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推文包含25篇文献,预计阅读时间30 min,大家挑感兴趣的关注。

1. 东京理科大学Yuichi Negishi教授Angew.Chem. Int. Ed.:通过负载超小Rh-Cr混合氧化物纳米粒子活化水分解光催化剂通过使用Rh(III)-Cr(III)混合氧化物(Rh2-xCrxO3)颗粒作为助催化剂,可以改善许多分解水光催化剂的活性。虽然进一步减小Rh2-xCrxO3颗粒的尺寸,可以进一步提高活性,但很难使用常规负载方法将超小(<2 nm)Rh2-xCrxO3颗粒负载到光催化剂上。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负载方法,并将其用于将大小约为1.3 nm、尺寸分布窄的Rh2-xCrxO3颗粒负载到BaLa4Ti4O15光催化剂上。所获得的光催化剂表现出16%的表观量子产率,这是迄今为止BaLa4Ti4O15所实现的最高值。因此,开发的Rh2-xCrxO3颗粒的负载技术在提高BaLa4Ti4O15的光催化活性方面十分有效。该方法有望扩展到其他水分解光催化剂,以实现更高的量子产率。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

标题:Activation of Water‐Splitting Photocatalysts by Loading with Ultrafine Rh−Cr Mixed‐Oxide Cocatalyst Nanoparticles

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1668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Xiaojun Wu教授J. Am. Chem. Soc.:一种简单的分子设计策略制备二维COFs,用于可见光分解水

二维(2D)共价有机骨架(COF)非金属材料在光催化水分解应用中具有前景。但是,能够进行可见光驱动催化分解水的2D COF很少,主要是由于对它们的能带排列以及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催化位点的共存要求严格。在此,作者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对具有HER或OER的催化活性的分子片段进行拓扑组装,设计了十二个二维氮连接的COF。用HSE06方法计算出的电子能带结构表明2DCOF的带隙可调范围为1.92至3.23 eV。九个2D COF的导带和价带都与H2/H 和O2/H2O的化学反应电势完全匹配,它们能够进行光催化分解水。特别重要的是,其中三个基于2,4,6-三(4-甲基苯基)-1,3,5-三嗪(TST)的化合物可以在可见光下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本研究的结果与文献相吻合,其中三个已被用于光催化HER或CO2还原。此外,作者进一步实验证明I-TST在可见光下同时具有HER和OER活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设计实用的二维COFs的途径,用于可见光下的水分解。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

标题:A Simple MoleCular Design Strategy for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apable of Visible-Light-Driven Water Splitting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0564

3. 英国利物浦大学JonathanD. Major教授Nat. Commun.:低成本Sb2Se3光电阴极在无辅助太阳能分解水中的基准性能

本文中,作者报告了一种Sb2Se3半导体,它满足理想的高性能光电极的大多数要求,包括小的带隙、较低的成本,良好的光电性能,可加工性和光腐蚀稳定性。通过近空间升华抑制生长动力学,以获得具有良好晶体取向的高质量致密薄膜,解决Sb2Se3的强各向异性。相对于可逆氢电极,Sb2Se3光电阴极在0 V时显示出近30 mA cm-2的高光电流密度,这是迄今为止的最高值。作者通过将优化的Sb2Se3光电阴极与BiVO4光电阳极相结合,展示了无辅助的太阳能分解水技术,在10 h内,太阳能-氢的转换效率达到1.5%。因此,低成本Sb2Se3成为可用于商业太阳能燃料生产的一种突破性材料。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3)

标题:Benchmark performance of low-cost Sb2Se3 photocathodes for unassisted sola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704-3

4. 厦门大学Ye Wang/Qinghong Zhang教授Nat. Commun.:三联串联催化将合成气一步高选择性转化为乙醇

利用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物)合成乙醇是一项重要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当前合成气向乙醇的转化存在选择性低或能耗高的缺陷。在这篇研究中,作者报道了通过三级串联催化将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为乙醇。由钾改性的ZnO-ZrO2,改性的丝光沸石和Pt-Sn/SiC组成的高效三功能串联系统,可在一个反应器中协同工作,乙醇选择性高达90%。作者证明,K -ZnO-ZrO2催化合成气转化为甲醇,而具有八元环通道的丝光沸石则具有将甲醇羰基化为乙酸的功能,然后在Pt-Sn/SiC催化剂上将其氢化为乙醇。本研究通过在一个反应器中将基于单催化剂的复杂且不可控制的反应,实现为控制良好的多步反应,从而提供了有效的高选择性转化方法。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4)

