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实行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内地歌曲一般只有二种唱法:即民族和美声唱法,被行内奉为主流正统唱法,并且以歌颂党和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红歌为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通俗唱法和原创通俗歌曲,其中有二首曾经轰动全国且随之遭来非议声的通俗歌曲,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八十年代的十二首歌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八十年代的十二首歌曲(八十年代初轰动全国的二首通俗歌曲)

八十年代的十二首歌曲

新中国成立至实行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内地歌曲一般只有二种唱法:即民族和美声唱法,被行内奉为主流正统唱法,并且以歌颂党和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红歌为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通俗唱法和原创通俗歌曲,其中有二首曾经轰动全国且随之遭来非议声的通俗歌曲。

国内第一首通俗歌曲《军港之夜》,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苏小明演唱。1980年秋季,由“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上,海政文工团青年歌手苏小明演唱了这首歌。由于采用通俗唱法,情真质朴,曲词歌等都更贴近百姓,即使没经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都能哼唱起来,朗朗上口,于是迅速风靡军内外,广受群众喜爱。城里的录音机、农村的高音喇叭经常播放,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没有不会哼唱几句的。苏小明也成为当时内地歌坛偶像人物,通俗歌曲开拓先驱之一。

由于当时国内原创通俗歌曲实在太少,所以《军港之夜》在这一年成为传唱最广的歌曲。但随之而来,也遭到了一些行内专家、军中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质疑和非议,甚至出现公开反对批判这类歌曲的声音。理由之一,这种唱法不正统不入流,格调不高,歌曲毫无革命气势,纯属“靡靡之音”,军队唱这歌不合适,甚至有人称要处理掉;理由二,歌词里描写年轻的水兵好好睡觉。海港的夜晚,海军要时刻保持警惕,怎能全部好好睡觉呢?不符合军队规矩和纪律。一时间这首歌成为各界争论的话题,但却没法阻挡群众的喜爱和传唱。苏小明也成为内地歌坛偶像人物,通俗歌曲开拓先驱之一。

另一首通俗歌曲是《请到天涯海角来》,由郑南填词、徐东蔚作曲,沈小岑演唱,1982年发行。《请到天涯海角来》是广东流行乐坛第一首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创通俗歌曲,真正在全国范围广泛流行是1984年沈小岑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随后迅速在神州大地传唱开来。这首歌还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而沈小岑凭借这首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歌为何引起全国轰动呢?除了本身是一首好的通俗歌曲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歌词内容。“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百种水果百样甜,随你甜到千里外;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萝大了任你采……,来呀来呀,来呀来呀……”。这首歌从歌词看相当于为海南岛做了活广告,海南岛人民肯定十分开心和欢迎。这首歌流行后让全国人民对海南岛的向往,很快海南岛成了众人羡慕、令人神往的海岛。就象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一样,记述了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后来新航线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