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水中的软体动物。但这个名称在美国海军史上却代表着整个潜艇的发展历史。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

海中的鹦鹉螺

《海底两万里》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由海底煤矿燃烧而提取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伏打电池堆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2)

《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同名潜水船

"鹦鹉螺"号SSN-571核动力潜艇的诞生

潜艇投入战争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如果蓄电池能量耗尽以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进行充电,这就大大降低了潜艇的优点隐蔽性。而且电力推进航速较低,续航力远远不足,严重削弱了潜艇作战能力的发挥。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3)

常规潜艇有着续航较弱的缺点

直到原子能出现,人类的梦想才最终实现。"鹦鹉螺"号SSN-571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也是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鹦鹉螺号的名字来源于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同名潜水船。1801年美国的第一艘可以潜水的船就叫鹦鹉螺号。1913年海军出现第一艘叫鹦鹉螺号的舰艇,他一直服役到1930年。1930年第一艘北极探险的潜艇也叫鹦鹉螺号。海军的第二艘鹦鹉螺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英雄,在太平洋战争中,曾击沉过6万吨敌舰。因此,用鹦鹉螺号命名第一艘核潜艇也是很自然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提出核潜艇构想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Rickover)。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4)

美国“核海军之父”海曼·里科弗

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eorge Rickover,国内部分书籍译为:李科威尔),美国海军上将,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美国核动力海军的奠基者,长期担任美海军核动力规划局局长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海军反应堆部主任。他实现了核动力装置小型化和实用化,并将它装设在排水量和体积都不大的潜艇上,而且在做上述工作时他不仅是行政部门的领导人,在技术研发和工程制造领域他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军上校海曼·乔治·里科弗向当时海军船舶局的负责人建议:核动力的应用最好从潜艇开始,因为潜艇工程的规模小,战略作用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再以此发展,逐步应用在更大的舰艇上。就像发明螺旋桨动力的艾瑞生、发明汽船的富尔顿一样,他的建议并未得到重视。但是,他并不灰心丧气,缄默不言,而是像一个狂热的宗教徒那样,为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到处奔走呼号。

经过几年的努力,1948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与海军共同宣布,决定建造原子能潜艇。1949年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负责建造美国第一艘核潜艇,海曼·乔治·里科弗上校被任命为这个新机构的负责人。

新机构一成立,海曼·乔治·里科弗要求以飞快的速度开展工作,建造的第一个核动力装置在设计上力求简单实用,能很快地用在一艘核潜艇上。核动力装置,简单地说来就是先开动用天然铀作燃料的核反应堆,进行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用带有一定压力的载热剂(水或其他物质)把大量热能“载出”,载到蒸发器;在蒸发器中,有水流过,载热剂把它载来的热量传给蒸发器中流动的水(不带放射性),水就蒸发成了蒸汽,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潜艇用电作动力在水中航行。

在制造核动力装置中,第一个难题是需要一种耐高热同时又不会吸收电子的金属,虽然找到一种叫锆的金属可以胜任,但是,它是一种稀罕无比的原料,据说每克锆价值1000美元,一磅锆45万美元,这简直不可想象。而且有人告诉海曼·乔治·里科弗,全美所有的锆的总量还装不满一个鞋盒子,锆的提炼又非常复杂。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5)

金属锆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性质

锆合金在核反应堆中有着其他合金不可比拟的优势:锆原子与热中子的碰撞截面很小,不易吸收中子,对核燃料有良好的相容性;锆合金在300~400℃的高温高压水和蒸汽中有良好的耐蚀性能、适中的力学性能。因此能够胜任水冷核反应堆的堆芯结构材料。

海曼·乔治·里科弗听完这段神话似的报告,陷入了沉思中。半晌之后,他忽然像发现天机一样说:“既然如此,我们就立刻去找,找不到成吨的锆来,决不罢休。”经过他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炼锆的机器,解决了核动力装置中的耐高热材料。