标题:Single-pass transformation of syngas into ethanol with high selectivity by triple tandem catalysis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72-8

5.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Siang‐PiaoChai教授Adv. Sci.综述:Z-Scheme光催化系统用于太阳能分解水

迄今为止,科学家开始加强对太阳能开发的深入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来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燃料。人造Z-Scheme光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H2)见证了该系统的再创造。这篇综述概述了Z-Scheme系统在光催化水分解中的最新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子介体以及改善光催化性能中的作用。首先,介绍了Z-Scheme水分解的基本原理。然后,对三种不同Z-Scheme系统(PS-A/D-PS(第一代)、PS-C-PS(第二代)和PS-PS(第三代))的发展路线图进行了总结。此外,也关注了Z-Scheme水分解系统 “从叶到树”挑战的扩大,提供了Z-Scheme系统从过去到现在析氢的详细研究,并深入讨论了Z-Scheme光催化水分解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5)

标题:Z‐Scheme Photocatalytic Systems for Solar Water Splitting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1903171

6. 东京理工大学 NobuharuIwasawa 团队Angew. Chem.:利用主客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光催化:可见光诱导[4 2]环加成反应生成三重态蒽

本研究利用高含量电子缺陷二氟苯并噻二唑的环硼酸酯[2 2]BTH-F,开发了一种通过主客体配合物的电荷转移激发的超分子光催化反应。在催化量为[2 2]BTH-F的条件下,蒽的三重激发态由蒽在[2 2]BTH-F上的电荷转移激发态经可见光照射产生,并以[4 2]的方式与多个二烯和烯烃进行了高收率的环加成反应。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6)

标题:Supramolecular Photocatalysis Utilizing Host‐Guest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 Visible Light‐I

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16732

7. 法国南特大学 Arnaud Tessier 团队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Mehmed Z. Ertem 团队 JACS: 基于高配位配体的Ru络合物中的第二配位球效应导致快速水氧化催化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钌配合物,该配合物含有2,2':6',2''-三吡啶,6,6''-二膦酸((H4tPa)和通式吡啶(py) [RuII(H3tPa-k-N3O)(py)2] ,2 , 并通过光谱、电化学、X射线衍射和密度泛函计算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2 在溶液中具有动态行为,涉及到tPa4-配体中的膦基的同步配位和去配位。然而,在氧化态IV络合物2 处,与现在键合到金属中心的两个膦基配位为7。此外,在中性和碱性pH下的这种氧化状态下,钌配合物与溶剂中的OH基配位,导致分子内芳香族O原子插入到席夫键中的一个吡啶基中形成相应的苯氧磷酸钌配合[RuIII(tPaO-k-N2OPOC)(py)2]2-,42-,其中 tPaO5-为3-氢氧基-[2,2':6',2''-三吡啶]-6,6''-二基)双(膦酸酯)配体。这一新的原位生成的钌配合物42-,已被分离,且进行了光谱和电化学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得到了晶体结构。数据显示配合物42-,是一种出色的水氧化催化剂,TOFmax高达16000每秒。本文还进行了机理分析和DFT计算,揭示了膦酸酯基团的第二配位球效应在降低速率决定步骤活化能中的作用。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7)

标题:Second Coordination Sphere Effects in an Evolved Ru Complex Based on a Highly Adaptable Ligand Results inRapid Water Oxidation Catalysis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1935

8.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Yu Han团队JACS: CO2电还原过程中氧化物/氢氧化物衍生铜电极中C2 选择性增强的原因

氧化物/氢氧化物衍生的铜电极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中对C2 产物具有优异的选择性。然而,这种增强选择性的起源仍有争议。本文制备了两种具有混合氧化态的Cu基电极,即HQ-Cu(含Cu、Cu2O、CuO)和Cu(含Cu、Cu(OH)2)。先通过聚焦离子束从电极上提取超薄样品,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了不同铜物种的分布和演化。从中发现,在CO2RR的稳定阶段,无论初始状态如何,电极都被还原成Cu0,这表明C2 的高选择性与Cu的特定氧化态无关。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对HQ-Cu和AN-Cu进行预处理,使低氧化物/氢氧化物还原为Cu0,同时预处理的电催化剂显示出比未预处理的更高的C2 选择性。在负电位下能观察到,HQ-Cu和Au-Cu中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晶体碎裂成纳米级的不规则Cu晶粒。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8)

