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是曹操采用谁的策略(战国时代为啥基本都用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1)

远郊进攻,逐步蚕食,一直是春秋战国时代几个国家的基本外交策略,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发?

学个词儿,看个事儿,大家好,我是词儿拽,人不拽的拽拽。

来源故事:

出自《左传 ·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春秋时,齐桓公率领诸侯军队侵占了蔡国。但他并不甘心,又继续征兵,准备攻伐楚国。楚国位于南方,齐国位于北方,双方相距异常遥远,众臣都劝齐桓公不要操之过急,无奈齐桓公野心膨胀,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谏,执意要攻打楚国。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国内一片惊慌,惟恐什么时候突然遭到齐国的侵袭。

楚成王焦虑不堪,需要有一个可行的办法来使民众安心,恢复以往的安宁,这样国家才可久安。

这时,楚国的一位大臣勇敢地站出来对楚成王说:“大王,臣愿出使齐国军营。”于是楚成王便派遣他作为使者到齐国军营里去游说。

见了齐桓王,他说:“齐王,你们齐国人居住北方,而我们楚国处在南方,相隔数千里,如果你们国家的马牛走失,会不会跑到我国境内来呢?”

“怎么可能?”齐桓公一笑置之。

“那么我国本来天下安宁,百姓勤劳,其乐融融,而现在您的兵马竟要来践踏我们的领土,使百姓终日惶恐不安,朝廷上下也深感不平,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楚国招惹了您吗?如果您执意不收兵,那么楚国上下会全力以赴,奋起反抗!”

使者义正词严,齐桓公顿时语塞,答应收兵。

解释说明:楚国使者用马牛走失说事儿,就是因为相邻容易起摩擦,勺子不碰锅那是很难的,但是勺子碰菜刀的机会就小很多。所以,以此来说明齐国师出无名,定会遭到权利反抗。远距离战斗,补给线,兵线都要穿越邻国,而邻国的配合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影响战争的输赢,远距离跨国作战到现在都是一件及有风险,代价极大的事情。

如何使用:

有扩张的需求,就要衡算扩张成本风险及收益。战争要算计,先要算,再谈计谋。没有基本盘数据的对比衡量,对风险无从看到控制,那必然是给对方送福利的节奏。

一句话总结:啥事儿都有个投入产出,风险控制!

喜欢请关注下哦,每天更新!

爱你们,m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