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话,对蔡锷将军来说多少有些不够,因为,他的身后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两个女人,都在为他默默付出。即使他英年早逝,两个女人亦是如此。

蔡锷将军一生有两位夫人,大夫人叫刘侠贞,二夫人叫潘惠英。

今天,人们给了蔡将军这样的历史评价:

他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1)

如若没有两位夫人,蔡将军也许不会这般名标青史的。那么,就让我们从他的大夫人刘侠贞说起。

1882年,蔡将军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一个非常贫苦的农民家庭,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却是个“学霸”。幼年在私塾读书。13岁考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一个穷人的孩子怎么会在那个年代里,上这么多的学,钱从哪里来?这要感谢蔡将军的岳父刘辉阁。

蔡将军的父亲叫蔡正陵,在农闲季节还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挑货郎担。即置办一些货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去叫卖。蔡将军4岁时,就被父亲带在了身边,也许是想让他通过此种经营学到一些谋生的技艺。那一次,父亲的担子里挑着的是豆腐,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路过当地的大户刘辉阁家。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2)

可能是刘辉阁当时没有儿子,也可能是蔡将军的长相过于眉清目秀,刘辉阁忽然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就不能让这个卖豆腐之人的儿子来做我的上门女婿呢?刘辉阁吩咐下人买了蔡正陵的一些豆腐,和蔡正陵一起谈起了这事儿。蔡正陵求之不得,乐得合不拢嘴,让自己的儿子去有钱人家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件天上掉下金条的大好事。

蔡将军一生的命运就这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婚约悄悄改变了,刘辉阁的女儿叫刘长姑,虽然要比他大5岁,但在这场由父亲包办的婚约中,应该还不甚明白婚约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9岁的刘长姑并不完全知道家里来的那个4岁的男孩子是干什么的。所谓上门女婿等同于儿子,虽然女儿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刘辉阁已把蔡将军看成了“亲生儿子”,并开始了对他的培养。

很显然,蔡将军之所以能够上学并成为学霸,都是岳父刘辉阁出的钱。除了这些,刘辉阁还给了蔡将军的父母很多关照,并没有嫌弃自己的穷亲家,甚至还让蔡正陵住在自己的家里,经营着挑货郎担的生意。虽说没过几年天气,蔡正陵就去世了,但刘辉阁依然认准这门亲事,依然将蔡将军当儿子一样地培养。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蔡将军虽然曾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新潮的思想,但并没有因此而忘了岳父刘辉阁与和自己还没结婚的夫人刘长姑,成为一个近于“白眼狼”式的人物。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3)

在懂得感恩的同时,在日本留学的蔡将军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有着爱国热情与爱国抱负的热血青年,在异国的土地上,当他看到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祖国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怀着急迫的心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囷)。”

为此,蔡将军曾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为自己改名“锷”。锷者,刀剑之利刃也。在这里,人们已经不难看出蔡将军欲以军事救国的思想,他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据说,在后来,这“国魂”是什么,他想了很久,但都没有想出来,但人们将他将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的探索和实践里,依然不难看出“军事”二字。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蔡将军1900年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的经历。当时,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4)

1904年,蔡将军毕业回国。这时,他已经22岁了,在考虑革命的同时,也该考虑考虑个人的问题,履行当初的那场婚约了。怎么办?那就迎娶刘长姑吧,更何况,刘长姑已经27岁了,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已经很难见到了。准备。蔡将军的花轿敲锣打鼓地抬进了刘家,但刘长姑却死活不愿上轿,原因很简单,蔡将军虽然4岁时就进了刘家的门,被岳父供着上学,还喝了不少洋墨水,但在刘长姑的眼里,蔡将军依然是个穷人,而她从骨子里瞧不起穷人,更别说嫁给穷人了。

锣鼓声长时间不停,却看不到新婚的身影,好尴尬的一幕就此发生。总不能让花轿空着回去吧?刘长姑不管这些,但她的妹妹刘新英看不下去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在蔡将军与刘长姑初有婚约时还在襁褓里的女孩,竟然在这种时候掀开帘子坐上了花轿。

又是一路吹打,新娘被迎娶了回来,揭开盖头,蔡将军才发现迎娶来的是自己的小姨子。嫁人是件大事,替姐姐上了花轿的刘新英让蔡将军非常感动,不久,就为她改名刘侠贞,认为她“既侠且贞”是个好女人。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5)

后来,刘侠贞在老家照顾蔡将军的家人,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酝酿以推翻清王朝为宗旨的民主革命运动。1911年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数日后,云南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 。蔡将军在任时大力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受军民爱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这之后,蔡将军认识了二夫人潘惠英。潘惠英出生于士绅之家。年幼时进入女子私塾,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成长后又接受西式教育。非但聪慧好学,而且娇小玲珑,容貌秀美。1913年与蔡锷结婚,成为蔡将军的二夫人。

