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海帆

上世纪20年代,西方电影已在中国打开市场,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在这种情形下,以“邵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人提出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方针,并以他们创立的“天一”影片公司为阵地,开始拍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装片,于是,从1926年到1927年,一大批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学、戏剧、民间故事的古装片纷纷登上中国的银幕。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1)

1926年“天一”出品、邵醉翁导演、胡蝶主演的《义妖白蛇传》剧照

其中有天一公司的《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珍珠塔》、《孙行者大战金钱豹》、《唐伯虎点秋香》、《刘关张大破黄巾》、《西游记女儿国》、《铁扇公主》,“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大破高唐州》、“长城”公司拍摄的《石秀杀嫂》、《武松血溅鸳鸯楼》、《火焰山》;“神州”拍摄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民新”拍摄的《西厢记》、《观音得道》;“上海影戏”拍摄的《盘丝洞》和《杨贵妃》;“大中国”拍摄的《猪八戒招亲》、《曹操逼宫》、《哪吒闹海》等等,可以说,今日华语电影还在拍摄的“古装片”题材在近100年前就被早期的中国电影人拍了个遍。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2)

1927年“上海影戏”出品的、但杜宇导演、贺蓉珠主演的《盘丝洞》剧照

而客观地说,虽然当时的“古装片”主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由于其本质上还是在宣扬具有浓厚封建伦理色彩的思想,和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格格不入,加上当时的制作条件过于原始,在服饰、美工、特技和演员化妆等方面都无法准确完成和体现影片主题,显得粗制滥造,有的还闹出笑话,比如“复旦”公司拍摄《红楼梦》干脆“古装今拍”,林黛玉穿得像外国电影中的“茜茜公主”,这样,除了“开创中国古装片”这一贡献,早期的古装片在热闹了几年后就归于沉寂,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电影太需要现实性的表达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电影肩负着宣传和教育的使命,因此所拍摄的也都是现实题材的影片,但在1951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却很出人意料地拍摄了一部古装片,这就是《红楼二尤》。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3)

《红楼二尤》海报

《红楼二尤》是杨小仲根据对评弹艺术卓有贡献的广东潮州人陈灵犀的原著改编,导演为杨小仲,由梅派传人言慧珠、林默宇、金川、李保罗等主演,影片的故事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宁国府纨绔子弟贾珍的远房亲戚尤二姐、尤三姐,随母亲来到贾府拜寿。贾珍见二尤均为绝色,顿起他图。利用其家穷困,施以恩惠,并为尤家母女另置新屋,供应一切。尤三姐性情刚烈,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与出身卑微的戏子柳湘莲相爱,对贾珍冷眼相对。尤二姐天性软弱,因寄人篱下,对贾珍事事敷衍,终被从外归来的贾珍之弟贾琏的花言巧语所骗,嫁给贾琏做了二房。贾珍又威胁利诱尤三姐,均遭三姐拒绝。三姐向贾珍表明自己心许柳湘连,非此人不嫁。贾珍怀恨在心。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4)

三姐返回乡间,找寻柳湘莲。二人相见,柳湘莲赠鸳鸯宝剑作为定婚信物。不久,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被其妻王熙凤知道。贾琏因奉父命外出三个月,这期间,王熙凤将尤二姐接回府中同住,对二姐百般凌辱。并用药将二姐的身孕堕下,待贾琏回来要与二姐相见,被王熙凤阻拦。而贾琏已另有新欢,将二姐抛弃,二姐悔恨交加。三姐看望二姐。二姐万念俱灰,吞金自尽。柳湘莲得知三姐进城,赶来相见。

贾珍命贾蓉在途中散布谣言,讲三姐已属于贾珍,柳湘莲不明真相,遂来尤家与三姐绝交,并向三姐索回宝剑。不等三姐解释,贾珍率众人赶到,贾珍诈言柳为杀人犯,要加以逮捕。贾珍要以三姐允从自己作为交换柳湘莲的条件。在此危急之时,三姐允从贾珍之言,贾珍放了柳湘莲。三姐毅然取出宝剑嘱咐柳湘莲马上离开,并告之谁是仇人,拔剑自刎。柳湘莲万分悲痛。贾珍大失所望,驱逐尤母返乡。柳湘莲在尤三姐尸前发誓报仇,背剑策马,落荒而去。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5)

《红楼二尤》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部古装片,也是一部为数不多的以悲剧结尾的电影。和几十年前按“封建思想”拍摄的古装片不同,《红楼二尤》很明显带着反封建和揭露“吃人的旧社会”的色彩,这从有“地主恶少”特征的贾珍、贾琏和有《白毛女》中“喜儿”特点的“二尤”以及具有《武训传》中周大影子的柳湘莲的人物设计上就可见一斑,但是很显然,本片编导的思想还没有完全从“旧电影”中“脱胎换骨”出来,所以,对《红楼梦》中人物也没有站在“剥削价级”和“劳苦大众”的斗争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因此,本片就变成了既没有彻底和坚决的斗争,也没有完全忠实于原著的“夹生饭”,所以,尽管本片在艺术上有一定的特色,但终究没能成为一部“经典影片”。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6)

本片导演杨小仲是一位真正的中国电影人,他1899年出生,从影40多年,一生执导影片上百部,是中国拍摄电影最多的导演。杨小仲经历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彩色的各个阶段,也经历了民国到新中国的各个电影时期。早在1920年,他在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时,就以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的编剧出道,他也是中国最早的古装片导演之一,前面提到的《石秀杀嫂》、《武松血溅鸳鸯楼》等也是杨小仲导演的。

而后,尽管古装片热潮退去,但杨小仲从2、30年代一直到解放前仍然拍摄了不少古装片,当然他同时还执导了不少现实题材的作品,有趣的是,他在1938年还拍摄了一部“穿越剧”《六十年后的上海滩》,也可算中国“穿越剧”的前辈了。杨小仲拍电影一直拍到解放后,其中《宝葫芦的秘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兰兰和冬冬》是他在新中国时期的代表作。1969年1月,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著名第一代导演杨小仲去世,享年70岁。

红色老片主要人物(红色电影故事48)(7)

杨小仲(1899-1969)

下一期,介绍一部具有争议和被批判的影片《关连长》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编写,图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