标题:Investigating the Origin of Enhanced C2 Selectivity in Oxide-/Hydroxide-derived Copper Electrodes during CO2 Electroreduction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1790

9.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雨和施剑林团队Adv. Mater. :金属有机框架(MOF)Fenton纳米制剂协同自噬抑制作用纳米催化治疗癌症 以触发肿瘤内产生高度毒性的活性氧(ROS)来治疗癌症的纳米催化药物近年已开发出来,但由于癌细胞的自身保护机制(自噬),减轻了氧化损伤,降低了其治疗效果。本研究采取了一种药理自噬抑制策略,在纳米催化药物产生ROS的过程中,抑制ROS诱导的协同治疗癌症的氧化损伤。用一种含铁金属有机框架[MOF(Fe)]纳米催化剂作为过氧化物酶模拟物,催化癌细胞内特异高度氧化的OH自由基生成,而氯喹则用于溶酶体脱酸并抑制自噬,从而切断严重氧化应激下的自我保护途径。癌细胞不能提取其成分以解毒并增强自身功能,最终在纳米催化治疗中屈服于ROS诱导的氧化损伤。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了纳米催化治疗与自噬抑制之间的协同作用,表明该联合策略可用于扩增肿瘤特异性氧化损伤,并可为未来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有用信息。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9)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0)

标题: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Fenton Nanoagent‐Enabled Nanocatalytic Cancer Therapy in Synergy with Autophagy Inhibition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7152

10.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Gerard Roelfes教授Nat. Catal.:人工酶中两个非生物催化位点的协同催化作用 人工酶是蛋白质和非生物催化基团的混合产物,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方法来产生酶从而进行新的自然反应。通常,只包含一个非生物催化的部分。在此,本文介绍了一种由两种不同的非生物催化部分组成的人工酶的设计,并证明它们可以协同作用,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实现高活性和高对映体选择性(高达>99% e.e.)的催化。该设计以乳球菌多药耐药调节蛋白骨架为基础,结合非自然编码的对氨基苯丙氨酸残基(通过形成亚胺离子激活烯醛)和超分子结合的Lewis酸性Cu(II)复合物(通过烯醇化激活Michael供体,并将其传递到活化的烯醛的首选前手性面)。这一研究表明,非生物催化基团的协同组合是实现通常不属于人工酶领域的催化的有效途径。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1)

标题:Synergistic catalysis in an artificial enzyme by simultaneous actionof two abiological catalytic sites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19-0420-6

11.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Hansjörg Grützmacher教授Angew. Chem. Int. Ed.:低价镍配合物催化聚硅烷氢化反应 有机硅烷(RxSiH4-x)脱氢形成Si-Si键制备低聚硅烷或聚硅烷的过程被深入研究。然而其逆反应很少被研究。迄今为止,Si-Si键的氢解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而且缺乏选择性,从而导致多种副产物的生成。在此,本文描述了一种新的低聚硅烷和聚硅烷的催化加氢催化剂,具有高选择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以新型低价氢化镍配合物为催化剂,合成了高纯度的二级硅烷RR’ SiH2。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2)

标题:Hydrogenolysis of Polysilanes Catalyzed by Low Valent Nickel Complexes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7525

12. 南京大学祝艳教授J. Am. Chem. Soc.:24原子金团簇的内部空位引起的结构弛豫增强催化反应活性

揭示催化剂中非表面或非界面位点对催化性能的贡献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很难精确地捕获催化剂中编码的表面和内部结构信息。本工作试图阐明原子精确的24原子金团簇的内部空位在调节CO2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苛刻的反应条件下,具有内部空位的Au24团簇可以减缓烧结,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与结构相似但没有内部空位的Au25团簇形成对比。计算研究表明,Au24的内部空位为团簇提供了更大的结构灵活性,这可能对抵抗团簇的聚集和进一步延迟失活至关重要。提出了反应中间体的加氢和偶联阶段来解释具有内部空位的Au24催化剂上CO2与H2的潜在反应途径。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3)

标题:Structural Relaxation Enabled by Internal Vacancy Available in a 24-atom Gold Cluster Reinforces Catalytic Reactivity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7761

13.东南大学Yuanjin Zhao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Jiahui Kou教授和Chunhua Lu教授Adv. Mater.:构建红外光响应的光诱导载流子驱动器用于增强光催化析氢

