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父母
□秋水无痕
姑奶奶进养老院了,听到这则消息,心情颇受震动。
姑奶奶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美人,拿出她年轻时的照片完全可以与老牌影星媲美,可谓是我们家族颜值的天花板。姑爹是绍兴人,两人伉俪情深几十年,男帅女靓曾是本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惊艳了无数人的眼球。 姑奶今年八十有七,育有两子一女,自几年前姑爹走后,她一直住在二儿子家,父亲生前和这个最小的姑母非常亲近,她的温文儒雅也让我对她有一份特别的感情,每到年节我都会带点小礼品去看望她,转眼年关又近,今年却要到养老院去看她了。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的家事不便点评,何况还是自家亲戚。对于70后的我们来说,已经从心理上能够接受抱团养老、组合养老、田园养老等各种新型养老方式,而且从客观上来说,我们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确实无法负担四个老人。可对于我们的父母,特别是姑奶那辈人来说,她们一生经历了战乱、文革、自然灾害……尝尽了颠沛流离,艰难困苦,就是在那样困难的社会大环境下,每家还要养活几个子女。对于她们那辈人来说,主观上头脑里的传统观念深刻,看重儿女绕膝;客观上每家都有几个子女,完全可以分担赡养义务。在这种情况下送生活尚能自理的父母进养老院,把她从家人身边剥离,无疑是老人难以接受的。
家家一本难念的经,有句话叫“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可是我始终觉得这句话不应该适用于对待父母,尤其是失偶的父母。《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管父母有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刮风,我们一有头疼脑热,他们马上会放下手头忙得不可开交的活儿,永远以我们的事为第一要务。不管物质有多匮乏,她们总能变着法子让我们吃饱穿暖。养育之恩山高水长,待我们长大,找工作,托关系,更有甚者,宁可在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高峰期,放弃工作岗位让子女顶替。儿女结婚时尽其所有筹备彩礼嫁妆,生孩子了再无偿带大孙辈……我们那可怜可敬的父母,就是这样燃尽了自己,从青春到年老,把所有的能量奉献给了家庭和子女。而人生暮年,她们所求的不过是一点陪伴而已。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光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却催老了父母的容颜,都说中国人生孩子,很大一部分目的是养老,因为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其实对于子女来说,父母是我们的来处,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父母在,家就在。不管别人怎样把养老院夸成一朵花,我不能接受的是:母亲不在家里,而在养老院。因为我知道她对那个地方是抗拒的,是恐惧的,而哪怕她流露出一丝抗拒,我也绝不会把她送进去。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有人算过,父母的有生之年,以每年回家一次的频率,我们和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终其一生,父母都在为我们奉献,而人生暮年,她们所乞求的不过是陪伴、聆听,我们又何以忍心逃离她们浑浊的视线? 佛教说父母是现世佛,是子女最大的福田,中国人自古以孝道为人间至善,都说言传身教,“教”字半边正是“孝”,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若以孝侍父母,就会无形中在孩子心里种下孝的种子,从而收获自己的春天。
作者简介:淮安市淮安区人,热爱文学,热衷码字,喜欢用笔墨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