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驰骋天下(以梦为马驰无怠)(1)

打造仁爱医专、和谐医专、美丽医专、人文医专和智慧医专

以梦为马,驰骋天下(以梦为马驰无怠)(2)

学校负责同志调研庭廊文化建设情况

以梦为马,驰骋天下(以梦为马驰无怠)(3)

开展系列义诊活动

以梦为马,驰骋天下(以梦为马驰无怠)(4)

丰富多彩的护士节活动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有着近65年历史的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办医学本科大学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奋斗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打造校园“五大文化”体系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打造了管理科学、环境优美、和谐向上、安全稳定的文明校园,荣获了2019—2021年度“吉林省文明校园”称号。

红心向党激情飞扬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要,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大学生突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及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教育。

学校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3门必修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医路同行、健康有我》3门思政选修课。同时增设多门专题课,成立了“青马班”暨“学习筑梦班”,建立学习课堂6个、学习园地68个、学习小组1001个,实现了“学习筑梦”全覆盖,还把“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学校紧紧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立足于形成全员育人的“宽度”、全过程育人的“长度”、全方位育人的“深度”,全力打造“三个五”育人模式,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依托“红园”,打造20个红色研学情景教学点。依托孔子学堂、传统文化教研室、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定期举办国学类讲座,组建“国学社”学生社团,举办杏园雅集系列国学体验活动3场,拍摄“中华经典诵读”微视频作品等,参与学生5000余人次。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校礼仪队、国旗护卫队、舞蹈队。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开展了“红园”情景教学、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升旗仪式、文艺汇演等活动。举办了“致敬信仰 青春向党”建党百年舞台剧、“戏曲名家进校园·国粹经典育天使”京剧演唱会、“乐响医专·颂党百年”教职工沙龙活动以及“永远跟党走”千人健康舞展演。清明节开展“铭记历史·祭奠英烈”千人追思会,在师生中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端午节、重阳节举办了包粽子大赛、香包制作大赛等活动,引导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建设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管理教师等五支队伍,配备专兼职辅导员60人,专业课教师361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35人,心理咨询指导教师3人,管理教师58人。在改革人员综合评价办法上发力,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在此基础上,注重入学教育、专业学习、日常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等五个环节,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上改革发力,用学分转换“奖励法”,建立全过程育人机制;同时贯穿教学、管理、文化、服务、网络等五个领域,用好“互联网 ”新手段,在构建全校育人共同体上改革发力,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目前,学校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率超过60%,学生深入社区、村屯开展免费义诊、健康筛查、疾病防控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已成常态。结合医学院校特色,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组织开展了“天使行”“光明行”“夕阳行”“健齿行”等服务社会公益项目,参与师生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1万多人。面向社会开放“红园”、生命科学馆、校史馆、图书馆。“红园”坐落在学校天使广场西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园内有马克思、恩格斯雕塑造型作品等200余件,2018年被批准为吉林省首批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接待参观群众2万余人,讲解400余场。生命科学馆面向广大市民和域内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30余场,市民入馆参观20余次。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员工等评选活动,以评比学带动校园文明建设蔚然成风。学校荣获吉林省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红园”被确定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教育系统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白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科学规划立德育人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持续打造文明校园过程中,扎实开展礼仪、节约、健身、禁烟、清洁、升旗等六大行动,以及遵守课堂文明、行为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网络文明、公共文明等六大公约,进一步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同时,推行学生工作日常管理标准化、二级管理目标化、自我管理常态化的“三化”管理,细化100项具体内容的学生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现学生管理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同时,学校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习惯养成,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校园垃圾全部实现袋装化,学生乱扔垃圾现象基本杜绝。在校学生签订《禁烟承诺书》5098份,实现无烟校园。实施“光盘行动”,召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班会100场,发出倡议4个,转发、浏览倡议书的学生达1万余人次,厉行节约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的自觉行为。

