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还有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未婚男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呢?

一、为何说三月三是情人节

三月节是哪个民族过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情人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1)

三月三别称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也称元巳。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为了好记,魏晋以后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

据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

三月三这一天最初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人游乐的日子。并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这个符合节气的传统,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

三月节是哪个民族过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情人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2)

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由于天子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月上巳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

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 节日中最重要的内容,让青年男女相会,自由挑选意中人,谈情说爱,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也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生产。

二、三月三是情人节的习俗

三月节是哪个民族过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情人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3)

宋以后,对妇女特别是未婚女性和婚姻的禁锢日益严重,禁止女性与陌生男子接触说话,外出聚会找情郎这样的事更是难以想像。在这种背景下,“三月三”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

到了近代,汉族地区“三月三”的活动渐渐消失,它的情人节功能也最终被人遗忘。只有西南少数民族如白、苗、瑶、黎、壮等,仍然保持了“三月三”这一节日风俗。

至到今天,这些少数民族都以“三月三”为“谈爱节”、“情人节”。举行歌会,对歌、抛绣球,狂欢终日。夜幕降临,河岸边燃起堆堆篝火,男女青年饮酒对歌,跳舞狂欢至深夜。

三月节是哪个民族过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情人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4)

如北方太行山下的姑娘有“三月三,桃花浴”的习俗。山东济南有“三月三,相亲千佛山”的活动。这些都是“三月三”做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情人节的习俗。

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但在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

由此看来,做为情人节,“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将“三月三”做为中国的情人节,无论从节日文化内容来看,还是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认同感来看,都是既顺礼俗又符民情的一项举动。

三、少数民族三月三的节日习俗

三月节是哪个民族过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情人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5)

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壮族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三月节是哪个民族过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情人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6)

侗族,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的三月三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把这天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姑娘和小伙子们则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树林里对歌、玩耍、谈情说爱。

三月三”苗族情歌节,村寨的青年男女都会齐聚于此联欢,因此“三月三”情歌节不仅是村民祭祖团圆和亲朋好友叙旧延情的节日,更是村寨青年谈情说爱的美好日子。

总之,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唐以后,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到现在仅剩下清明节。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