海曼·乔治·里科弗与手下一班人结成一个富有理想,充满精力的集体,每人每天工作14~16小时。有一天,与他助手一直工作到午夜12点钟之后,由于他们工作的办公室是一个国防机密,办公大楼内外不分昼夜警卫森严,入夜后需要有夜间通行证,这天因为工作紧张,忘了办夜间通行证。工作结束后才发现他们已被禁闭在大楼中。他们三人决定从窗户爬出去。第一个刚刚把腿伸出去,在黑暗中隐约发出一声拔手枪的声音,他们并没有听见,等三人都从窗户跳到外边草地上时,持枪的卫兵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高喊:“举起手来!”三人被带至卫兵室,待他们拿出身份证后,方被释放。

海曼·乔治·里科弗对于核潜艇上的每一枚螺钉、每一块铁片,每一样机件都要在工程上千锤百炼,效能上无往不利,安全上万无一失。核反应堆部分必须达到天衣无缝的安全程度,以免具有放射性的水分流出来。实验结果,据科学家最保守的计算,这部反应堆在100万年中,其漏水数量不会超过1立方毫米。与动力设备同样重要的氧气设备,也必须万无一失,否则核潜艇无法在海下生存。他们发明了一种用蒸馏海水制造氧气的方法,为了试验它的安全性,海军招了22名志愿兵,在深海中试验了6个星期,最后才被采用。

经过3年努力,潜艇上用的核反应堆终于研制成功了。1952年6月14日,第一艘核潜艇举行了龙骨安放典礼,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S.S.N—571),标志着核潜艇成功有望。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6)

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SSN-571)建成下水,从此人类进入核海军时代。

1954年1月21日,柯罗顿市的新伦敦河沿岸,拥挤着成千上万的人群,观看人类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的下水典礼。

1955年1月17日,"鹦鹉螺"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遨游大洋。它的首任艇长为威尔金森(Eugene P.Wilkinson)海军中校。5月份,"鹦鹉螺"号又进行了90多个小时的水下远航试验,航程为1 3 8 l海里,是当时常规动力潜艇水下最大航程的9倍。它还以20节的平均时速,完成了从佛罗里达基韦斯特到新伦敦之间1397海里的航行。

"鹦鹉螺"号(Nautilus)SSN-571

1954年9月30日竣工,1980年3月30日退役。

排水量:3533吨(水上)/4092吨(水下)

全长:98.7米

艇宽:8.4米

吃水:6.6米

动力:S2W型压水型核反应堆1座,蒸汽轮机2台,双轴

功率:15000马力

航速:22节(水上)/23.3节(水下)

武器:553毫米鱼雷发射管6门(艏),鱼雷22枚。

下潜深度:213米

艇员:105名

艇型结构

鹦鹉螺号核潜艇采用的是二战时期常规潜艇外型与后来的水滴型潜艇之间的过渡艇型,俗称“鲸艏”。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7)

第一代核潜艇典型的鲸鱼型艇体,后面都慢慢得发展成像这些模型一样的水滴型了。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8)

过渡艇型,俗称“鲸艏”。

鹦鹉螺号1958年纽约的基本特征是艏柱为圆弧型,干舷较低,上甲板呈平直形状;鹦鹉螺号的艏水平舵为可收放结构,不使用时则可折叠收起;在艏水平舵的后面,有一个锚穴,锚就收藏在那里;指挥台围壳剖面呈机翼流线形,位于艇中间偏靠艇艏的位置上;艉部基本上采用了常规动力潜艇的艉部结构形式,艉舵位于螺旋桨的后面,但是艉垂直舵却分成上下两块,与艉水平舵呈十字形布置,有两根推进轴、两个螺旋桨。

舱室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内总共分为6个舱室,其布置顺序从艏至艉依次是鱼雷舱、居住舱、作战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艉舱。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9)

军官餐厅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0)

