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税律笔谈”公众号,可获取更多实务观点!

作者:王泉/诉讼律师、桂亦威/诉讼律师|注会

企业尽调:如何快速读懂财报之高手必看表资产负债表(中)

【税律笔谈】按

企业尽调牵涉范围很广,有宏观环境层面、中观行业及产业层面、微观企业层面,涉及的知识层面包括经济、法律、财税、商业、技术等专业领域。这些对于企业而言,终极目标都是为企业长久、持续创造价值提供服务,故,专业的尽调就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但无论如何,所有上述各类因素所促成的企业创造价值的结果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三张财务报表上,财务数据理所当然成为了投资者普遍关注和决定是否投资或收购的核心因素。学会看财“报”,是所有企业尽调人员(无论是否具备财务知识)必备之辅助技能。

为此,本公众号将分几期文章带领读者快速阅看企业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解读背后的数据脉络和逻辑关联。本期则优先分享如何快速阅看资产负债表。

【税律笔谈】分享

文接上回。。为便于理解,先看看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率高的报表如何调整(如何快速读懂财报之高手必看表资产负债表)(1)

资产负债率高的报表如何调整(如何快速读懂财报之高手必看表资产负债表)(2)

二、企业是一家重资产公司还是轻资产公司?

有关重资产及轻资产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但笔者认为其区分的核心标准还在于资产的变现性。即:本文对经营资产的进一步区分中,流动性经营资产(能引发经营现金流的经营资产)为轻资产;长期经营资产(不能引发经营现金流的经营资产)为重资产。

当一家企业长期经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时,为重资产公司;反之,则为轻资产公司。重资产公司不仅表现在其变现能力较轻资产公司较差,还表现在其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资产的维护、更新、升级甚至更换。而每一次的维护、更新、升级及更换,都意味着企业较大的现金流出。这在以通货膨胀为常态及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里,重资产则意味着公司贬值更快,以前的一次性投入可能一瞬间化为乌有。此类公司的资金流风险及投资风险可想而知。

三、企业有没有不务正业?

当一家企业聚焦主业时,在其资产组成中,经营资产无疑是占绝大多数比例的,很少购置金融资产。这说明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非常赚钱,企业老板没必要通过投资赚钱。

而当企业经营业务所在行业竞争激烈,赚钱很难时,企业老板就会考虑用闲钱购置金融资产。此时在企业老板眼里,企业的钱用于投资比用于公司经营更赚钱。

当然,也不排除企业老板恶意通过各种投资手段,特别是肆意高价收购其他公司,以达到其个人目的。这在账面拥有极高商誉的上市公司里最为常见。

所以,一家企业有没有不务正业,可以通过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进行判断。金融资产过高的企业,投资者应当远离。

四、不要轻易被“货币资金”财务数据迷惑。

看到企业“货币资金”账面金额很大,不要理所当然就轻易相信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作为尽调者,一定要清晰了解“货币资金”的来源、波动历史、公司信用状况、公司诉讼情况及其组成。

了解来源及波动历史、公司信用状况(银行授信)、公司诉讼情况,可以增强对财务报表“货币资金”数据真实性的信任度,毕竟就算是监管严格的上市公司,也存在银行存款造假的情况,比如前几年让资本市场哗然的康得新百亿存款“消失案”事件,就是公司对“货币资金”财务数据造假。如果公司货币资金波动异常、金额较大、来源不清晰、不合行业属性,且对外涉付款义务的案件诉讼较多、银行授信较差等,就需要引起怀疑。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至少可避免踩雷。当然,这种货币资金完全造假的情形甚少,不必过多关注,培养谨慎怀疑的风险意识即可。

至于为什么要了解“货币资金”的组成,这里面大有学问。货币资金一般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银行存款又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则包括银行贷款的担保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外汇保证金、期货保证金、跨行交易在途货款、存入证券资金账户的资金等。由此可见,除库存现金、活期存款、少量性质的其他货币资金外,其他的“货币资金”都是使用受到限制的。这些我们统称为“使用受到限制的货币资金”,这些虽然贵为货币,但是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压力,这些货币都是受限的,根本无法使用。在考虑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资金实力时,我们一定要把受到限制的货币资金予以剔除。当然,定期存款虽然也是受限货币,但是仅是期限受限,非使用条件受限,可以将其划到非受限货币资金。毕竟定期存单用于质押是极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

聊完货币资金的组成,我想重点说下房地产企业,感兴趣的话,读者可以翻下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你会发现虽然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率很高,但是不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很有“钱”,账面货币资金巨大。然而,这些都是表象,去年因资金问题导致巨额债务危机的华夏幸福就是一个活生生案例,截止2021年1月31日,华夏幸福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236亿元,其中,可动用资金仅为8亿,剩下的全部都是受限资金,主要受限资金为住宅预收监管资金(这是房地产行业的特有属性)。就问你,这个点若你不懂,是不是很容易买雷。其实,若翻翻恒大地产的资产负债表,看看货币资金组成,不也是那么回事嘛。

对于货币资金项目的关注,可以将其与短期债务及经营需要相匹配。与短期债务匹配,可以获知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经营需要相匹配,可以获知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货币资金过小,可能代表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过大,可能代表资金运用能力较弱,或者资金性质有问题,甚至有猫腻。

