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在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南洞,数名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正在钢筋搭起的架子上紧张作业,针对洞窟的支护加固措施正在进行。

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告诉记者,“7•20”暴雨之后,擂鼓台南洞渗水明显。龙门石窟研究院7月下旬就已启动该洞窟的日常维护保护项目,这些工作包括封堵裂隙、风化层加固、防水除尘等。截至目前,已完成裂隙封堵200多条,长度50米左右,灌浆2000毫升,修复造像50多尊,同时紧急编制了《龙门石窟擂鼓台区域维修加固与水害治理工程》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并得到批准,根据批复要求,在工程实施之前为确保文物安全,应对洞窟开展加固和支护工作,本次工作就是按照在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展开的。

“我们现在就是用钢架结构将南洞整体支护起来,就像在里面撑起了一把钢筋铁伞。”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一边说着一边带领记者攀着钢架,爬上了搭建在高约10米的拱顶临时平台,在擂鼓台南洞的拱顶,记者看到建于清末民国年间的砌护砖块有零星脱落痕迹,石窟壁面也有局部渗水迹象。

该负责人介绍,本次支护主要对洞窟顶部进行加固,支护保护工程结束后,他们还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上报通过专家评审后开展全面治理工作。

此次渗水修复是否是擂鼓台南洞有记载以来进行过的最大规模修复工程?马朝龙表示,虽算不上最大规模,但上一次规模渗水修复也已可追溯至10年前,“本次支护修复工程预计在下月初结束,后续维修加固与水害治理工作预计在2至3年内完成”。

(洛报融媒记者 王若馨 文/图)

赵家岩崖墓群(伞状钢结构支护)(1)

修复工作正在进行

赵家岩崖墓群(伞状钢结构支护)(2)

部分佛造像出现裂隙

赵家岩崖墓群(伞状钢结构支护)(3)

擂鼓台南洞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