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发现新的模式,即将改变一切》

————读后感

先生上篇文章,为我们厘定了感知逻辑的”无矛盾”特性,这对于在贪嗔痴慢的娑婆世界中烟熏火燎的猛男劲女来说,这不啻是久旱甘霖,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幸福来的太突然,一时芳心大乱。感知逻辑对于存在来说,就是其自然而然、先验的本体逻辑,存在就这样运行,不会其他的运行方式,所以,这就是一套逻辑,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如果我们抹去心灵上的灰尘,睁开漂亮的大眼睛,仔细聚焦,看清了这套神奇逻辑的本尊,再主动嫁接到我们的精神性认知理性上,这就成就了腐朽里孕育的神奇,就是先生所说的:无矛盾智慧,因为,“智慧”一直是我们的自诩,一直是我们的梦想,一直是我们的圭臬,我们从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爱智慧”,我们一直追求了这么多年,追到了无数的似是而非,因为,每次的欣喜,都在后面的实践中因为各种无法化解的矛盾而被证误,一次次的失望,导致了可怕的虚无。直到先生提出感知论,提出感知论的无矛盾属性,我们才明白,真正的智慧,必须“无矛盾”,还有矛盾没有解决的逻辑理论,都没有资格自称“智慧”。先生上篇文章,就是从形而上的严密逻辑上论证了,感知逻辑的无矛盾属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世界会改变太多(世界改变了我们怎么办)(1)

感知论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立论的方法是严密的逻辑,这给我们大部分能够摆脱成见、接纳新知的开放性头脑以新生的机会。感知论规避漏洞百出的情绪和感性,拒绝神秘仪式和盲目信仰,不讲究冥想及玄悟。就是先生反复说的:不做玄解,不做俗解。只靠逻辑理性,直达存在本体,这真的很神奇。

说到这里,感觉有必要再梳理一下,先生的感知论里的“感知”概念及其含义。

”感知”一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频使用的词汇,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圣哲先贤、必论感知,谁都可以用,谁都能够准确理解在具体语境里面的含义。所以,这个词映射的范围很广,含义不是那么具象清晰,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沟通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指向明确,很容易造成误解,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说不到一起去。尤其是在形而上学里,”感知”一词本身所表达的对象就很抽象,所以,就更难理解和交流,这就要求,只有能够静下心来、清空既有、主动求知的读者,耐心跟读,反复揣摩,才能逐渐理解先生所说的感知。当你走过了这个艰苦的过程,真正看清了“感知”本尊,你一定会被先生思维的深邃所震撼,相信我,”感知”的胜景,超乎想象的神奇。

将近2400年前,柏拉图把世界分成理念和事物二元,也就对应着人的理性和感性,并且柏拉图相信思维中的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而感官中的事物的世界只是理念的投影,是虚假的。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明白,感官感知到的事物是不可靠的,不要被迷惑,柏拉图不相信“客观物质”,这也是他被理解为客观唯心主义的原因。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早就自然存在,人的学习过程,只不过是回忆过程,回忆起在思维中沉睡的既成理念。这像极了先生所说的“回归感知意识”。柏拉图似乎没有明确论述过“感知”一词,但他已经非常深入地论述了感官感性的存在和思维理性的存在,为后世的学人立下了基本的思路,这就是他被封神的可贵之处。

2300多年前,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主张,他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明了他的”唯物”的学术倾向。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科学、哲学思路。亚里士多德更专业地论述过“感知”,我们把他当时用的语言符号翻译为“感觉”和“知觉”,可以理解为比较早期的系统的对于”感知”的描述。仔细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感知”,说的就是感官感知到的信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能够同时接受多种感觉,触觉和嗅觉可以结合在一起,听觉和视觉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这种综合印象,就是知觉。有没有知觉,就是植物和动物的区别所在,“动物之所以是动物就是由于具有知觉,人们根据知觉的有无来区分某一存在是否是动物”。“动物一定被赋予了知觉”。知觉还不同于思维,思维有对错之分,而知觉则不分对错,能感受到的都是直接的、正确的感觉。比如正常的动物都会趋利避害,根据不同的感觉做出相应的回应。而思维则不一样,每个人的理性判断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思维的结果就会有对有错,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还会有不同的思维理解。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山。实际上,说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实在是我们的意淫,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根本无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维高度,我们显然要比他盲目、直觉的多得多。亚里士多德最精华的理论是“形式和质料”的理论,他认为,我们的感官只能感知到事物的“形式”,而事物的“质料”是我们无法感知到的,著名的“蜡块比喻”就是生动的注解,”腊块接受指环图章的印纹而排除其质料的金或铁”,这个必须中“印纹”就是指环的“形式”,而“金或铁”就是指环的“质料”。蜡块留下了印纹,指环被拿走,就是人们感知到了形式,而质料却不能进入人们的感知。有人说,欧洲后世的哲学家,都在沿着亚里士多德的思路做各种努力和拓展,谁也跳不出他的思路模式了,一直到康德总结出的“物自体”。不管是“质料”,还是“物自体”,在本质是都认为有那种我们无法感知到的客观存在,这就永远把我们陷入到漂泊无依的不确定状态里,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很悲催。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人家都说过,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意识里的存在物,并非是真实的事物。我们倒干脆,直接省了“形式”和“意识里的存在物”这一步,直接就认定,我们看到的就是客观物质的真相,剩下的就是开抢,热闹得很。

