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各种辞典都把“靡靡之音”解释为颓废、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是柔弱、萎靡不振的样子。但是,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却严重得多,指的是亡国之音。

靡靡之音鲜为人知(靡靡之音原来特指亡国之音)(1)

卫灵公将要出访晋国,走到濮水之上宿营,夜里听到音乐声,以为是鬼神之乐,招来乐师师涓,命他谱写下来。师涓费两宿而熟习,这时也已经到了晋国。酒宴之上,卫灵公命师涓为晋平公演奏新声。演奏还没有结束,晋国的盲乐师师旷抚琴而止,说:“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晋平公问其故,师旷说:“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原来,卫灵公在濮水之上听到的所谓鬼神之乐,乃是投濮水而死的师延生前为殷纣王演奏的“靡靡之乐”,“闻此声者,其国必削”,殷商即是先例,因此乃亡国之音。

靡靡之音鲜为人知(靡靡之音原来特指亡国之音)(2)

作为殷纣王亡国之音的“靡靡之音”,其中一定含有淫靡、柔媚、使君王不思治国的各种颓废成分,因此后人就把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颓废之乐称作“靡靡之音”,虽仍然跟人的德行有关系,但是治国的政治理念这一层含义却消失了。

靡靡之音鲜为人知(靡靡之音原来特指亡国之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