红外光占太阳光能的50%以上,由于其光子能量较低,在光催化领域长期被忽视。在此,首次构建了利用热电效应的红外光响应型光诱导载流子驱动器用于增强光催化析氢。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新型半浸入式热收集光催化微纤维体系的基础上,将光催化反应定位在复合材料的表面和界面上。该体系由独特的热电衬底聚偏二氟乙烯-co-六氟丙烯(PVDF-HFP)、典型的光热材料碳纳米管(CNT)和典型的光催化剂CdS组成。瞬态光电流、电化学阻抗谱、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和热电势表征表明,红外光响应载流子驱动器显著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加速了载流子的迁移,延长了载流子的寿命。光催化析氢效率明显提高5倍以上,平均表观量子产率最高达16.9%。这可能为更有效利用红外光的光催化技术开辟新的领域。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4)

标题:Construction of Infrared-Light-Responsive Photoinduced Carriers Driver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6361

14.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Vincent M. Rotello教授Chem:超分子限域的卟啉催化剂的温控生物正交纳米酶用于抗菌领域

生物正交催化具有在体内外定位生成成像和治疗分子的能力。将这些催化剂整合到热敏纳米颗粒平台上,可以生成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热控制的生物正交“纳米酶”。本文将卟啉的超分子组装体限制在金纳米粒子的单分子层中,制备了热响应型纳米酶。所得到的纳米器件具有在3℃范围内发生的开关门控热响应,激活温度在25℃到37℃之间具有相应的可调性。催化的可逆活化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也得到了验证,并且通过热活化抗生素类前药,证明了双稳态热响应纳米酶对细菌生物膜的有效作用。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5)

标题:Thermally Gated Bio-orthogonal Nanozymes with Supramolecularly Confined Porphyrin Catalysts for Antimicrobial Uses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451929420300395

15. 德国美因茨大学Wolfgang Tremel教授Adv. Funct. Mater.:分钟尺度的固态氟化:合成具有光催化活性的WO3−xFx 众所周知固体反应是缓慢的,因为限制反应速率的步骤是原子或离子通过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结晶相的扩散。这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高温处理,消耗大量的能量。金属氧化物特别难反应,因为它们的熔点很高。该研究报道了通过火花等离子烧结技术,将WO3与特氟龙在分钟尺度(<10分钟)内高速固态氟化制备WO3−xFx,该技术通常用于粉末的高速固结。自动电子衍射分析揭示了WO3-xFx具有正交晶型ReO3型结构,F原子无序用19F魔角自旋核磁共振光谱法进行了验证。这种新方法的潜力表现在以下结果:i)在几分钟内得到大量亚稳态的混合价态氟氧化钨WO3-xFx产物,含F量高(0 < x< 0.65)。ii)火花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WO3-xFx纳米粒子,而传统的固态(安瓿)反应获得的相应的体相产物没有光催化活性。iii)催化活性是由火花等离子烧结工艺产生的微观结构引起的。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6)

标题:Solid State Fluorination on the Minute Scale: Synthesis of WO3−xFx wit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9051

16. 安徽大学Manzhou Zhu, Hongting Sheng&波尔多大学Didier Astruc JACS:三明治结构ZIF-8@Au25@ZIF-67复合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及优异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的研究

设计具有精确表面和界面结构的多相催化剂,使其在实现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并研究其构效关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这篇文章报道了配位辅助法自组装合成三明治结构ZIF-8@Au25@ZIF-67[tkn]和ZIF-8@Au25@ZIF-8[tkn]复合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以及催化性能的研究。与构成简单的Au25/ZIF-8和Au25@ZIF-8相比,ZIF-8@Au25@ZIF-67复合催化剂在环境条件下可有效催化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和末端炔烃与CO2的羧化反应,并能够显著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发现其超薄外壳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这些复合夹层催化剂的性能可由调节壳厚度而调控。这一概念和实践为以增强挑战性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导向的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开辟了新途径。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7)

标题:Design and Remarkable Efficiency of the Robust Sandwich Cluster Composite Nanocatalysts ZIF-8@Au25@ZIF-67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0378