士兵餐室

居住舱和作战指挥舱均分为三层,最上层是供10名军官居住的军官舱室和军官会议室,军官会议室的面积比美国海军舰队型潜艇上军官会议室的面积大3倍;中层是烹调室和士兵餐室,一次能够提供46名艇员在此同时进餐,还可布置成为一个小型电影放映厅,可容纳50人;另外,餐室里还设有冰激凌机、饮料机、磁带录音机和电视机等。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1)

舰长的私人空间

指挥舱的上层是潜望镜室和攻击指挥室,攻击指挥室的后部是无线电通讯室;指挥舱的中层是操纵指挥室,核潜艇上所有舵的操纵都集中在这里,该艇的各种舵采用舵轮和操纵杆方式,操纵指挥室的后部是士兵艇员居住舱;作战指挥舱和居住舱的最下面一层是各种液舱、蓄电池舱、泵室以及仓库等。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2)

低级军官的舱室

鹦鹉螺号作战指挥舱后面是反应堆舱,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艇身的一半左右。位于核潜艇最后部的艉舱是士兵居住舱,艇上的艇员人数编制为93名,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艇员人数往往要超过编制人数。因为鹦鹉螺号担负着重要的试验任务,因此经常有接受培训l的人员、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以及参加试验的人员随艇航行。因此,艇上的大部分都使用二层或者三层的床铺,每一个铺位的三个壁面采用的都是轻金属围壁,形成一个基本独立的个人支配空间,床铺上装有个人使用的照明灯具,每一个艇员都有一个存放个人用品的专用柜。鹦鹉螺号上还增添了一些舰队型潜艇上不曾配备的设施,例如自动洗衣机、干燥机、图书室以及放射性剂量检测室等。

动力系统

鹦鹉螺号核潜艇反应堆舱里布置了一台S2W型压水反应堆、热交换器、各种泵以及反应堆用水舱等。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3)

S2W型压水反应堆的前身S1W型陆上堆

1985年鹦鹉螺号堆舱的顶部利用铅屏蔽进行了密封,并在其顶部形成了一条屏蔽走廊,成为艇上人员的安全通道。主机舱内布置有两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和各种辅机,动力装置的控制台也布置在主机舱内。核潜艇上的两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在反应堆产生的饱和蒸汽的驱动下,可以产生13400轴马力的动力。

艇电武装

鹦鹉螺号核潜艇艇艏装备有6具533毫米HK-54型水压式鱼雷发射管,未设置艉鱼雷舱,这一点与美国海军的舰队型潜艇的舱室布置有所区别,总共携带有24枚鱼雷,其中6枚装备在鱼雷发射管中,18枚备用。鹦鹉螺号艇上装备的声纳是AN/BQR-2B型艏部声呐,1958年对鹦鹉螺号进行改装之后,又在该艇的前甲板右舷增设了AN/BQR-3A型声呐,以增强该艇的水下探测能力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4)

鱼雷舱装备有鱼雷发射管和备用鱼雷。

从l954年1月2 1日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鹦鹉螺"号总航程达62526海里,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将会消耗大约8000吨燃油。"鹦鹉螺"号还以首次水下航行抵达北极点而闻名于世。"鹦鹉螺"号所展现的核潜艇的巨大魅力还不仅于此。

“鹦鹉螺号”的北极穿越

冷战爆发后,北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美苏两国开始竞争性探索北极。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海军尝试派核潜艇穿越北极点,检测即将装备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战备能力。海军选中全球首艘作战核潜艇鹦鹉螺号来执行这个代号叫“阳光”的行动。

1958年6月9日,威廉·安德森中校指挥鹦鹉螺号核潜艇离开西雅图港,6月19日,潜艇进入楚科奇海,但由于在浅海水域遇到过多流冰而被迫折返。6月28日,潜艇返回到珍珠港,接下来停靠在珍珠港等待北极地区较好的冰层条件出现。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5)

