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不会建地铁吗(普通地级市正在被地铁)(1)

这些城市的地铁梦真的要黄了?

近日,山东潍坊市交通运输局的一则回复,击碎了一批城市的地铁梦。

在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官网的“网上民声”一栏中,有市民提出了关于潍坊是否符合建地铁的问题。官方给予的回答是: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小城市不会建地铁吗(普通地级市正在被地铁)(2)

地铁审批的全面收紧还在持续,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地级市来说,追了多年的地铁梦可能要黄了。

其中就包括从18年就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惠州,为了建地铁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

在新规出台之前,建地铁需要满足三大条件:

1、年GDP达到3000亿元;

2、财政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3、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

而惠州离它的地铁梦仅差了几十万的常住人口,终于在七普过后惠州市区常住终于达到了300万。就在各项指标都达标,惠州人民都以为终于可以坐上地铁时,国家又增加了一条新的标准:要求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这条标准有多难达到?

要知道,从2021年来看符合这个标准的就只有九个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成都、重庆、杭州、西安、长沙。即便是放宽到轻轨的客流标准,0.4万人次每公里每日,也只有 25 个城市可以达标。

这下不止是惠州,一下子把大部分普通地级市都卡在了门外。从2009就开始酝酿地铁建设的准万亿GDP城市烟台、浙江经济第三城的温州,全国很多诸如此类GDP高配、地铁低配的城市都失去了地铁末班车的程票。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就只有芜湖、绍兴、洛阳在新规出台之前,拿到了最后一批城市轨道交通的“入场券”。在这之后,完成了轨道交通现网的规划,却还在门外排队等待门票的有55座城市。而根据最新的审批条件,这些城市地铁梦短时间是难以实现了。

那么,地铁建设为何全面收紧?

地方政府债务,显然是最大的考量因素。

要知道,大部分城市地铁的顺利运营靠的都是地方财政的补贴。虽然地铁是财力的象征,是城市地位的象征,也能带动房地产市场繁荣,谁都想要,但建设和运营代价太大,一旦客流不足,地铁债务就将变成难以承受之重。纵观全国已经建了地铁的24个主要城市,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靠庞大的财政补贴,来保持低利润的,甚至在杭州、西安都出现了亏损的状况。而最赚钱的深圳地铁,也不是真的靠地铁票价赚钱,而是地铁物业、房地产开发以及持股万科等带来的投资分红收益。

所以,为防范债务,管理层不再受理一般地市的地铁申报,也是明智之举。一般地市的地铁梦泡汤,也意味着地铁城市进入了存量时代。目前开通地铁与轻轨的轨道交通城市,内地有42个。未来确定会加入的有南通、廊坊,可能会加入的城市有嘉兴、惠州、鄂州、黄石、珠海、中山、江门、肇庆、镇江、扬州。算上这些,未来中国内地300多个地级市,拥有地铁的城市最多可能也就50多个。

所以未来,地铁城市会是稀缺品,物以稀为贵,地铁城市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