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的考试题目主要还是取自于课本,在此本人特意将课本各章的要点整理好了,将在近期逐个发布,请参加考试的网友持续关注,希望可以共同进步,早日拿下考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有哪些(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3章要点整理)

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有哪些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的考试题目主要还是取自于课本,在此本人特意将课本各章的要点整理好了,将在近期逐个发布,请参加考试的网友持续关注,希望可以共同进步,早日拿下考试。

第三章管理体系标准的高层结构

学习要点

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的作用、核心内容、框架和管理思维

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核心条款的内涵。

第一节高层结构理论基础 高层结构HLS

一、HLS的产生

不同领域的管理体系标准虽然管理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原理和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如果一个组织同时使用几个不同领域管理体系标准,不同标准可能就会出现许多重复。高层结构理论产生的动机就是要减少这种重复性,提供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ISO于2012年发布了ISO/IEC导则附录1,规定了适用于所有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高层结构(HLS)

二、HLS的核心内容

高层结构可应用于“要求”性A类和“指南”性B类两类标准。“要求”性标准是指组织应满足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指南”性标准是指组织可参考标准中给出的指南提示,选择适合组织特点的内容加以应用。

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1.相同的标准框架和条款标题:特定的管理体系标准在相同的标准条款标题下,可以在特定管理体系标准中增加二级条款和三级、四级条款。

2.相同的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在各管理体系标准中,这些术语是通用的。如果这些术语和核心定义中与特定的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名称相同但内涵不同,则需要在特定管理体系中加以说明,如“风险”。

3.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高层结构给出了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的格式,在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的格式基础上,可依据特定管理体系标准增加相应的要求。“要求”性标准的核心文本内容在后续详述,“指南”性标准核心文本内容可不受这些格式限制。

三、HLS结构的五个作用

1.提高相关方之间的沟通效率:

2.帮助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

3.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兼容性;

4.鼓励管理体系标准的创新;

5.鼓励全球贸易自由。

四、高层结构框架、条款、核心内容

框架和条款:

第0章引言

第1章范围

第2章引用文件

第3章术语和定义 包括了通用术语及核心定义

第4章组织环境 包括四个二级条款: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理解相关需求和期望、确定管理体系范围、管理体系

第5章领导作用 包括三个二级条款:领导作用与承诺、方针、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策划 包括二个二级条款: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第7章支持 包括五个二级条款:资源能力意识沟通成文信息

第8章运行 特定管理体系在本章会有较大不同

第9章绩效评价 包括三个二级条款: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包括二个二级条款: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在高层结构中,第4章至第10章被称为核心条款,这些条款基本上是按照PDCA的逻辑进行安排的。

第4至6章是策划部分,第7至8章是实施部分,第9章是检查部分,第10章是改进部分。

五、高层结构的管理思维 P72-73

管理体系可帮助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并追求持续成功。为此,高层结构包含了管理体系标准的典型管理思维理念,这些思维贯穿于标准的始终。具体如下:

1. 战略思维:管理体系标准是在战略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管理体系活动的。

2. 风险思维:高层结构中风险措施的深层含义就是要帮助组织创造更多的机遇,减少更多的风险。一个组织如果没有风险思维,它的管理体系可能在一定的时间段是稳定和有效的,但无法实现持续成功的目标。

3. 过程思维:管理体系标准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过程或活动,包括过程的输出-产品和服务。高层结构中的核心条款规定了组织应管理的过程,组织按照特定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结合组织自身的运作,确定和实施每个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的要求,将有助于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提升

4. 系统思维:高层结构中各条款的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保持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一个过程管理的成功并不代表管理体系运行的成功,对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管理,不但可以减少风险,还可以提高效率。高层结构中的PDCA模式就是系统思维的表现

六、核心条款文本描述方式

管理体系标准最大的使用方是“组织”,高层结构的核心条款部分都是针对“组织”提出的。

在核心条款中,常使用的一些词,表述形式如下:

1.“应”表示要求,对组织的要求;

2.“宜”表示建议,对组织的建议;

3.“可”表示允许,对组织的允许;

4.“能”表示可能性或能够,组织可能或能够产生的结果;

5.“考虑”表示有必要考虑,但也可以拒绝;

6.“必须考虑”组织不能拒绝考虑,但考虑后不一定要采纳;

7.“适当”表示一定程度的自由;

8.“适用”表示只要适用,必须执行

核心条款中把“成文信息”表述为“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或“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即要求组织形成文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即要求组织形成记录并保存