17. 荷兰莱顿大学Marc T.M. Koper JACS:在明确定义的传质条件下,Au电极上CO2还原与析氢反应之间的竞争

Au是用于将CO2电化学还原(CO2RR)为CO的最具选择性的催化剂之一。然而,与之伴随的析氢反应(HER)在水溶液体系中仍然不可避免。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旋转环盘电极(RRDE)装置,在0.1 M碳酸氢盐电解液中,定量研究Au表面上传质在上述两个竞争反应之间的作用。有趣的是,尽管CO形成的法拉第选择性随着传质增强而增加(从67%增至83%),但这并不是由于CO2RR速率的提高而导致。且随着电极转速的提高,对竞争性HER反应的抑制作用增强是CO2RR选择性提高的原因。实验观察得知,在Au电极上,随着溶液碱性增强,水还原反应会被促进。因此,当传质的增加使得电极表面附近的局部碱性降低,便抑制了由于水还原引起的HER。研究表明,通过传质条件控制局部pH值可以调整HER速率,进而在一般的CO2RR工作电位窗口(-0.4 V~-1V vs.RHE)内调节CO2RR和HER竞争关系。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8)

标题:Competition between CO2 reduc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on a gold electrode under well-defined mass transport conditions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0061

18. 华中师范大学LizhiZhang Chem:突触状单原子催化剂引发的界面极化促进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 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具有绿色、低成本、可持续的特点,被认为是富有潜力的一种合成氨方法。然而,电催化剂难以满足断裂N≡N键的能量,使其活性和选择性受限。这篇文章引入界面极化的策略,通过MoS2上突触状的单原子(如Fe-MoS2)和N2之间产生的界面极化场以驱动更多的电子注入N2反键轨道促进N≡N断裂,在低电位下(-0.2 V vs.RHE),电化学合成氨速率可提高至36.1±3.6 mmol g-1h-1(97.5±6μgh-1cm-2)。这项工作为环境条件下以电合成氨代替Haber-Bosch反应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19)

标题:Accelerated Dinitrogen Electroreduction to Ammonia via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Triggered by Single-Atom Protrusions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451929420300371

19. 北德克萨斯大学Oliviero Andreussi ACS Energy Lett.:二维材料析氢反应(HER)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该文章基于第一性原理模拟,通过精确的计算热力学方法研究了二维(2D)材料表面的电化学析氢反应催化性能。可靠的多尺度连续体嵌入模型用于捕获电化学环境对材料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文章中提出的仿真工作流程可帮助筛选由258种材料组成的,通过层状3D固体的剥落或已知2D晶体结构的组合替换得到对应结构的大型2D化合物数据库。从初始数据库中,鉴别出15种可行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在这些化合物中,CoO2和FeS在酸性pH下显示出最低的过电势和相当高的水体系稳定性。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0)

标题: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9b02689

20. 京都大学Yoshiaki Naka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ohn F. Hartwig Nat. Chem.:非共价相互作用促进镍催化未活化烯烃与未活化芳烃的反-Markovnikov氢化反应

烯烃上的反-Markovnikovu加成一直以来是催化反应的长期目标,而将芳烃以反-Markovnikovu规则加成到烯烃上将产生不同于由酸催化的方法形成的烷基芳烃。现有的加氢芳基化多以直接进行,或以低反应性和低区域选择性生成对正烷基芳烃的方向进行。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在高度位阻N-杂环卡宾连接的镍催化剂上发生,具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的未活化烯烃与未活化芳烃的非定向反-Markovnikovu加氢芳基化反应。文章表征了催化相关的芳烃和烯烃键合的镍配合物,并证实速控步骤是形成C-C键的还原消除反应。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第二代绝对局部分子轨道能量分解分析方法表明,含有大,小卡宾的催化剂之间活性的差异更多是由于在二级配位体中稳定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而非位阻作用。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1)

标题:Nickel-catalysed hydroarylation of unactivated alkenes with unactivated arenes facilitated by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409-4

21. Matthias Beller教授Angew. Chem. Int. Ed.:定制钯催化剂通过1,3-二炔的单羰基化用于选择性合成共轭烯 首次实现了以易得的1,3-二炔通过单烷氧基羰基化反应,合成了有用的共轭炔。成功的关键在于新配体2,2'-bis(tert-butyl(pyridin-2-yl)phosphanyl)-1,1'-binaphthalene(L12, Neolephos)的设计和应用,该配体允许钯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催化羰基化反应,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产率的功能化1,3-烯炔的一般制备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合成应用展示了这种新方法的可能性,包括4-aryl-4H-Pyrans的高效一锅合成以及各种杂环、双环、多环化合物的快速构建。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2)

标题:Tailored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Synthesis of Conjugated Enynes via Monocarbonylation of 1,3‐Diynes

