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嗤是一个状声词,也作扑哧。一可形容笑声,如《红楼梦》第二七回中说:“红玉听了,扑哧一笑”。二可形容水或气挤出的声音,比如,甘肃很多农村人都吃一种叫“馓饭”的包谷面食,其实就是很稠的包谷面糊。当面糊足够稠,将火关小,等待面里的土豆熟烂时,面糊总会因水和气从中不断被挤出来而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我们老家的人把这种“噗嗤”的声音及烹制的过程叫做“嚓馓饭”。在“嚓馓饭”的过程中,“噗嗤噗嗤”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又在锅里悄悄地发出,并不像炒豆子那样哔哔啵啵鞭炮一般响亮。声音是发出来了,但似乎又不愿意让人听见。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庄浪人便把说悄悄话叫作“噗嗤嗤”(有的地方读作pūchǔchǔ,有的地方读作pūchǐchǐ),把一个人自言自语也叫作“噗嗤嗤”。

如果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人让另一人附耳来,她在这人耳边悄悄说个不停,则在场的第三个人心理会极不舒服。若是三人平时关系不错,这第三个人会极为不解,很是不满地说:“你们两有啥事还不能让我听见,噗嗤嗤的,像嚓馓饭一样”。从此以后,她们之间就微妙起来了,表面上仍然亲密无间,但心里估计就并非如此了。

庄浪方言小笑话(庄浪方言噗嗤嗤)(1)

可是,这种事情往往在农村经常上演,尤其是婆婆和媳妇最喜欢“噗嗤嗤”。比如邻居家的老太婆遊门子来了,家里的婆婆就会把她这位老姐们招呼到炕旮旯里,把嘴贴到对方的耳朵旁边,噗嗤嗤,噗嗤嗤的说个不停。还时不时指着屋外,使着眼色。不用说,这肯定是在说媳妇的不是哩。有时候,噗嗤嗤说的正解恨处,媳妇突然走进门来,正好撞上,这下可就难看了。从此,婆媳感情就会向糟糕又迈上一步,而那个来遊门子的老太婆也就无辜地成为搬弄是非,合伙背坏人的人。于是,如果两家儿媳妇关系要好,则被婆婆背坏的媳妇会不失时机地在另一家媳妇耳边噗嗤嗤、噗嗤嗤地说:“那天,你婆婆到我家来,和我婆婆噗嗤嗤的在骂你我呢”。就这样,几个女人之间噗嗤嗤来,噗嗤嗤去,便把关系搞得越来越糟。最后甚至弄得男人之间也要噗嗤嗤地说上一番,便正真是庄浪人所说的“戳事窝非”了。

当然,噗嗤嗤的事还经常发生在母女之间,尤其是女儿回娘家,或者母亲去看望女儿的时候。母女相见,少不了母亲要给女儿说说媳妇的不孝,女儿要给母亲诉诉婆婆的不贤。她们又会俯首帖耳,噗嗤嗤,噗嗤嗤的说个没完。

庄浪方言小笑话(庄浪方言噗嗤嗤)(2)

小时候,我不太在意这些,有时候看到媳妇被丈夫全家人合起伙来欺负,婆婆还逢人就噗嗤嗤的背坏她的名声,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到后来,我才知道做媳妇的不易。如果遇到护短的公婆,则不管对错,一味地袒护着自己的儿子。自己当驴做马宠着儿子,还时刻不忘让媳妇也必须伺候好自己的儿子。再后来,我就想,护短可能是最不明智的父母共同的特点了。而正是他们不辨是非的护短,对子女的婚姻和感情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和破坏。所以,我们看到所有智慧的老人大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公婆经常站在儿媳妇一边,能替媳妇说几句公道话。岳父母经常站在女婿一边,能替女婿说几句公道话。同时,也不忘了时刻提醒自己的亲生如何做人,如何尊重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孝敬对方的父母。我想,农村里这些噗嗤嗤的背后,就是因为没有太多智慧之人的缘故。实际上,城里人也一样,有些对子女的偏袒和溺爱更让人难以理解。以为整个地球都是围绕自家孩子转动的。

有些人,一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又无处诉说,只能在一个人独处时噗嗤嗤的自言自语。可能是自己给自己噗嗤嗤地讲述着自己的苦难;可能是自己噗嗤嗤的安慰开导自己;也可能是噗嗤嗤的给自己讲述着别人的故事;还可能是受人欺负却无力反抗,只能噗嗤嗤的诅咒对方。或者假想着自己变成了力大无穷的英雄,将欺负自己的恶人整治的跪地求饶。想着想着,心里便舒服起来,又噗嗤嗤地笑出声来。这时若被人撞见,定会被他的行为大吃一惊。于是,这个人逢人便会凑到耳边,噗嗤嗤地说:“你知道吗,某某是个疯子,他一个人噗嗤嗤,噗嗤嗤说个不停,说着说着自己还笑呢,以后见到他一定要小心点”。

庄浪方言小笑话(庄浪方言噗嗤嗤)(3)

“噗嗤”这个词,表示“笑”时,总会显得含蓄、内敛,尤其是用在女孩子身上,还会显得有几分娇羞,能招到人的喜爱来。但若表示说悄悄话和自言自语时,往往会惹人厌烦或被视作精神失常。可是,人在很多时候,确实需要放低声音,比较私密的和人说话。如果是这样,请最好不要当着第三者的面“噗嗤嗤”,更不能一边“噗嗤嗤”,一边用眼神的余光扫视着第三者。还有,人有时候也非常需要一个人自言自语,但在有人的时候也最好别有太多的“噗嗤嗤”。否则,你的“噗嗤嗤”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无声的反抗或者无休止的埋怨。如果我拥有了某种“咒语”,“噗嗤嗤”“噗嗤嗤”的自己念给自己,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和恶魔,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达到无我的境界。我宁可被人视为神经病或疯子,也要对自己噗嗤嗤、噗嗤嗤……

庄浪方言小笑话(庄浪方言噗嗤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