五、存货的猫腻。

存货的账面按成本及可变现净值孰低确认,成本计价方式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可变现净值则系存货按现有市场售价减去相关税费。所以,如果存货资产存在猫腻,通常是企业在成本计价和计价方式上出了问题。具体如下:

1、存货没有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即企业没有对贬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减少了当期费用,虚增了当期利润。通常,保质期较短的产品或高科技产品,会面临贬值风险。如果存货计提跌价较少或计提跌价占比异常,应当予以关注。

2、加大生产,降低单位存货成本,提升当期产品毛利率,虚增本期利润。

理解这段话,需要我们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成本=材料费用 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除材料费用、少部分人工费用属于与产量挂钩的变动成本外,其他都属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顾名思义,在某一生产规模下,无论企业生产多少产品,成本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规模经济或经营杠杆的作用就成为可能。当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固定成本就分摊到了更多的产品上,使得单位产品成本远小于小规模生产商。故,加大生产就降低了单位存货成本。

在市场竞争较小、企业产品行销的情况下,加大生产无疑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市场竞争恶劣、产品滞销的情况下,企业还在加大生产,提高库存,我们就要质疑企业高管的异常行为了。而这背后通常就与企业故意降低单位存货成本,提高当期产品毛利率,虚增本期利润相关。

3、存货成本计价方式的改变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能引发存货成本的变化,从而影响当期利润。

对于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三种成本计价方式,读者可以自行百度了解。选择不同计价方式,虽然不能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行为,但是仍然会引起当期产品成本的较大变化。企业一旦改变存货计价方式,投资者就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其实,除了法律政策的调整外,无论何种会计政策变更,投资者都应当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还存下如下财务造假方式:

4、虚构商品采购业务流出资金,再将资金购买本企业存货,创造收入和利润。如果造假,通常表现为预付账款、存货等账面资产大幅度增加,或增长幅度超过营业成本增长幅度,或存货、预付款不能与企业销售收入相匹配,超出同行业平均水平。

六、应收账款的猫腻以及其与企业销售政策的联系。

在展开这节话题前,先说下会计上对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货币等会计项目处理的方式。在会计处理上,营业收入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即:产品售出后,只要货物已交付或法律上有收款的权利,则基本上就可以确认收入了。此时,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产品交付时,已经收到了现金,则收入体现在了货币资产上;一种是产品交付时,还没有收到现金,则收入体现在了应收账款资产上,等待后续购买方付款,一旦付款,则应收账款转化成货币资产,但若购买方无法付款或不能付款,则应收账款就变成坏账,转化成资产损失,减少当期利润。

企业就喜欢利用上述会计处理原则在应收账款上动手脚。企业为了追求财务报表数字好看,就放宽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加大赊销力度,实现更多的货物销售,而销售出去的货物全部体现在了应收账款上,一分钱也没收到。这样一来,一旦购方无法支付货款,应收账款就立马变成坏账,企业就面临亏损。曾经的上市公司四川长虹就是一个例子,其就倒在高达45亿元的应收账款上。

另外,出于谨慎原则,企业一般需要每年对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意思是,企业要对预计可能坏账的应收账款提前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一经计提坏账准备,就会形成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当期利润。这样一来,就会有企业故意不计提坏账或恶意少预估坏账,从而虚增利润。尽调者可以试图了解企业的应收账款组成、账龄,以评估企业预估坏账数字的合理性、准确性。

对于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我们还需要对如下几种情形予以警惕及关注:

(1)若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超过营收增长,但其回款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种增长可能与企业临时放宽了销售政策,加大赊销力度有关;也可能与企业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有关。

(2)若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较大,且有很大部分账龄在一年以上,此时需要警惕和关注收入的真实性以及质量。

(3)若企业产品竞争激烈,市场中有较多替代品,但企业账面没有应收账款甚至应收账款金额极小,则应当警惕企业收入是否造假。例如:当年的蓝田造假案,蓝田股份公司是卖水产品的企业,竞争较大,但是应收账款极少,因此引发财报分析人士的质疑。

(4)与(3)相反,若企业或行业里,产品一向现款现货或先款后货,但应收账款金额极大,也应当予以警惕。

七、预付账款的猫腻。

预付账款系企业因采购产品及服务,提前预付款项产生。一家企业,若经常需要预付大量款项给供应商,表明其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不高或者信用不好。另外,预付账款也是财务造假的高发领域,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长时间挂账的预付账款或存在大量预付账款,很可能与采购业务本身无关,可能表明企业高管将企业资金转到体外挪作他用。因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一个理性的老板是不会傻了吧唧的提前把很多钱打给别人,手里却没货。

(2)预付账款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预付在建工程或无形资产或服务的采购款,很可能表明企业高管在侵占公司资产或者也有可能是企业通过预付款流出资金,然后购买企业产品,将资金以营业收入的方式重新流入企业,虚增利润。

所以,我们应当持续关注企业历史预付款的平均水平以及与企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比例关系。如果发生增幅异常或比例大幅度波动,就需要寻根问底,弄清楚背后的原因。若没有合理解释,则应予以警惕。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