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构思与写作手法(记叙文阅读之信息提取)(1)

~信息提取~

[指导策略] 

 什么是信息?信息通常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因而信息具有新颖性和陌生化的特点。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筛选信息,提炼要点,是考查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把复杂信息分成几个方面进行提炼,联系上下文,抓明示信息,抓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体会捕捉隐含信息。具体方法:

1、注意首括句。文中的首括句往往告诉读者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

2、注意结尾句。它往往是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

3、注意含蓄句。如议论、抒情句,其中蕴藏丰富的内容。

4、注意文题。有时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

[中考例谈]

阅读《生命 生命》,按要求作答。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会再动了,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怎样的一种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水泥地上,不屈地向上茁长,昂然挺立。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规律的跳动,给我极深的撼动。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它荒废虚度,庸碌一生;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一般来说,一篇散文都有“文眼”或表达主题的关键句子,请你找出本文中这样的句子。(2分)

答: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它的表达作用。(2分)

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答:

3.说出你对“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4、下面是对运用小飞蛾、小瓜苗这两则材料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开篇写小飞蛾对“我”的骚扰并被“我”捉住,作为文章的引子和发端。

B.接着写小飞蛾一股跃动的生命力量以及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我”对“生命是什么”的思考。

C、文章在第二段没有对“生命是什么呢”的问题作正面回答,而是描写小瓜苗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与描写小飞蛾一样,为过渡到写人的强健的生命进而表现文章主旨作铺垫和比衬。

D.作者提出“生命是什么呢”的问题后,没有立即作答,却写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里不屈地向上茁长,使文脉间断而显得有些突兀。

[解析]

第1题考查分析点明主题的关键句,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结合题目把握文章的主题来理解: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然后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此意的句子。第2题是词语的品析,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3题答此题要领会文章的主题,能体会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第4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把每个选项提供的信息与文章内容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参考答案]

1、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精彩有力。

评分标准:2分。填写了别的语句不给分;如果把句子前面的“但是”和后面的“都在于我们自己掌握”也写上去了,则适当扣分。

2、突出和歌颂了小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标准:意思差不多酌情给分。

3、.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三“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是主要计分点,没有涉及到这两个概念则不能得满分。

4、D

~思路梳理~

[指导策略] 

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步骤。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在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理清思路是认识作者思想的系统化、明晰化的过程。即认识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怎样开头,如何承接、过渡,怎样围绕中心把选择的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地方是为文章后文发展做的铺垫,哪些地方与前文有所照应,怎样结尾等。

分析文章层次的方法:

1、根据时间推移来划分。2、根据空间转移来划分。3、按事物性质归类来划分。4、根据情节发展来划分。

[中考例谈]

阅读《大地的“女儿”》

①少年时代的我,特别向往大海,酷爱大海的汹涌波涛。看到那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不禁觉得自己就是那展翅奋飞、搏击风浪、凌空翱翔的海燕,耳边于是就响起高尔基的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②青年时代的我,不由喜欢起大江大河来。长江6000多公里,从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峰姜古迪如冰川的滴滴融水,聚流成滚滚波涛,擦过怒江峡谷,横断山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经巴蜀、跨荆楚、穿吴越,汇入太平洋。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又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坦荡,更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豪放。而黄河从青海巴彦喀拉山东麓起源,穿越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百转千回于群山万壑之中,切割了陕晋峡谷,终于来到了黄土高原,在壶口瀑布,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魄力啊!

③如今,我已步入中年,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已渐渐磨平了棱角,趋向平和。现在,我喜欢的是淌着潺潺流水的小河。她不仅能抚慰我疲惫的心灵,更能激起我美好的想象和对幸福的憧憬。

④我心中的小河,既不激昂,也不宣泄、奔腾,更不暴戾。她总是愉悦而欢快,平静而又温柔。她既不泛滥,也不断流,总是不温不火,长年不息地流淌;不紧不慢,舒缓悠扬地吟唱。

⑤站在大海边,看到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我顿觉自己渺小,如同沧海之一粟;站在大江大河旁,看到急流飞湍,漩涡一个接着一个,我则感到世间充满了险恶,不免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压抑和沉舟侧畔、病树前头的凄楚。

⑥只有站在小河边,我才感觉到安全、舒适、温馨、惬意。小河低眉信手,娓娓道来,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小河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的心灵归宿,是我的精神家园。她清纯透澈,绝无污染。因为她娇小的身躯根本无法托起大海和江河上的轮船,轮船也就失去了向小河排污泄秽的机会;她冰清玉洁,绝无造作。因为她涓细的水流带不动庞大的发电机组,也就少了被拦腰切断,筑起高坝大库的危险。

⑦小河是大江大河乃至大海的无私奉献者。没有涓涓细流,哪会有滚滚波涛;没有无数条小河,绝不会有长江黄河!过去人们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实为荒谬。只有小河长流水,大河才会满。如果小河都枯竭了,流不进大河了,那么大河也就断流了。

⑧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柔弱的身躯绝经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厄运: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

⑨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的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沐浴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

⑩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

(本文略有删改)

1、本文行文思路:由( )到中年,由( )到现实的小河,由小河的现在到小河的未来。(2分)

2、 为什么说小河能“抚慰我疲惫的心灵”?(3分)

3、第⑨段中连用四个“期待”,第一个“期待”和后面三个“期待”有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4、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三个关键词作答。(3分)

5、文章重点写的是“我心中的小河”,为什么要以“大地的‘女儿’”为题?(3分)

[解析]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小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温馨的生活的一种渴望。第1题考查对全文思路的一种理解能力。只要把握住全文内容,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感受,就可以准确答题。第2题主要考查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小河的感情:只有站在小河边,我才感觉到安全、舒适、温馨、惬意。第3题找准范围,在原文中寻找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着条件与结果的关系。第4题体会作者的感情,从原文中找出词语即可。第5题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抓住比喻的修辞来分析。

[参考答案]

1、少年(青少年) 心中的小河(2分。每格1分。)2、.只有站在河边,我才感到安全、舒适、温馨、惬意。(或:小河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的心灵归宿,是我的精神家园。)(3分)3、.二者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后面三个“期待”是在第一个“期待”实现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的。(3分)4、怀念、珍惜、呵护。(3分。每个1分。)5、要点一:用“女儿”来比喻小河,表现了小河温柔宁静、善解人意的特点,含蓄而有意味;要点二:形象地表现出小河与大地母亲之间的血脉联系。(3分。答出1点得2分。)

~环描赏析~

[指导策略]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把握文章所叙的中心事件,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考题中常见的是:归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城乡建筑、风土人情、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交代时代背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必须抓住关键句,结合故事情节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去分析。

[中考例谈]

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照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下班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我把攥着一块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本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的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摇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些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有删改)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答:

2、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体现文中我的情感变化。(2分)

盼望→(    )→(    )→看到了希望 珍惜

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些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对她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答: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答:

4、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答:营业员心想:“ ”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答:

[解析]

解答第1题要通读全文,把握住记叙的要素,突出归纳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解答第2题主要是把握“我”的情感变化,从提示中可发现可以从文中找到一些词语回答。第3题是考查词语的品析,可参考例句的方式作答。第5题考查学生想象力,揣摩营业员的心理活动,要能抓住营业员说的话、并且联系上下文来把握。第6题是开放性题,要结合实际去谈。

[参考答案]

1、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激动(或兴奋、惊喜)伤心(或绝望)

3、“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4、参考;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好学。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5、参考: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不喜欢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