第二节组织环境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使命-愿景-价值观-组织战略-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绩效指标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X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理解组织的环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定了对组织宗旨、目标和可持续性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既要考虑内部因素,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

不同组织有不同的环境;不同领域的管理体系,也有不同的环境。

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时所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

二、4.2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与X管理体系有的相关方;

-相关方的要求。

下述是“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原理及内涵:

1.组织不是生存在一个孤立的时空中,相关方对组织的管理体系会产生重要影响。标准要求组织要确定与特定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相关方的要求。只有清楚相关的需求和期望,才能清楚组织的风险和机遇,才能策划和实现管理体系的方略。

2.组织尽管不是必须满足所有相关方的要求,但与合规性有关的相关方要求涉及法律要求必须满足

3.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往往是动态的

三、4.3确定X管理体系范围

组织应确定X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4.2中提及的要求。

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提供。

下述是“确定X管理体系范围”的原理及内涵。

1.不同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管理边界和适应性;

2.确定管理体系范围,组织要考虑其确定的内外部因素和相关方的要求,管理体系范围是否适宜,将关系到组织的管理体系绩效和合规性风险;

3.基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活动领域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性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可能不适用于组织,高层结构允许组织经评审后,组织应明确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实施标准中的某项要求不会对其管理体系预期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组织可以确定该要求不适用。;

4.管理体系范围应形成文件

5.管理体系范围一经界定,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均需纳入管理体系

四、4.4 X管理体系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X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1.组织既要满足特定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又要满足一个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螺旋上升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2.一个特定的管理体系都是由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按照过程原理,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一个特定管理体系时,要实现其预期结果必须考虑该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3.无论组织是否对其特定的管理体系进行正式策划,每个组织都有其特定领域的管理活动,高层结构是对组织如何建立一个正规的特定管理体系提出的要求。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是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石。其他管理体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与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度.

4.一个组织满足特定管理体系的高层结构,并不意味组织的管理水平达到了卓越模式。

第三节领导作用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5.1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对X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确保制定X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并与组织环境相适应,与战略方向相一致;

-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

-确保有效的X管理和符合X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的结果

-指导和支持员工为X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促进持续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注:使用的“业务”一词可广义地理解为组织的核心活动。

下述是“领导作用和承诺”的原理及内涵。

1、最高领导者的承诺是特定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因素,能够将组织的战略、宗旨、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预期结果。这些承诺将通过后续条款加以体现和落实,以证实对承诺的实现。

2、基于特定管理体系管理的宗旨和方向,确保制定其方针和目标。

3、基于组织的实际管理特征,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4、基于过程理论及有效性,确保为管理体系配置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5、基于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各层沟通有效的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指导和支持员工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6、基于PDCA管理模式,促进持续改进。

二、5.2 X方针

最高领导者应制定X方针,X方针应:

-适应组织的宗旨

-为建立的目标提供框架

-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包括持续改进X管理体系的承诺。

-可获取并保持成文信息

-在组织内部沟通

-适宜时,可为有关相关方所获取。

下述是“方针”的原理及内涵:

方针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定管理体系意图和防线的文件化表达。方针必须与组织的宗旨相一致,其作用是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也是对特定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纲领性要求。内容应包括领导的承诺,在组织内部应保持正确的理解,并可向相关方公开。

三、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分配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分配权限和职责,以:

A) 确保X管理体系符合本国际标准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X管理体系的绩效。

下述是“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的原理及内涵:

基于管理体系是由过程或活动组成的原理,为使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地运行,需要对所有过程进行必要的客观而有序的组合,对多个过程进行组合后,就形成岗位或部门。即使这样,仍然存在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最高管理者要依据过程组合的适宜性确定与特定管理体系有关的岗位分配,依据岗位要求确定职责,依据岗位职责机器相互关系确定权限,包括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体系绩效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这些岗位、职责和权限应覆盖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过程。

第四节策划 理解原理和内涵

策划位于高层结构的第6章,主要由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两个二级条款构成。在管理体系的PDCA的运行模式中属于P的环节。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中属于建立环节。基于风险思维和系统思维,策划是在组织环境和领导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及目标实现策划的要求,这为后续条款的落实提供了准则。特定管理体系可在二级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与特定管理体系相关的三级条款。

一、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 在策划X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确保X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

-预防和或减少不利影响;

-实现持续改进。

2. 组织应策划:

