4)

我觉得下面这个很像是奥特曼的招牌技能: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5)

有些结构稍微复杂的字会在长久注视下开始分裂,由一个熟知的字变成两个字。最知名的应该是下面这个,盯着时间长了就只能分出白与勺了: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6)

土与川?你还能认出这是哪个字么: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7)

其实,这就是我们神经活动中出现的疲劳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看字的时候,我们的其他感官,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想想当我们在一间屋子里呆久了,并不会感觉屋子有什么味道。但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回来后,便会马上察觉到屋子里的气味。其实,这也是因为我们的神经元在偷偷开小差。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8)

而视觉上除了看字,看其他事物也是相同的道理。视觉上产生的饱和效应久而久之,甚至演变成一个「都市怪谈」。

在日本,网友们掀起了这样一个怪异测试: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问上三十回的「你是谁」,久而久之会觉得镜中的自己越来越陌生。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39)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40)

这都只是我们神经元接收到重复信息时,偷懒的体现……

编 辑 | 张 妍 校 审 | 任姝哲 校 对 | 白琼瑜

来 源 | 狂丸科学(文中图片素材均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41)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42)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43)

”看多了还是穷

为什么中的动物能听懂人话 一个字盯久了反而不认识它(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