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说实话,作为一篇古训,《增广贤文》一直流传到今天,必然有着他独有的优势和价值。至于是糟粕还是精华,其实我不太敢断言,也无法断言。

但我想说,《增广贤文》还是会流传下去,我们的民族不就是这样一个尊重历史,赓续传统的民族么?《增广贤文》当中也曾说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1)

增广得不到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因为增广 中讲的做人做事的方法触碰到了“潜规则”

或者《增广贤文》揭露了社会以及人性的阴暗面,上不了台面。

不过在民间,在老百姓的家训里还是很有市场的。

《增广贤文》其实就是“通俗版”的《论语》和《道德经》,不失为儿童道德教育基础读物。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2)

谷老师个人认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书肯定是好书,看什么人学,什么人用!有人说增广是必读,有人说,社会气息太重,有消极一面。

这本书作为儿童启蒙,不如说是成人的经验总结,儿童读也是有口无心,有一定的社会历练才能有这种体会。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此书传后世,句句必精读。

我几年前读了增广贤文,心情豁然开朗;纯朴的为人之理,忠厚的为人之道,所为所不为,该做不该做。。。。。。增广贤文像明镜一样悬在心里,有贤文垫底,吃点亏算什么。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3)

15岁读者说

我15岁初三暑假读的《增广贤文》(今年24)读后可以说受益匪浅,一直影响着我。

是我为人处世的准绳!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晴干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饶人不是痴汉 痴汉不会饶人

枯木逢春犹再发 人无两度再少时

随便想想就打了这么多

句句经典,发人深省啊~~

早读早悟,少走多少弯路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4)

为什么要读增广,读了《增广贤文》有什么用呢?

增广贤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话语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着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领悟后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可以提高你对人生的不同看法。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5)

到底什么是《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6)

世人对《增广贤文》的评论是什么?

用我通俗的话来讲,这本书在现实中的运用是时有的事情,教人做人、教人防人。

里面的许多内容也是人尽皆知十分熟悉的,比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增广就是《增广贤文》。幼学则是《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7)

关于《增广贤文》负面

说了那么多,这本书也是有一些在今看来不好的地方比如“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句话颇有宿命的味道,教人服从宿命的安排,这显然是消极的。

《增广贤文》当中其实有非常多的道理和处世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确实也有一些所谓的封建糟粕。比如“慈不掌兵,义不经商”还有“仁不当政,善不为官”之说。

还有“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很明显是完全否定了人格和品德,好像说的只要有钱了,都会流连风尘。至于“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就更是把富定义到了一种好像只能靠横财才能取得的成就。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8)

当然,看如何理解,考验大家阅读理解的时候到了,

这不是“教人服从宿命的安排”,说的出这句话的人,试想,他难道不是不服命运一番斗争后无果才发出的感慨吗?

其实个人觉得,古人的命运说可以理解为“对求而不得的事物释然,执着不舍很伤自身”,由此与释教相通。

所谓的消极只是消极之人才给出的评价,我辈通达明悟,怎可下此评语。

关于这句话,我是参考了关于它的多数解释、赏析的大体倾向才写到帖子里的,当然,这也是我的理解。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我不否认《增广贤文》当中带有很多封建社会不好的思想,以及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但我个人觉得这并不能否认《增广贤文》给我们带来的正面能量。也不能说在现代社会,他就失去了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价值。

增广贤文教你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说话不会引经据典)(9)

虽然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让我们感觉不能善良

但《增广贤文》还告诉我们“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还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不论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还是“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都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定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