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学科类培训转非营利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学科类培训转非营利是什么意思(学科类机构要改成)

学科类培训转非营利是什么意思

“双减”政策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有人惊慌,学科类校外培训进入了“非营利时代”。同时,大多数教培行业从业者都被疑惑包围:非营利到底指什么?非营利=非盈利?从此发展无望?与利润绝缘?

我们首先要厘清“非营利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实际上,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被定义过。

截至2020年,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法》还处于“建议加大研究力度,开展前期论证工作,为有关法律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创造必要条件”的进程中,并未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所以,在此我们先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非营利机构”的定义。即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

1)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

2)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

3)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

简而言之,非营利组织是兼具民间性、公益性、非营利性,且独立于政府与营利组织之外的社会组织。

虽然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完善仍然任重道远,但令人兴奋的是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确认了非营利法人制度。

在第87条中明确规定,“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

这将为非营利组织承担责任、搭建监督体系夯实基础,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专业性。

非营利性扼杀了“发展”与“利润”?恰恰相反……

其实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而言,转为公益目的的“非营利机构”并不是意味着扼杀了事业的发展与利润。恰恰相反,非营利性可以弥补政府及市场失灵的缺陷,将学科类培训机构拉回到良性竞争与发展的轨道上。

未来,学科类培训机构不仅享有获得利润的合法性,还享有“免税资格”。(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种模式保留了教培市场的竞争机制,保证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营,也保证教培行业充满生命力。

但同时,非营利性也的确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公益目的、利润分配、资产所有权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

诸如:

1)必须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2)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3)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4)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5)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税务登记所在地的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地区的同行业同类组织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通俗来讲,假如你是一位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老板,在享受非营利性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你的机构可以赚取合理利润,可以为员工分配合理范围内的薪金,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性发展,可以享受免税福利等。但同时也要保证经营活动的公益性,剩余利润不可据为己有,只能投入到事业的发展建设中,机构终止经营时,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剩余财产等。

如果你还怀揣着对教育的初心,请不要灰心!要知道,全球发展较好的教育服务类实体,不乏非营利机构。在美国,绝大多数私立学校都是非营利性(non-profit)机构。其中不乏有我们熟悉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顶尖名校。

这些高校通常将目光更加聚焦于教育本身,以“坚持通识教育”“服务全人类利益”为使命。例如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本科生项目)的使命是“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公民和公民领导人,我们通过通识文科和理科教育的改变性力量实现这个目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界定是“创造知识并在21世纪能够最好地服务这个国家,在世界的科学、技术和其它奖学金领域教育学生,学院致力于创造、传播和保存知识,并且和其他各方一起将知识用来应对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些高校对于富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更富有激情。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它认识到大学在纽约市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将科研教学和大都市的巨大资源联系在一起。吸引并组建一个多元化和兼具国际性的学生主体,支持科研并就国际问题进行教学,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学术关系,并将成果向全世界传播。

以上不难看出,非营利性的性质帮助教育机构将目光投向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发展手段自然不同,发展境界也变得无比开阔。在非营利的机构性质下,它们集优质师资、资源、环境于一身,用各自的方式完成着人类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创造、传播与保存。

这些,不也是中国的教育人所期待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