A) 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 如何:

-在X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下述是“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原理及内涵

基于组织的内外部因素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高层结构要求组织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确定风险和机遇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确保组织能够实现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影响,并实现持续改进。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可能输出多个措施,按照系统思维,还要将这些措施进行整合后予以实施,以减少措施之间的接口,也可以避免重复,依据PDCA理论,还要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由于特定管理体系有其明显的领域特征,因此,特定管理体系往往在二级条款的基础上,可增加与特定管理体系相关的三级和四级条款。

由于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所以高层结构并不要求组织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体系专门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除非组织主动地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二、6.2 X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 组织应针对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X目标。X目标应:

-与X方针保持一致;

-可测量(如果可实现);

-考虑适用的要求;

-予以监视;

-予以沟通;

-适时更新。

组织应保持X目标的成文信息

2. 策划如何实现X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要做什么;

-需要什么资源;

-由谁负责;

-如何评价结果。

下述是“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的原理及内涵:

实现目标往往是一个特定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高层结构要求组织在相应职能和层次建立目标。

高层结构要求组织建立的目标应与特定管理体系的方针保持一致、可测量、适用、对其监视和沟通、适时更新;明确目标要做什么、需要什么资源、由谁负责、何时完成、如何评价结果。

目标管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其理论依据是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中的目标论。任何一个组织系统层层地制定目标并强调目标结果的评价,都可以提升组织的业绩、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程度。

第五节支持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7.1资源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X管理体系。

二、7.2能力

组织应:

-确定在其控制下的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影响绩效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

-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幼,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注:适用措施可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聘用、外包胜任的人员。

三、7.3意识

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X方针

-他们对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绩效的益处

-不符X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四、7.4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X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包括:

-沟通什么;

-何时沟通;

-与谁沟通

五、7.5成文信息

7.5.1总则

组织的X管理体系应包括:

-本标准要求的成文信息

-组织所确定的、为确保X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成文信息

注:对于不同组织管理体系成文信息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与织的规模以及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过程及其复杂程度;人员能力

7.5.2创建和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

-形式(例如:语音、软件版本、图)和载体(例如:纸质的、电子的)

-评审和批准以保持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成文信息的控制

1.在控制X管理体系和本国际标准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确保:

-在需要的场合和时机,均可获得并适用

-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泄密、不当使用或损失)。

2.为控制成文信息,适用时,组织应进行以下活动: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保留和处置

对于组织确定的策划和运行管理体系所必须的来自外部的成文信息,组织应进行适当识别,并予以控制。

注:对成文信息的访问可能意味着仅允许查阅,或者意味着允许查阅并授权修改。

第六节运行 理解原理及内涵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为满足要求,并实施6.1所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

-建立过程准则;

-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保留成文信息以确信过程已经按照策划进行。

组织应控制策划的变更,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受控。

第七节绩效评价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确定:

一需要监视和测量什么

一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

一何时实施监视和测量

一何时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以作为结果的证据。

组织应评价X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二、9.2内部审核

1.组织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提供有关管理体系的下列信息:

a)是否符合:

-组织自身的X管理体系要求

-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2.组织应:

a)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组织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b)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c)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e)保留成文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和审核结果的证据

三、9.3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X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管理评审应包括并考虑以下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与X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管理绩效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结果

-审核结果

d)持续改进的机会。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持续改进机会和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相关的决定。

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第八节改进 理解原理及内涵

10.1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当发生不合格时,组织应:

a)对不合格做出应对,适用时:

-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纠正不合格

-处置后果。

b)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

-评审和分析不合格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c)实施所需的措施

d)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需要时,变更管理体系。

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所产生的影响相适应

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的结果。

本章小结:

不同的特定管理体系虽然管理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原理和基本要求是相同的。为充分提高不同特定管理体系之间的融合度,并减少一个组织同时在使用几个管理体系标准时出现的重复性ISO/IEC导则附录1,规定了适用于所有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高层结构。

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的核心内容有三部分:

一是具有相同的标准框架和条款标题

二是具有相同的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

三是具有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

在高层结构中,第4章至第10章被称为核心条款,这些核心条款在管理体系标准框架中与PDCA之间呈现出对应关系。

高层结构中使用了战略思维、风险思维、过程思维、系统思维。这些思维在标准正文和核心条款中均有表述。

理解每个核心条款的原理和内涵是掌握高层结构和特定管理体系的基础。

合格评定系列教材中,《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提供了更多的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