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街头巷尾卖艺的事情,五六十岁的人并不陌生,唱戏武功、玩杂技的、最有意思是耍猴的,耍猴的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话虽如此,来来去去的耍猴卖艺的,一般都市生活里,来农村里耍猴的比较少,和许多的事情一样,即便不特为去寻,即便很想避之,也还是难免有时遭遇,充当一下匆匆看客,只是每每得不到什么娱乐,反平添出些许感慨。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1)

那一个个貌似载歌载舞般的场面,蕴含的人生五味自不必说,细细想来,同样是颠沛流离,靠博人一笑求生的流浪艺人们,由于所卖不同而有了差异的境遇,也颇有令人感怀之处的。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2)

卖艺者的把戏。最为热闹讨好的是猴戏。耍猴的都是有些年纪的男人,穿着遗迹,倒是手中的猴儿穿红着绿装扮得十分鲜亮,那原在山野中奔腾腾跃惯了的猴儿,被拴了锁链,摆在主人的手掌心里,锣鼓一响,便身不由已地或翻跟头钻套绣,或扮着种种招人的怪样鬼脸,看客们笑了,又会很及时地打躬作揖,求乞赏钱,将我们人类取巧讨好,奴颜媚眉的一套功夫学得甚是到家。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3)

在开心的笑声里,看客们常常乐于恩赐地扔下整元的钞票。这样的猴戏一天刷上几场,收入应该是有些盈余。只是,每见那似人似兽的猴儿,我总要想起传说中的“美猴王”。想那猴子,不管是天皇玉帝至高的权威,还是妖魔鬼煞的凶残阴狠,竞是全然不能令人同情就屈服。一根金箍棒,一对火眼金睛,何等舒展,何等锋铮硬骨不肯折腰。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4)

或许正因如此,这只令人羡慕钦佩的猴子,才只能站在遥远的神话故事里。现实中的猴子唯若有幸不落人手,或可保持自然真实的天性。

一旦被人挟制了生死,为求饮食便只有混灭天性,出卖自己讨好他人的份了。这究竟是智慧而强大的人的悲哀,还是弱小而无知的猴子的可怜呢?街头卖艺而真正称得上流浪艺人的,大概要算那些钢琴师们了。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5)

他们往往孤身一人,仗一竿青竹引路。摸索于街头巷尾寻一大树,寻一青石,席地而坐。脚前置一胜得的破瓷碗,或胡琴或笛或萧鸣咽地吹奏起来如阵阵寒风苦雨,与别的把戏中热闹的锣鼓几近天地两种境界。乐声悠长。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6)

然而,路人们极少有人肯驻足,静静地听罢一曲,是吹奏得太低劣?无是不愿让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搅乱自已平静而紧忙的生活,人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随手帮下三两币,并非感观清足后的赏赐,不过是怜悯的施会而己。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7)

能从那丝丝缕缕的乐曲声中,感受到在黑暗中生活的哀愁,流溢的藏楚,和过于坦露的悲欢离合,怕只有那琴师自己。他们空洞洞的眼里、蕴含的是更为艰难贫苦的人生。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8)

另一种较多见的卖艺,硬气功或所谓的武术是我最不喜欢的:枪扎、火烧、刀砍一类硬气功,那表演的成年人或许有些直接功夫,最令人不忍的是尚书,未发育的童男童女。人们借着他们韧带骨路尚软,教他们用肢体做出各种,违背人们自然状态的怪异动作,称之为“武术”,或“软赏了一当还很年幼的孩子规章,因艰难地支撑而身体颤抖的时候,当他们布满风尘的面孔,因难受而涨得血红的时候,当他们终于结束了这一小会的痛苦,伸手向人们要钱的时侯,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最耻辱的时候。很有看客们照样开心地笑着。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评论留言!

八零年代河南街头敲锣卖艺(七八十年代街头耍猴卖艺的人)(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