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圆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主要货币。贵金属(金、银)出现后,具有两项功能,一是装饰品,二是货币,并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深受人们欢迎。历代货币都有贬值和废弃的恶果,唯独金、银币没有。一是金、银世界各国通用,二是历朝都在使用,即便是改朝换代,金、银货币也还在使用。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

今天,银币价格一路走高,成为投机者牟取暴利的目标。但收藏要慎之又慎,市面出现的四代银圆相当逼真,特别是江西遂川所铸银圆,可以达到以假乱真。因为诸多银币只有样币,没有流通,部分银币铸量稀少,出炉后就成为誉品,人们向往的双龙圆就是今天可遇而不可求的誉品。只要是银子铸造的假币目前市场价都在200元以上。据史料记载,银圆从出炉后就有人仿造,特别是珍稀币,如双龙圆,江西遂川在解放初期就有大量铸造。而镍币半圆,目前市场几乎99%是假币,并且价格都在千元以上。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

人们最常见的是袁大头(含三、八、九、十年)银圆,从1915年开铸至1950年,铸造近35年,大约10亿枚。据考证,八年袁像银圆有9种,九年也是9种,十年的有12种。这几种银圆,史料已刊载版式共计有82种,里面还不包括现在常见且数量庞大的后铸版三年银圆。后铸的目前已发现52种,版式差别小部分在编号后用英文字母作区分。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3)

要了解银圆,首先要知道银圆的纪值换算重量。银圆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6克)、库平三钱六分(13.43克)、库平一 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锭有五十两(1862克)、十两(372.4克)等。另外,从初铸银圆边齿讲,民国3年银圆内边齿有101个、小齿有100个。北洋龙正面内边齿有155个、背面边齿有165个、内珠圈有146点等都必须掌握。孙中山头像银圆齿边呈小三角形,两边不出头,并且底小口大,呈梯形。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4)

今天收藏已成为一门时尚,受舆论宣传和利益驱动,人们开始收藏各种银圆,因而银圆铸造背景和真假就成为收藏者和银圆爱好者研究的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钱币爱好者分不清银、铝、锡、铜、钢。这五种原料中,密度最大的是银,假银圆是有锡、铜、钢合铸而成,市面多见,最好的假银圆是用工业银铸造。旧版圆是指含银量在88%以上的合金硬币,质软,硬度略高于黄金,密度10.94克/立方厘米,化学性质也很稳定,经强压、精修,质感强,感观凸凹,棱角分明,边齿、珠圈多暗记。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5)

银圆的发展历程,映衬着中国晚清货币政策的进与退,货币的改制颠簸,记录下一段重要而艰辛的历史。要了解这段造币史,首先 要从造币厂的变迁谈起,只有这样,才可以理解银圆的历史价值,才会对不同种类的银圆、成色、纹饰、边齿、防伪特征有深刻理解。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6)

1866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机器制造局,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创办,1867年开始生产西式枪炮。据《中国通史》记载,这里是当时清政府一处十分保密的兵工厂。1887年,即光绪十三年,受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购置外商机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率先在其创建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内设立“宝津局”鼓铸制币。其机器设备一部分是从北洋机器局(原生产火药为主的东局)迁移而来,另一部分是1888年从英国格林活铁厂购买的造币机器,这段时间铸造的主要是机制铜钱。在此之前,清中期,外国银圆已在中国陆续流通,如美国、英国、日本、荷兰、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铸造的银圆今天市面不难见到。因以上原因,造成清廷货币混乱,白银外流,银价急剧上涨。为了缓解经济萧条,增加流通,也为币制改革之需要,李鸿章等才筹建铸币厂。但是这一过程颇为坎坷,主要是受到保守派的抵制,造币厂的发展非常缓慢。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7)

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各省仿制银圆,当时的北洋大臣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圆。这一年,北洋机器局利用之前制造铜钱的机器进行改造,铸有两角、一角、半角三种小银圆。后来增购了一元和五角的印花机器,而后又从国外购置了压片、制坯等设备,于光绪二十二年开始正式试铸银圆。1896年7月,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了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圆,分别为二十二年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和五分,主币为一元。