学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继2016年开展大学生健康普及行动、大学生家族记忆唤醒行动之后,2019年又发起了“红色·寻迹”大学生红色研学行动,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三大社会实践育人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大学生走进全国27个省、790个地区,访病15000余人次,健康讲座3000余场次,对200多个家庭实施签约健康服务,绘制优秀家谱1300余份,探寻白城周边红色印记7处,举办“红色·寻迹”成果汇报表演1次,参与学生7000余人次。大学生健康普及行动多次被评为省、市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学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医’路同行 、‘药’你健康”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身为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更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为了培育出更多的心灵工程师,学校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奖励和惩处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职称评定,师德师风占比7%,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在年度考核、职务(职称)晋升以及评先选优中优先考虑。定期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指导。与每名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学校风清气正,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勤勉敬业;中层干部尽职尽责、率先垂范;全体教职工勤勉敬业、乐于奉献;全体学生朝气蓬勃,全面发展。

每年教师节前夕,学校都要表彰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及团队,树立学校先进典型,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2020年以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全校范围开展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以及“学党史、悟思想、促升本”大讨论活动,明确“我为群众办实事”70件,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师报名担任“战时”班主任104人,“战时”预备队142人,320多名师生报名参与乡村、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20662小时。广大教师以优良的师风带动了教风、促进了学风、优化了校风。

目标已定万山无阻

文明之花格外艳,同心掬得满庭芳。学校坚持“文化领校”战略,启动实施了“文化育人三年提升计划”,开设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课程,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重点打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文化”,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天使文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励志文化”,以及智能引领、智慧校园的“信息文化”等独具特色的“五大文化”体系。将“五大文化”集中体现在一个园、一个广场或一栋建筑上,浸润在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达到校园处处皆风景,时时刻刻皆育人的效果。

“一院一品”铸文化,培育人才有特色。学校以“五大文化”品牌为带动,坚持点面结合,实施“一院一品”,积极打造厅廊文化。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推进厅廊文化建设,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口腔学院以“四一流、六并重”为特色,突出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护理学院以“塑天使爱心,培育优秀护理人才”为己任,突出“天使文化”建设;医学技术学院通过“3 4”特色育人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医学技术型现代工匠;临床医学院着力打造“2 5 3”育人模式,突出文化育人和组织育人,培养“德技双馨”的基层卫生人才;药学院采取党建与中医药文化特色相结合、创新创业与特色实践相结合的“两结合”育人模式,着力培养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健康管理学院通过打造“六个二”的全员育人平台,培养具有博学博爱、仁心仁术品质的健康行业人才。

自强才能自立,厚德方能大为。他们以仁爱彰显情怀,将济世为职责所在的治学精神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及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的每一个角落。在校园环境设计上,确定了“园林、生态、现代”的发展定位,全力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成功成才的育人环境,深受学生赞誉。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花园式学校、绿色生态校园、省“十佳绿美示范单位”、吉林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国家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和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奖等荣誉。

满园景色盛,朗朗读书声。学校实施环境文化建设工程,合力打造仁爱医专、和谐医专、美丽医专、人文医专和智慧医专。他们对校园布局、路面管网重新规划、全方位改造提升,新建一栋综合图书馆楼、两栋学生公寓,对校内基础设施、老旧公寓进行了维修改造,学校实验实训、餐饮住宿、信息化建设等条件省内一流。学校校园绿化面积达到60%以上,校内建有“红园”、人体生命科学馆、大学生禁毒基地等人文景观。精心打造校友墙、杏园、桃李园等校园亭廊文化,形成一山两湖三长廊、四桥六园书声朗、八条道路任徜徉、九座亭阁十广场、十三圣贤共敬仰、花草刻石亦芬芳的校园环境。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一年四季都别具特色,景色宜人,与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几年来,有2万余人次到校参观考察,学校在域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

人文管理融教育,和谐安全载文明。学校坚持大安防的安全观,校园实行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层层压实责任,达到校园安全管理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完善各项服务设施,设立大学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菜鸟驿站,为学生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深受学生好评。完善平安校园工作机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稳定保障、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到位,人防、物防、技防联防联动。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完善传染病预防及教育体系。坚持把民主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把“人文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师生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了政通人和、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跨山越海,只为梦想。学以致用,振兴中华。六十余载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如今,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在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大道上,奏响新时代文明校园的宏伟乐章,为医学领域缔造桃李芬芳。

(记者 薄秀芳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