7月23日,鹦鹉螺号再度出海北航。潜艇在北极冰盖下的航行很艰难,非常容易在冰下迷失方向,安德森艇长考虑,如果潜艇需要浮出水面,可以用鱼雷在冰层上炸开一个洞。最艰难的一段旅程是在白令海峡,那里冰延伸至海平面以下18米,在穿越白令海峡的首次尝试中,为避免被苏方发现,鹦鹉螺号硬闯白令海峡,但冰和海底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潜艇通过,第二次,潜艇不顾被苏方发现的风险通过阿拉斯加附近的一条已知航道。

8月1日,“鹦鹉螺号”潜行至巴罗海谷,8月3日晚间,它成为首艘水下航行抵达北极点的潜艇。从北极点起,它又继续在冰下航行96个小时总计1590海里,它在格陵兰岛东北部外海浮上海面,成功完成首次北极水下航行。鹦鹉螺号这次穿越北极之行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艾森豪威尔总统公开表示,总有一天美国核潜艇可以利用这条航道。

据美国披露,自其服役后,美国用它多次进行了潜-舰对抗以及反潜演习。l955年7-8月份,在"鹦鹉螺"号首次进行的作战演习中,它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包括一艘反潜航母在内的反潜编队,在这次对抗演习中,"鹦鹉螺"号共"击沉"了7艘"敌舰"。随后在北约所组织的名为"反击"的演习中,受到"鹦鹉螺"号攻击的水面舰艇数量达到l 6艘,其中包括航母2艘、重巡洋舰l艘以及驱逐舰9艘,其余的4艘为油轮与货轮。

"鹦鹉螺"号的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它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是深远的

它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鹦鹉螺号核潜艇比苏联的第一艘核潜艇早下水5年,它的下水不仅在武库中增加了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同时也将在如何和平使用原子能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产生动力的核反应堆可以充当大型民用核电站的原型。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6)

苏联的第一艘核潜艇

鹦鹉螺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问世,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潜艇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潜艇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潜艇战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潜战战术及技术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 鹦鹉螺号指明了实现“真正潜艇”的努力方向,并为实现“真正潜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核反应堆在潜艇上应用,使得核潜艇已经与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不再处于同一水平。

第二,鹦鹉螺号彻底地改变了潜艇在军事上的作用。以鹦鹉螺号核潜艇为代表的核动力推进技术的问世,使得许多先进技术可以在核潜艇上进行更加有效的运用,使潜艇在几十年中徘徊不前的军事作用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三,鹦鹉螺号的出现,推动了与潜艇相关的各种现代先进技术的变革与发展。鹦鹉螺号核潜艇在向军事家们展现了它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之后,潜艇设计师们终于可以把过去许多年来一直受到潜艇瓶颈效应制约的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核潜艇上,使得核潜艇的性能在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达到了“脱胎换骨”的高度发达的水平。

第四,鹦鹉螺号所拥有军事潜力的刺激下,使得二战期间所累积起来、原本非常有效的的反潜作战程序变得过时无用,雷达与反潜机这些一度被认为是反潜利器的设施在面对一艘能持续以高速潜航,快速改变深度,又能待在水中非常久的潜艇,也显得作用有限,反潜战技术因此获得了迅速的进步和完善。

第五,鹦鹉螺号带动了常规动力潜艇AIP技术的发展。已基本成熟的AIP技术其中包括斯特林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自主式水下能源系统以及小型低温低压反应堆系统等,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已经展露出令人鼓舞的发展曙光。鹦鹉螺号推动了核动力水面舰艇的迅速发展。虽然鹦鹉螺号核潜艇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那划时代的影响力将不会磨灭,未来的核潜艇将沿着它的“航迹”继续前行。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7)

俄罗斯核黑鱼

什么潜艇是尼摩船长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18)

法国新型核动力潜艇梭子鱼级(Barracuda class)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