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关于橘子的段子火了。

大三暑假,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前,我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室友楞了一下,说:”你他妈什么时候都不忘了占我便宜。“

有网友看完一脸懵。

不少网友,则会心一笑,心里默念五个字:朱自清《背影》。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1)

图片来源:网络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曾多次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

作者用质朴细腻的文笔,通过描述父亲送站的背影,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了充满温情的父子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有人说,经典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向来含蓄,内敛,饱含深意。《背影》里,除了父子深情,字里行间似乎也隐藏着作者不同寻常的心思。

正如文中一开头所描述的,“我和父亲不相见已经二年多了...”,

”祖母的去世了,父亲也被开除了...",

还有结尾的那句 "两年不见,父亲忘了我的不好..."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


这些被一笔带过的细节, 让不少人疑惑,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信息呢?


要了解一个作品,先要了解作者。

真实的生活里,朱自清经历了儿时的父慈子孝,中年时的父子决裂,最终因为一封书信与父亲和解。


《背影》的诞生,正是带着朱自清父子之间矛盾的烙印:权威与反权威,传统与反传统,不仅仅是儿子回忆父亲慈爱的温情散文,更是一封写给老父亲的和解书。


02

幼年时期的朱自清,生活非常富足。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是父亲朱鸿钧的第三个儿子。由于前两个孩子的夭折,朱鸿钧给与了朱自清全部的心血。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罗玉凤在讲到朱自清上学的经历时曾提到:

“朱自清白天在新式学堂上学,晚上则被父亲送去夜塾继续读文言文。”

不仅日夜苦读,每晚从私塾回来,父亲朱鸿钧还要检查他的作业。

“遇到写的好的字句,父亲就会拿起桌子上的豆腐干,花生米奖励。


写的不好的时候,则会责备,甚至会将稿子丢到火炉烧掉。”

在这样严苛又尽心的教育下,朱自清的成才是必然的。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2)

图片来源:网络


1916年,18岁的朱自清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而朱鸿钧自己,几乎同年升任徐州榷运局长,一时间名利双收。


此时的朱家,正是父慈子孝,家业兴旺的好时光。

只可惜,好景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


朱鸿钧接任新官后,没过两年就因为偷娶姨太太,挪用公款被上司革职。

为了填补退亲的500元,朱鸿钧还不得不变卖母亲的首饰。家门败落,满城风雨,导致朱老太太被生生气死。

此时的朱自清才刚刚20岁,正在北大哲学系读书。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3)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一个姨太太,导致了家道中落,家破人亡。除了难过,朱自清的心里更多的是对父亲荒唐行为的怨恨。

朱自清的情绪,朱鸿钧看得很清楚。因此当朱鸿钧看到奔丧回家的儿子后,第一句话便是: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意思是,不要责怪我,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来想办法。


办完朱老太太的丧事后,朱鸿钧从扬州出发去南京谋事,而朱自清则回北京上学。

《背影》这篇文章,描绘的正是朱自清父子两在扬州浦口火车站分道扬镳的情景。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4)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的朱自清,虽然对父亲抱有不满,但是心里明白,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自己已经成年,父亲却年事已高,挽救这个家的担子自然而然就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懂事孝顺的朱自清下定决心,日夜苦读,终于提前一年毕业,进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教书。

然而随着事情看似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朱家却又出现了新的危机。


03

开始挣钱后,朱自清每月将自己一半的工资寄给父亲,另一半则留给自己的小家庭。

家里有了固定收入,朱自清也迎来了自己的长子,原本,到这个时候,朱家父子之间的亲情应该更为牢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5)

图片来源:网络


朱鸿钧接受的是封建传统教育,认为儿子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自己,儿子的所得自然也都应该是自己的。

在拿到儿子一半的工资以后,朱鸿钧并没有心存感恩,相反对朱自清产生了不满。

此时,拥有了自己小家的朱自清迫切想要追求人格独立,而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父亲朱鸿钧却想像封建大家长一样继续控制儿子。

父子之间思想的差异,导致了难以调和的隔阂。

正如《少年说》里所说:成年后,中国的父母都在期盼孩子的感谢,而中国的孩子却还等待父母的道歉。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6)

图片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朱自清还发现另一件让他无法接受的事情。

朱自清和妻子武仲谦非常恩爱。武仲谦生性乐观,常常把笑挂在脸上。

然而当武仲谦对着朱鸿钧笑的时候,等来的却是一通劈头盖脸的骂:“家里都这样了,你竟然还笑!”

性格温顺的武仲谦,无数次受到公公的冷嘲热讽后,每天抹泪。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7)

图片来源:网络


忙于工作的朱自清察觉到父亲对妻子的态度过于冷淡,甚至在一次回家的时候,发现妻子已经被赶回了娘家。父子之间积蓄多年的怨恨终于爆发。

在父亲的痛斥声中,朱自清意识到,隐忍换不来家宁。

悲愤之下,朱自清带着妻儿离开了家,前往宁波,温州谋职。

父子彻底决裂,在之后几年,朱自清几乎都没和父亲联络。


04

几年的”不见”,终于让父亲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过往。

1925年,身体慢慢不如从前的朱鸿钧提笔给在北大教书的儿子朱自清写了一封家书: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看似家常的文字,实际却饱含着老父亲“求和解”的气息。


任何一个子女听到父母跟自己说“可能不久于人世”时都会伤痛感怀,何况与父亲多年未见的朱自清。

握着父亲亲手写的信笺,想起年少时父子温馨的过往,涌上朱自清心头的,只有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父亲年迈自己却未尽孝的悲叹。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8)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连父亲与自己初现矛盾时在火车站分别的场景,当时满是怨言,如今回忆起来,想起的也是父亲的不容易和对儿子爱的点滴。

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彻夜未眠的朱自清将记忆里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的场景,用细腻深情的笔墨写出了《背影》...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经典散文背影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9)

图片来源:网络


这篇散文,大概就连朱自清本人也没意识到会成为传世佳作吧。当时的朱自清只是想用它回复父亲:

我懂你的爱,我也原谅你。


关于亲情,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的原声家庭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三观,思维,习惯,这种影响是毕生的,难以磨灭的。”

回顾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往昔,在一次次父子决裂又和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受到父亲的影响是巨大的。


可对原生家庭的探讨,不是为了指责父母的过错,而是要跟曾经的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去重塑更好的自己。


正如石述思所说:

“所谓成长,就是实现独立生存、完成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我奋斗。所谓成熟,就是对内消除傲慢,对外消除偏见的自我修行。”


在和父亲多年的恩怨中,朱自清实现了成长和独立,最终对父亲的谅解和深情,也成就了文学史上最经典的父爱形象 - - “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