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则是这个层级的“第一资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西安能成为北方城市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西安能成为北方城市吗(北方城市仅次于北京)

西安能成为北方城市吗

人,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则是这个层级的“第一资源”。

当下城市竞争,已演变成为“人和人才的竞争”。对西安来说,科技地位愈加重要(《西安高居全国第二背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中,西安在北方仅次于北京。那么,这次西安打出了哪几张牌?

排名:北方仅次于北京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都市圈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这个趋势下,人才价值日益凸显。即使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也对人才引进不断加码 。对此,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对人才流动特点和流动趋势做出研究。

智联招聘拥有约2.6亿用户,月均活跃用户约4632万(8成以上为专科及以上学历)。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跨城。疫情影响下,2021年比2020年增加7.4%。

这份报告,对包括产业、薪酬、年龄和流动趋势等,进行详细分析。从排名来看,西安在人才吸引力城市中位列11,比去年上升7位,在北方仅次于北京——这个进步显著

中国人才吸引力城市◎智联招聘&泽平宏观

比如北京,报告称“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1年继续创新高,且2021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原动力。这次,西咸新区又走在前列。2022年6月24日,西咸新区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推进会暨秦创原人才大市场揭牌仪式活动,推出了“三张王牌”:

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聚集省、市、新区三级服务职能,建设秦创原创新人才库、高层次人才集散枢纽,打造全球人才汇聚高地。

西安国际人才港:布局高端人才公寓、创业街区实现国际人才入港、重大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相互融合的海内外人才创新生态圈。

西咸新区人才集团:围绕聚合海内外高端人才、服务人才发展全过程、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服务、资本、产业等要素充分融合、高效配置,打造最优生态的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秦创原人才大市场揭牌◎来源/西咸新区

这“三张牌”,是近些年西安人才政策少有的立体式结合。目的,旨在构建立足秦创原、面向全国、联通全球的“大人才”格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结合城市排名和西安科技数据,新的节点时期已到:

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城市,西安增长30%达6.5万项,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从成交额上来看,2209.49亿数字同增亦超30%,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

作为陕西的“壹号工程”——秦创原(参见《西安高居全国第二背后:省市合力,正在谋划一盘什么大棋》),其肩负承担着科技兴省的使命。

主题:全省科创总平台

城市兴旺,制度和人才这些“软件”是长久之道。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西咸新区,其承担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使命。这次“三牌共揭”,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此之前,“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已相继出台多个不同的重磅政策。

比如,2021年9月,西咸新区在总投资883亿的项目集中签约同时,发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措施”和“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举措”等,就能看出决心。

在企业发展方面:有“2小时办结”、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为投资建设、企业发展、居民生活提供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坚强的保障。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来源/秦创原

在生活宜居方面:有“住有所居”、“300米见绿和500米见园”、“看病不出区、区内上好学校不发愁”等,使得新区民生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同年10月,西咸新区再出发布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推动全面的“服务体系”:从初创企业的“拎包入住”,到成长期企业的融资研发,从人才队伍的扶持补贴,到成熟企业的税收减免等方面。

去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的12.44%,新增市场主体增长55%、增速位列全省全市第1,内外资招商总量均排名全市第1

自然环境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NEWS

2022年以来,西咸新区再度密集发布“真金白银”的重磅政策。如“23条稳经济保增长政策措施”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若干政策”。

这其中,稳经济保增长的23条中,在稳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农业生产保障、推动消费、促就业、减免企业房租、加大贷款贴息、延长用电补贴期限等多个方面均有补助细则。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若干政策”,目的是对秦创原总窗口的政策体系进行再优化。截至6月17日,新区、新城两级仅通过“免申即享”的方式,已快速兑现补贴6970万元,惠及市场主体近700家。

以政策兑现为方式,经过11年发展,西咸新区已形成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形态、产业业态、特色文态和优美生态,在区位、创新、文化、产业等领域拥有着综合优势。

谋划:国家级新区的下一步

作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要之年,“九个方面重点”已为全年指明了方向。

城市投资上,西咸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0%;重点项目上,三一智能制造中心等8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099.46亿……这些,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些年,包括总投资约11.6亿的秦创原·航空工业自控所智能传感产业基地等落户西咸,这些均是“九个方面”发展路径在西咸新区的落地实施。

交大创新港已是大西安一张新名片◎NEWS

项目落地、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这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下一步,西咸将通过3年先行先试,实现“55311”阶段性目标:

即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名,聚集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50000名,培育科技经纪人300名,建设“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100支、“新双创”队伍100支。

其目的,是将秦创原总窗口打造成为全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洼地、西部人才发展高地。

建设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西安国际人才港和“人才池”三大平台。推进机制创新、载体建设、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等四项重点任务,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实景◎NEWS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和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力图构建新的人才系统:

构建“战略科技人才”、“科研创新人才”等各有侧重的“6 1”人才认定体系,实行“全程网办”和“全区通办”,推行人才政策“免审即享”和“即申即享”。

组建“人才服务联盟”,建成秦创原人才公寓等各类人才住房1800余套、在建2000余套。引进52家专业服务机构,设立总窗口“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37支,科技经纪人40人,全方位助力成果转化、企业成长。

今年,西咸新区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以上。到2025年,新增常住人口30万人以上。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格局将基本形成,成为全市和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赢得竞争最好的方法,是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