国际贸易银圆(世界贸易中不受排斥的银圆)含银量为88%-91%,直径通常为39毫米,厚为2.4毫米,重26.86克以上。因此中国一元型银圆,常书作库平七钱二分(清制七钱二分为26.86克,一元)。一元型银圆即使有轻微磨损,也不低于26.5克,厚度不大于2.6毫米。银圆看似简单,但每种银圆的边沿都铸有防伪标识,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假银圆还没有真正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乱真只是针对外行而言。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一元银币数量较少,属于罕见品。北洋22年龙洋是中国银圆铸造史上的里程碑,银圆龙纹比较复杂,汉、满文相间,也反映了设计方案权衡历史的意义。银圆的诞生,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变迁的需要。

北洋总局改北洋造25年、26年、29年、31年、33年、34年版银圆,龙纹图案特征自成体系。细分北洋25年、26年与其他多处有别。

北洋25年造银圆,仿照广东、湖北各省的铸币模式,重新设计铸造,其成色好,被各省所接受,流通于全国。但北洋26年造银圆比较稀少。1900年7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洋机器局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具有现代生产能力的造币厂毁于八国联军炮火。

北洋34年银圆,有些收藏者在研究时发现,每枚都有误差,难以理解。这主要是对北洋34年版别的划分缺乏历史知识。下面以出土的北洋34年银圆为例进行分析。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8)

北洋34年初铸品边齿有两种:一是橄榄齿边,二是直边。关于北洋龙暗记的演变和发展从北洋29年银圆就已开始,以后又有几次变更。暗记是辨别真伪的重要特征,为了阐述北洋34年短尾龙银圆的暗记特征,通过以下实物介绍这些暗记的特征。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9)

北洋龙的暗记共有4处:1号暗记(绿色圈内)位于洋字右侧的下方,那颗内珠要比左右的两个矮一些;2号暗记(红色圈内)位于北字左侧的下方;3号暗记(黄色圈内)位于北字右侧 的下方;4号暗记(粉色圈内)位于平字的正上方。2、3、4号暗记的特点是明显扁小,很容易区分。

1号暗记并不是北洋34年银圆的独有暗记,其最早出现在北洋29年银圆。

北洋26年银圆并无此特征,北洋29年银圆之后的所有龙均具备此特征。2号暗记最早诞生于北洋33年龙,29年改33年时增加了此暗记。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0)

北洋33年银圆之后是北洋34年银圆小字版,从北洋33年到北洋34年小字版的过程中,增加了两处暗记,即3号和4号暗记(注:小字版的4号暗记不如短尾龙那样鲜明,但依然与北洋33年银圆等明显不同)。

再之后就是著名的北洋34年长尾龙。此版龙只具备1号暗记,其他暗记全无。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1)

北洋34年短尾龙具备北洋龙的全部暗记。北洋34年长尾配短云,长尾短云具备短尾龙的全部暗记。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2)

北洋宽边大直径版,其直径均为39.5毫米左右,普通北洋龙则为39毫米。该版内边宽大,铸造精美,显得非常大气。另外左上龙 爪处云朵呈分开状。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3)

长尾短云并不是普通长尾龙的简单修模,而是改版,字体与普通长尾龙大不一样。龙面除短云外,龙眼、内齿与普通长尾龙也不一 样,属于独立作品。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4)

龙尾和云朵经修模后形成了短尾短云。随着龙洋的不断上涨,对版式的要求越来越严谨。如瘦龙由于模具磨损,龙身部分没有打全,便形成了瘦龙的样子。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5)

长尾龙包括初版、开云版;短尾龙包括短尾龙和长尾短云;小字版为早期修模版,长尾龙为中期铸造量最大,短尾龙是民国时期铸造。仔细对比34年龙圆有两处重要的修模暗记,如下图所示: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6)

以上三种暗记通过比较很清楚,图a是弧角形暗记;图b是弧形暗记;图c是阶梯形暗记。

另外还有以下几种版式,如下图: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7)

北洋33年银圆可以分为大卷3、小卷3、过渡版类、名誉品版等版别。从下图可以看出,3是矮小且深卷的,英文字母HSU中的S也是小的,龙眼基本都是凹眼龙,和大卷3一对比,就一目了然了。该版的存世量明显比大卷3少,其价值也高于大卷3,是收藏北洋33年系列银圆必备的主版。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8)

