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玉友大家好,我是器与不器,都是人生。爱玉,爱历史,爱生活。在连续论述了三篇历史长文,期间与朋友们分享了几道自制的美食。今天轮到讨论大家都喜爱的和田玉了。

这几天整理收藏,又拿出了这块特别精致的和田玉籽料,黑色、棕色的原皮,白色的肉质。置于掌心,揉滚翻转;夹于指间,轻轻抚摸,感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

细致的读者一定发现,这块籽料除了和田玉特有的皮色,细腻的玉质和温柔的白度之外,还有它自己的特色。

一是这块料是个“断碴料”,“碴”是我们判断籽料的重要特征。众所周知,和田玉发源于昆仑山,和田玉山料经过自然的风蚀剥落翻滚入河,再经过亿万年的河水冲涮,逐步消磨了棱角,变得圆润,更加细腻。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2)

这颗籽料圆润细腻的原皮

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意外,河流的高落差或地质构造运动,强烈的撞击会让一颗和田玉籽料断裂成两个或多个。新出现的断碴就会比较锋利,虽然也会继续经受河水的冲刷和打磨,但永远会和原生的外皮产生差距。

因此我们就会在这类籽料中,见到这一奇特的现象,一块料上,有丰满圆润细腻的原皮,也同时会有剖面的碎碴经过河水冲刷后稍显细腻的“渐变面”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3)

籽料断碴的渐变面

聊完断碴这个特征,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籽料的另一大特征:礓(注1)。说到和田玉的礓,我们首先要明白礓是什么。礓是玉中的氧化钙析出愈合形成的,通俗地说就是石性比较重的部位。和田玉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钙镁质围岩中的钙和镁,使玉的白度和油脂光泽有所增加。但如果吸收钙的含量过多,就会在形成的过程中被微晶体所析出从而形成礓。这就是礓的成分和由来,也解释了为什么“礓边出好肉”。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4)

这颗籽料独特的礓

因此,一块带礓的籽料往往更容易获得细腻和白度,也更受玉雕师和玩家的追捧。但这里有个问题,很多人认为礓是籽料的瑕疵,会影响玉质,以及其价值。尤其在古代乃至近现代的玉石加工过程中,礓都会被当成“脏”而切掉。

中国的和田玉历史源远流长,从上古至今,经历了四次辉煌,一是龙山文化时期,二是春秋战国时期,三是唐代,四是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这四个时期,中国的玉器无论从加工工艺、设计理念、存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井喷式的爆发,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5)

如果有玉友问,和田玉的第五次辉煌是什么时候?答案就是现在。

当代和田玉文化能够再次走向巅峰,是有其综合因素的。器与不器,都是人生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望。这不再是金银珠宝所能诠释的,只有兼具审美、收藏和传世价值的和田玉,更受人们的青睐。

所谓乱世藏金,盛世藏玉。今天,安定团结的社会条件,繁荣的经济水平和不断走向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的整体环境为和田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二是伴随着当代和田玉加工工具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种类不断完善,使得玉石加工过程不再那么繁琐,耗费进一步减少。

三是随着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和田玉的创意设计得到了更快、范围更广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和田玉文化的交流与推广。造型或传统、或新颖又加工精细的和田玉作品不断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当代的玉雕师们,秉承传统,推陈出新,创造了一项属于这个时代的玉雕工艺——对礓的巧妙利用(注2)

今天我们通过一些优秀的作品,来分享如何将和田玉中的瑕疵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白色的礓石被黄皮包裹,与白色的玉质形成明显差别,玉雕师巧雕成鸟类的白色羽毛,礓石部分不再突兀,反而强化了鸟儿羽毛和肌肉的质感。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6)

礓石巧雕的花鸟

拥有艳丽皮色的礓石被设计成人物的头饰,层次分明,棱角、线条都把礓石雕琢的头饰转化得十分逼真。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7)

礓石巧雕的头饰为人像增添了丰富的气质和神韵

如果礓的颜色不够鲜艳甚至还有各种杂质,也难不倒我们的玉雕师,用人脸的皱纹,写满岁月沉淀的皮肤来表现一位慈祥的老者。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8)

礓和其他瑕疵一起成了慈祥的老者

下面这块玉石皮色布满礓石,就因材施料,以“锦灰堆”(注3)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图案和符号,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9)

