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片段阅读六大题型中,有一种题型叫态度理解题,这一类题型在省考里虽然题量占比相对较小,但不乏有稍显棘手的题目出现。因为态度理解题需要我们把握作者(或者其他主体)在文段中对于某件事的观点、态度或评价,可能就会出现文段表意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品读“话外音”的情况。

言语的细节题(学会品读言语题中的)(1)

从图图对历年真题的总结来看,态度理解题的文段可以有三种呈现形式:明确观点、隐含观点、无观点。明确观点和无观点非常好理解,要么作者通过标志词,如“在我看来”“可见”“XXX认为”等,直接引出观点,这时我们就可以直接选择与引导词后面句意最接近的选项。要么作者列举他人观点,或单纯阐释客观现象,而自己没有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时直接选择有“未置可否”之意的选项即可。今天,图图重点给大家介绍的是隐含观点的识别与运用。首先,隐含观点意味着作者将观点隐藏在了字里行间,需要我们将这些隐藏的线索挖掘出来。

线索一:含有情感倾向性的词

作者如果想在文中把自己的态度表达地隐晦一点,可能就会在遣词用字上埋下伏笔,在内容上会用到一些含有积极色彩或消极色彩的词汇,比如“恐怕”“难以承受”“令人唏嘘”“较为乐观”等等,如果我们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看到带有感情倾向的词,一定要做好标记,极有可能就是正确答案的突破口。

线索二:关联词

关联词之所以能成为挖掘隐含观点的线索,利用的就是关联词所引导内容上的逻辑关系,比如我们识别态度可以着重标注转折关联词、因果关联词,根据不同文段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态度观点的出处极有可能在转折之后、结果或结论中。

线索三:行文脉络

在没有明确的观点提示词的情况下,态度理解题有时和主旨概括题方法是互通的,文段的重点就是作者的态度。这时我们除了可以靠关联词寻找观点,也可以通过行文脉络寻找观点,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体现在总句之中。以“总分总”结构为例,第一种形式是“提出观点—辅助论证—重申观点”,这时作者的态度在于首尾呼应总结出的综合观点;第二种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那么这时文段的重点在于最后的对策上,对策就体现出了作者对于文中问题的态度。

综上所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知识体系里,态度理解题相对来说难度并不高,只要我们按照上述方法,学会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提示信息点,自然也就能够选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