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15386

22. FrankGlorius教授Angew.Chem. Int. Ed.:钆光催化:含吲哚的脱芳香化[2 2]环加成/扩环反应

与稀有且昂贵的后过渡金属相比,镧系金属的光催化在合成化学中的研究较少。吲哚参与的脱芳香环加成反应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直接获得拓扑结构增加的各种杂环化合物。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Gd(III)光催化活性的、高区域选择性的、分子间[2 2]光环加成/扩环序列,该序列可以分别合成cyclopenta[b]indoles和二氢吲哚(indolines)。一种简单且市售的Gd(OTf)3盐足以实现这种可见紫光诱导的转变。该反应可通过瞬态或全程的去芳构化级联反应进行,显示出优异的区域选择性(通常> 95:5 r.r.)、范围广泛(59个例子)、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在温和、直接可见光激发但无外部光催化剂的条件下易于放大规模。机理研究表明,Gd(OTf)3/吲哚混合物的直接激发产生了激发态中间体,该中间体随后发生[2 2]环加成反应和环丁烷-膨胀(cyclobutane‐expansion)级联反应。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3)

标题:Gadolinium Photocatalysis:Dearomative [2 2] Cycloaddition/Ring‐Expansion Sequence with Indoles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1200

23. 金泽大学Tsuyoshi Taniguchi教授Angew. Chem. Int. Ed.:末端功能化聚苯乙炔的快速、多用途合成:苯乙炔可控活性聚合的多组分催化体系

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用于控制苯乙炔活性聚合的铑基多组分催化系统。该催化体系由易得和稳定的[Rh(nbd)Cl]2、芳基硼酸衍生物、二苯乙炔,50%的KOH水溶液和PPh3组成。由于芳基硼酸和二苯乙炔的组分被引入到聚合物的起始端,该体系为各种末端功能化的顺式-立体异构体聚苯乙炔的快速、通用合成提供了方法。聚合反应具有典型的活性,引发效率高,所得聚苯乙炔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易于控制(Mw/Mn = 1.02-1.09)。实验结果表明,本催化体系比以前报道的其他铑基催化体系具有更高的聚合活性。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4)

标题:A Facile and Versatile Synthesis of End‐Functionalized Poly(phenylacetylene)s: A Multicomponent Catalytic System for Well‐Controlled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Phenylacetylenes原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0361

24. 九州大学RyoYazaki教授和TakashiOhshima教授J.Am. Chem. Soc.:羧酸的化学选择性催化α–氧化:铁/碱金属氧化还原活性协同催化

作者开发了1e-自由基过程的羧酸的化学选择性催化活化。各种羧酸在优化条件下有效发生α-氧化,羧酸在自由基条件下优先发生不利的脱羧反应。羧酸的化学选择性烯醇化即使在酸性羰基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铁与来自4Å分子筛的碱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烯醇化。首次在不外部添加化学计量的布朗斯特碱的条件下即可实现未保护的羧酸的催化烯醇化。产生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heterobimetallic enediolate(异双金属烯二醇酯)与自由基TEMPO高效偶联,提供了有合成价值的α-羟基和酮酸衍生物。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5)

标题:Chemoselective Catalytic α–Oxid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ron/Alkali Metal Cooperative Redox Active Catalysis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0727

25. Bert M. Weckhuysen教授J.Am. Chem. Soc.:烯烃聚合初期相关X射线分型和荧光纳米断层成像对单个催化剂颗粒破碎行为的影响

X射线心电图(X-ray ptychography)和X射线荧光层析成像(XRF)的结合已被用于亚微米空间分辨率层次上研究丙烯早期聚合反应中单个Ziegler-Natta催化剂颗粒的裂解行为,该颗粒直径约为40μm。通过X-ray ptychography分析获得的电子密度信号给出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颗粒碎片和等规聚丙烯的复合相,而3-D XRF则显示了多个孤立的簇,这些簇富含Ti,尺寸为几微米。 Ti在整个聚合物-催化剂复合颗粒中的放射状分布表明,连续等分的碎片模型是导致催化剂颗粒碎片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在最大的Ti团簇内,通过连续的二等分模型和逐层模型都发现了裂解途径。聚烯烃催化剂的裂解行为是首次在3-D中通过直接成像并将Ti的分布与聚合物-催化剂复合相相关联得以观察到的。

光催化公式源码(催化周报Nat.Catal.)(26)

标题:Correlated X-ray Ptychography and Fluorescence Nano-Tomography on the Fragmentation Behavior of an Individual Catalyst Particle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Olefin Polymerization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3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