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岁月流动,无论我走过了多少路,每一步都坚守着初心使命”闫瑛是吕梁抗日英雄闫子诚的孙女,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小坐在爷爷的膝盖上听着抗日英雄的故事长大虽然已64岁,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念一直铭刻于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汲取红色力量厚植红色基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汲取红色力量厚植红色基因(植根于心的红色基因)

汲取红色力量厚植红色基因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岁月流动,无论我走过了多少路,每一步都坚守着初心使命。”闫瑛是吕梁抗日英雄闫子诚的孙女,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小坐在爷爷的膝盖上听着抗日英雄的故事长大。虽然已64岁,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念一直铭刻于心。

在她的记忆中,很多故事都是关于党的好儿女。唱的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的英雄是刘胡兰、焦裕禄,发扬的是“钉子”精神,做的是好人好事。她暗暗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辜负“革命后代”这个光荣称号,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能力范围内最好。

根正苗红的她一直是“五好学生”,13岁就破格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团支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团员”,是出席县级团代会年龄最小的代表。她的老家是离石区交口镇岐则沟村,但一直在城里长大,1977年10月,回到村里插队时,因表现良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在离石一中教书,代过七八门课程,直到2013年退休。上学、插队、工作,她一直都是先进者。

退而不休。离开了工作岗位,闫瑛又被离石区关工委、离石区老促会、吕梁市老年体协、吕梁市老年学学会邀请继续参加工作,继续在老年组织里发光发热。她说,这里的很多老同志曾经是市级领导、局长、校长、文化界名人,他们退休之后还在学习进步,还在发挥余热,还在关注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与未来,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始终保持着一颗热诚的责任心。这种“成功变老”精神,深深感动着她、激励着她。

“抗日战争时期,爷爷闫子诚的名字家喻户晓、威名远扬,在离石一带是日寇、汉奸、特务闻风丧胆的英雄人物。我讲爷爷的英雄事迹,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有物可看。”她将爷爷的故事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表叔领路,投身革命;出生入死,铺线织网 ;七月攻势,重创敌人;掌握政策,分别对待;敌人报复,家人付出;肝胆相照,性情豪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硝烟远去,英魂永恒。在离石区袁家庄小学、离石区东关社区、永宁社区进行的“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追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模范人物闫子诚“的宣讲中,她讲得泣不成声,听讲的人潸然泪下。

工作中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她成为关工委等涉老单位的中坚分子。在吕梁市老年体协,她从事宣传工作,编辑《吕梁老年体育》杂志;在离石区关工委,她是“五老”校外辅导员,义务为未成年人讲家凤、家教,撰写青少年本土教材;参与离石区关工委《优良传统在离石》《抗日烽火在离石》《三教网络在离石》乡土教材的编撰;在吕梁市老年学学会,她担任秘书长,上传下达,组织活动,撰写论文;踊跃参加所住社区的老年体育活动,九九重阳节为团队摄影,编辑美篇,写宣传报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捐款奉献爱心;撰写抗疫文章,传播正能量,获得中国老年体协征文优秀奖。

尽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报学了吕梁市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和朗诵班,扛着相机记录生活、拿着书本歌颂人生的身影随处可见;每天学习时政、文学、保健等知识,和老伙伴们同学习、共探讨;坚持创作文学作品,写下了“愿与诗书同作伴,欣然淡看日西薄”“总把遐年认青壮,心无服老去学知”等佳句。

朋友们常说:“好好的退休生活不享受,比上班时还忙,图个啥呀?”她回答:“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意义,有价值。对自己来说,忙忙碌碌,精神充实,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她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少年时代很风光,中年时代较平稳,老年之时夕阳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学习、奉献了一辈子,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她说自己要永葆党员本色,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焕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为老年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不忘初心,奉献到老!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