男人们出门做事业,身边总得有个人照顾,刘侠贞虽然婚后与蔡将军能够相敬如宾,但因为她要照顾蔡将军的家人,被留在了湖南老家,两人聚少离多,而蔡将军在革命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位灵魂的伴侣,潘惠英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婚后,两人男才女貌、情投意合,但好景却不是很长,结婚当年十月,蔡将军便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因为最初蔡将军还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身边不但有潘惠英,还从老家接来了老母亲以及刘侠贞。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6)

刘侠贞和潘惠英在一起不仅能和平相处,还以姐妹相称。按理说,一家人的生活就此应该平平稳稳地过下去了,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很快引起了蔡将军的强烈不满。为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不关心政治、不思进取的人,蔡将军开始时常出入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而为配合蔡将军将这一出戏演得更到位,刘侠贞和潘惠英就此在家中大吵大闹,最终的结果是,她们因此回了各自的老家,而袁世凯也放松了对蔡将军的警惕。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7)

1915年11月,在小凤仙的帮助下,蔡将军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开始酝酿护国讨袁的起义,并在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取得最终的胜利。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蔡将军出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但这时他的病情恶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于当年9月东渡日本治疗喉癌。这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潘惠英,护国战争结束后,潘惠英赶往四川,与蔡将军相聚,不久又陪同蔡将军远渡重洋,前往日本就医。

这时,潘惠英虽然只有22岁,但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和蔡将军育有两子一女:长子蔡端、次子蔡永宁,女儿蔡淑莲。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8)

蔡锷、潘蕙英(左)、刘侠贞(右)与孩子们合影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将军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在遗嘱中,蔡将军这样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护国战争时期在蔡锷军中任参谋长)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人们不知道,潘惠英当时是何种悲痛的心情,只知道,她悄悄将蔡将军的一缕头发加入自己的发髻中,以示永不相忘。

1917年4月12日,蔡将军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为他打理后事的两位妻子刘侠贞和潘惠英,自此之后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刘侠贞和蔡将军育有一子一女,但儿子早年夭折,存活下来的只有长女蔡菊莲。在蔡将军的老家,刘侠贞为他拉扯孩子,照顾家人。潘惠英回到云南后,以教书为生,默默地拉大了她和蔡将军的两个孩子。当时,她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按理说都可以去再嫁人,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她们都没这么做,孤苦余生中的坚贞让人感动并尊敬。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9)

这中间最值得一说的是,在蔡将军子女面前,刘侠贞和潘惠英两位母亲从来就没有分过,哪位是自己亲生的、哪位非自己亲生的。蔡将军去世后,她们虽然没有太多的往来,但在她们的心里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将蔡将军的子女拉扯成人。

蔡将军去世前,刘侠贞因为家境富裕,蔡端被过继给了刘侠贞,蔡将军去世后,潘惠英一方面觉得刘侠贞比自己更需要一个儿子;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有两个孩子在身边了,若再让蔡端回来,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多少有些不现实,太难。于是,她便没有将蔡端要回来。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10)

潘蕙英生前与长子、次子合影

当时的刘侠贞,除了蔡端、蔡菊莲,还要照顾蔡将军的老母亲王太夫人。如果刘家的家境能一直好下去,这几个人的生活在亲戚朋友们帮助下,应该不存在大问题,但问题是刘家后来家道中落,乃至1935年王太夫人去世时,刘侠贞拿不出丧葬费。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刘侠贞还是养大了自己的女儿蔡菊莲和蔡端。

1941年,刘侠贞去世。这时,蔡端已经结婚成家,并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儿,而蔡菊莲要比蔡端大七岁左右,当时也都成家了。

大约是1946年时,蔡端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母潘惠英,这时,在潘惠英身边的两个女子蔡将军的蔡永宁和蔡淑莲,也都长大成人,只是因为拉扯两个孩子,当时才52岁的潘惠英已经显得十分苍老了。蔡端带着姐姐蔡菊莲在云南见到了自己的生母潘惠英,蔡将军的四个女子因此有了成年后的首次团聚。这时,距蔡将军去世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潘惠英流着泪水说:“你们终于长大了……多少年了,我和你们的侠贞妈妈终于把你们养大了!”

蔡锷的婚姻史 被一场婚约悄悄改变了命运(11)

潘蕙英(前排中)与两个儿子一家、女儿一家合影

1951年,潘惠英和子女们受邀来到北京棉花胡同居住,胡同里有座四合院是她、刘侠贞、王太夫人以及孩子们一起与蔡将军生活过的地方,她很开心,在这里,她眼见着孙子们一个个也都长大成人,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非常幸福的人。正是在这种幸福感里,1956年,她拿出当年蔡将军的那缕头发,悄悄地追随蔡将军而去了。

此时,距蔡将军1916年已经整整40年!潘惠英用两代人的时间,让自己同刘侠贞一样,做到了“既侠且贞”。一缕青丝一缕魂,一缕头发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灵魂。我国古代的美女们,都有青丝一缕赠英雄的传统,在蔡将军的身上,人们看到的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但相同的却是他的“魂”被两个女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两个女人,同在一个乱世里,嫁给了同一个男人,又同时让这个男人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