礓石造就了锦灰堆,锦灰堆成就了礓石

欣赏了几块礓料的完美蜕变,我们再来看一组大师的作品,巩固和提高我们对艺术创作的认知与感悟。青年玉雕师张也作品《尘·伤》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0)

一块布满绺裂、礓皮的原石,图片来源于头条公众号:玉雕界

初识此料,在一般人,包括器与不器在内,都会认为是一块废料。无数的裂痕,坑洼,礓皮,根本无从下笔。

任何艺术比到最后都是在比文化,哪怕一种爱好,诸如摄影、美食、旅行,我们的玉雕艺术也不例外,没有文化,就没有玉雕,没有对文化的理解,也就没有玉雕艺术。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1)

成品展示,图片来源于头条公众号:玉雕界

面对这样一块残缺的废料,青年玉雕师张也老师巧妙利用了石皮的风貌,将主题设计成一尊面目毁掉的断臂头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仿佛是风雨催,砂石侵,久经尘世的一副石窟壁画,虽已面目斑斓,却仍旧柔美安然。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2)

成品细部,图片来源于头条公众号:玉雕界

作家余秋雨说过:“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眼前的这副作品,通过张也老师的设计创作,让它从千年的标本进化成活了千年的生命。

记得当年每每去和田玉巴扎(注4),总能见到切割得干干净净的玉石。实在的阿达西(维语朋友、伙计的意思)们笼统地认为,这些脏、绺、裂、礓都会拉低玉石的价值,一刀一刀将玉石切得干干净净。看了大师的作品,阿达西的做法真是让人急得直跺脚: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3)

被阿达西切割的干干净净的料子,礓石等瑕疵都被切掉了,可惜啊

这样的做法,于我们本篇文章的主旨来看,有如下弊端。一是严重缩小了玉石设计的空间,毕竟和田玉形状千变万化,带礓的玉石可以为巧雕提供更多的创意。二是降低了玉石的克重,和田玉的标注一般都会标明重量,切割掉瑕疵和礓石的玉料从摆件变成了手把件,手把件变成了挂件,价值也随之缩水。三是世间之物没有十全十美,太完美的东西反而让人觉得“遗憾”,生在世间,只有不完美的完美,才是完美。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4)

俏丽的皮色

当年遇到这块小玩料,丰富的皮色,清晰的毛孔(注5),标准的断碴断面,粗糙个性的礓石,还有伴随着礓石的细腻玉质。当年为了成功收藏这颗玉石,加了几倍的拍档子(注6)才成交,我得到了心仪的美玉,阿达西也得到了超出预期的收益。到如今,我们依然是共同热爱和田玉文化的好朋友。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5)

清晰的籽料毛孔

和田玉的玩料怎么选(从一块小玩料谈谈和田玉的)(16)

籽料白度烟标照

一块美玉,一段情缘,且玩且珍惜。

今天我们分享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希望能对每一位玉友有所启发,眼前的这颗独特的小玩料,适合设计成何种题材呢?也欢迎广大喜欢玉石的朋友留言,分享您的意见和建议。

我是器与不器,都是人生。爱玉,爱历史,爱生活。希望与您分享更多的知识和有趣的话题。

注1:礓,很多同类文章中,都写作僵。从文字的本意出发,礓为小石、粗石的意思,“石之美者而为玉”玉中的瑕疵部分,玉质不细腻的部分,就可称为礓。而僵则解释为僵硬、事情停滞不进,引申为表情严肃等,显然与本文所述不符。

注2:关于中国人对玉雕中礓石的利用,自古有之。但本文把其归结为当代的独创,是因为古代和近现代对礓的利用虽然也有作品、精品,但存世作品数量和质量无法与当代相比。成规模、大数量且创意新颖的作品,是在当代大批量出现的。在此我们可以存有争议。

注3:锦灰堆,中国传统艺术,就是用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为图案,将这些杂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雅气横生的感觉,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这一艺术形式经常被玉雕题材引用。

注4:巴扎,维语市场的意思,和田玉大巴扎,就是和田玉大卖场。

注5:毛孔,和田玉在河床的亿万年冲刷、翻滚过程中,由于常年受到泥沙的撞击,会形成和人体皮肤毛孔一样的东西,为籽料独有,这也成为了判断和田玉是否是籽料的重要标准之一。

注6:拍档子,维语利润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