北洋33年银圆最常见的是大卷3, 存世量最大。3字高大,腰部常有断开的现象,S明显比H和U都大。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19)

北洋33年银圆的大名誉品就是珠圈龙。所谓珠圈龙,是指内齿是以圆圈的形式存在的,又分为全珠圈龙和半珠圈龙。顾名思义,全珠圈龙的全周内齿都是明显独立的圆圈,半珠圈龙则是一半圆圈内齿一半普通内齿。全珠圈龙显然更加珍贵更加难得,也由此成为了北洋33年银圆的龙头老大。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0)

据史料记载,其他年代龙形是以北洋25年龙形为基础进行不断修模而成的,故北洋25年龙形具有创新意义。

北洋25年龙圆火焰是分版线索,龙形和云朵作为辅助。一是曲火焰,是指北洋25年火焰的弯曲程度很大。北洋25年共有七根火焰,中间的那根最长,对于曲火焰版别来说,中间火焰的弯曲程度最明显,这与其他的版别是完全不同的,曲火焰是北洋25年的知名版别。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1)

火焰的特征一是较为弯曲,二是火焰弯曲处有一个针形暗记,叫“火里藏针”。类似于“江南壬寅”火焰藏珠。

另外还有大直头、大火焰和弯头大火焰。直头大火焰,火焰大而且长,基本和胡须相接。弯头大火焰,弯头是指中间最长的那个火焰,靠近龙胡须的地方是向左弯曲。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2)

北洋25年银圆的常规版也是常见的新龙小火焰版。老龙天庭饱满,新龙英俊消瘦。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3)

绿色圈内,老龙龙角左侧的两根龙须连在一起,新龙是分开的。粉色圈内,老龙舌头宽大,向左倾斜与牙齿相连,新龙舌头窄小端正。北洋26年龙形是典型的新龙。

船云版和锤云版是按龙珠右侧云朵来区分的。锤云龙更加深峻精美,火珠右边云朵呈锤子形态,称为锤云,锤云是一次主动修模的产物。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4)

北洋26年银圆存世量较少,因此版别并不丰富。“6”字非常肥厚,与“2”字并不匹配。除“6”以外,其他部“6”字的变化分均与北洋25年完全相同。

北洋29年银圆修模版比较特殊,既有汉字的,也有数字的。一是“9”的修模,二是折金,三是G后点和G后无点。

首先谈“9”。“9”的起笔和未笔呈内卷状,“2”的末笔未提勾。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5)

还有“9”腰身倾斜,末笔内卷,起笔正常书写。“2”末笔有提勾。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6)

折金是北洋29年银圆划分版别的传统方式,具体分大折金和小折金。所谓折金是指“钱”字左半部最下一笔,如果起笔有回折现象,则称为折金版。如图a、b双折金(点笔和折笔均有挑笔现象)。G后有点,也是常见主版之一,如图c。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7)

区分各种版别,主要是区分大字版、小字版。区分主要在四点:一看龙头,二看暗记,三看内齿,四看细节。大字版的龙头向上突起,呈现高额的状态,眉毛和眼睛立体感强,而小字版相反。内齿是鉴别新旧银圆的主要依据。大字版和小字版截然不同,大字版的内齿是矩形的长城内齿状,而小字版的内齿是粗糙的尖三角状。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8)

因银圆是用钢模压制而成,故图像清晰,画面生动,凹凸起伏,平滑有度,立体强,线条细腻,底面与突起的部分光洁。多数银圆因流通使用有明显磨损痕迹,但地张一般犹如镜面,不但没有颗粒状而且也不存在气孔。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29)

常见的银圆鉴别诀窍是:“袁世凯”像银圆主要看边齿,发丝不是很深但可以分清,发丝过粗或图像浮肿就有问题。“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边齿精整、深奥,用放大镜观测,犹如“W”。“孙中山”像船洋币面凹陷很深,且背面船帆外围可隐约见到一圆弧,与纸币的水印相似,这是因为正面头像穿透币肉所致。

银圆有民国三年伍圆的吗(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银圆的真伪鉴别)(30)

无论哪一种银圆,边齿都有“老打”,所谓老打,就是边齿上没有打磨干净的刀痕。另外,老圆发青,用手触摸很光滑,凹凸感很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