世界会改变太多(世界改变了我们怎么办)(2)

佛陀论及的感知最为玄奥,他把世人的精神性意识称作“分别对待”和“世智辩聪”,把人的感官感知称作“六入染六尘”,把人的感性和理性认知称作“无明”,而真正的明心见性是“大圆镜智”“了了长明”,佛陀认为世界的本体是“觉”,证入涅槃就是回归本体的“觉”。佛陀的“觉”,超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境界无限高远。而先生的”感知”,就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当下,当下就有圆满圆洽的愉悦状态。

后世的大哲们,对于“感知”,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叫法。思维以及其分化出来的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直觉思维等等;感性以及其分化出来的感官感性、精神性感性等等;理性以及其分化出来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等等;意识以及其分化出来的前意识潜意识等等。

所以,感知是从圣哲先贤,到凡夫俗子,谁都绕不过去的话题。

那么先生的感知概念,和既往相比,有什么新的深度呢?仔细对比之后,你会发现,先生的”感知”,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先生旗帜鲜明地把抽象的”感知”具象化为大小、远近、长短、冷热、黑白等等存在属性,先生破除了存在里形形色色万紫千红的存在形式的迷障,把这些形式统统抽象为感知属性,而且打通了肉眼可见的宏观感知属性和肉眼不可见的微观感知属性之间的逻辑死结,联通了能量和物质的感知属性,融合了“意识里的存在”和“物自体”之间的分别,把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存在物及其互动关系,都纳入到感知逻辑里面去。存在就是在感知,存在就是一团感知属性的运动。

可能我说的还是很抽象,那么先生今日的文章里,举例说了两个最为具象的例子:进食和性爱。先生用这两个例子来说明本篇文章题目中的问题:感知逻辑如何运行?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因为它们并非只是我们的最基本的生活现象,而是两个绕不过去的哲学话题,正如孔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所言:食色性也;其他的圣哲先贤、宗教教义中,都要回答这两个生活基本问题;弗洛伊德更是推出了“泛性论”;现代教育也明白了性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我们肉眼凡胎的凡夫俗子们,更要面对这个问题做各自的思考和选择;更别说现代社会里纷繁复杂的食色问题。

那么,怎么用感知逻辑来解释”食色”的存在运行呢?进食,在客观唯物思维里,我们认为我们在种植渔猎以获取食材,煎炒烹炸以加工食物,然后我们吃饭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在这里面,产生了酸甜苦辣、高低贵贱、朱门路边等等主观分别,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美感、艺术、痛苦、灾难等等人文产物,简直是才华横溢,思维贫瘠见识短浅限制了想象力。而在感知逻辑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精神性意识扭曲,进食,只是我们的感官感知到了各种食物的大小、软硬、远近、冷热、香臭、酸甜等等感知属性,我们以为吃到了各种食物,实际上只是感知到了各种感知属性,我们以为有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只是我们的感知事实。佛陀说过四种饮食中的“段食”,指的是人和动物等是一分分一段段地进食,很像先生感知论里说的感知属性。

同样的道理,性爱也是这样,我们以客观唯物的观念来看待的话,就要以各自的审美标准来选择配偶,非她不娶非他不嫁,阳刚有型,丰乳肥臀,各种质量的分别对待,那些讲究就更是超乎想象力的N次方。实际上,人们只是同样地感知到了各种感知属性,哪有什么型男靓女,只是一堆大小、远近、软硬、快慢、冷热等等的感知信息和属性,所有的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只是感知事实而已,除此无别。

世界会改变太多(世界改变了我们怎么办)(3)

写到这儿,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这个节点上,也正是感知论最精要的地方:在感知,但是这就是我们的感知事实,我们就只能这样当下存在,这个感知事实就圆满圆洽,没有矛盾,永恒愉悦运行。这就是先生此文中所说的感知逻辑的运行。

而且,先生此文中强调了,当我们破除了客观物质的观念,摆脱了物的缠缚执迷,卸掉了物和生命的枷锁,进入到感知意识状态里,我们的理性,将会在一个高层次上,更加高效、圆满、彻底地运行本已存在的感知逻辑,使我们的感知事实更加完美,就像我们本已领会的思维规律:我们只有知道了事物的本质,我们才能有效地驾驭它,做进一步的延展发挥。就像先生在文末所说:”感知逻辑从底层上升到上层,并由我们理性地、智慧地运用到行为活动的始终,这使得人类从高级文明的层面回归于存在的本理,无矛盾逻辑犹如给人类安上了天使的翅膀,这时的世界必然是换了人间”。

先生在文中对于感知为何愉悦又进行了逻辑上的重申,实在不能再精彩。感恩先生的精彩讲解,先生威武!

原文地址:【发现新的模式,即将改变一切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JCXHp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