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全唐诗》只记录了他两首诗作,文史学家甚至连他的生卒年都只能说个大概,对他的生平我们也知之甚少。但他却能跻身千年文坛最有名气的诗人行列,他就是张若虚。那首让他一诗成名的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1)

《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之称,传了不少年了。当然,现在多数人都知道,这种说法是后人从清末王闿运的诗评中提炼出来的。人家的原话是“张若虚《春江花月》,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于是这“孤篇压全唐”之说,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2)

一篇诗作,被冠以这样的名字,被大家津津乐道,本身就足以说明它写得有多好。但近些年,一直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极不靠谱,认为这首诗被严重高估了,于是很多人不服这种说法。本期我们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中华书局出的一本《唐诗排行榜》。这书的作者是王兆鹏等人,书出版于2011年。唐诗集虽多,但因为有“文无第一”之说,哪怕是《唐诗三百首》,也并没有给作品排名。所以这次现代人给唐诗排名,作者自然不会傻到自己在那儿赏析哪首诗更有水平了,如果真这样做了,那分明就是找骂了。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3)

因此,这本书便找了一些看上去十分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说话。首先,他们定了以下几个指标:古代选本中收录的次数、现代选本中收录的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关于此诗的论文篇数、文学史中提到它的次数、现代网络热度等。这些指标中的数据,他们都一一统计出来,然后计算此诗的得分。最后每首诗就得到一个综合分,这个分就是他们做此排行榜的依据。

为了统计这份数据,王兆鹏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前前后后共花了17年时间。得出的结果,大概跟大家说一下:《黄鹤楼》第一,第二和第三分别是《送元二使安西》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枫桥夜泊》在12,很多人推为七律第一的《登高》在15。而今天咱们说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排名令不少朋友接受不了的,它排在了38名,连前30都没进得了。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4)

笔者仔细看了一下《春江花月夜》的各项指数,它吃亏之处在于历代点评数上。其它诗作的,比如《黄鹤楼》的点评数,是它的4倍。

这套唐诗排行榜的排名,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也做了大量的统计,但毕竟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了几个维度。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只看数据显然是不够的,咱们更得看里子。然而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觉得写得好,别人觉得写得好,若只是无理由地争论,显然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咱们还是来看看不服这“孤篇压全唐”之说的人,到底在质疑什么?我们才能明白。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5)

他们质疑的是诗中大量意象堆砌,读来有些繁复。《春江花月夜》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并没有名气,直到明朝时才被大家所重视,原因就在于唐代自初唐四杰以后,大家写文章就已经不太愿意像早前的辞赋一样,将大量意象放在一起。当年李白曾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全诗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6)

诗是一首好诗,但全诗关于水的描述有好几次,地名也有好几处,因此被称为一首犯了诗忌的作品。《艺圃撷余》对此诗的评价是:“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见精严”。虽然不少文人夸诗仙写得不错,但却并不建议大家学习。可见,唐代时起大家对同一意象反复吟诵这件事,就不太感冒。

而这篇《春江花月夜》,写花、写月、写水的句子,确实太多了,而且在意象上也基本差不多。所以不管它的辞藻有多华丽,唐、宋名家都不太看得上它。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清时,这种文体又突然很受欢迎了呢?这其实就是一个诗坛风向的指标。明清时,小说开始流行,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浪漫的志怪小说,让当时的文人更加追求文字之美。于是《春江花月夜》的被推崇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春江花月夜为何可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7)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明白很多人对《春江花月夜》质疑的原因。其实对于这一点,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品诗是每个人见仁见智的事。李白和杜甫的真爱粉们,觉得自己偶像的作品远胜此诗,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事实上,从张若虚此诗我们也能看出,对一首诗的喜好往往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着的。不管“孤篇盖全唐”之说,是否说得过去,不可否认的是此诗已经成为了一首千古名作,至少多数文人都没这个水平写出来。对此事,大家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