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1)

《长江日记》第26篇

《“拓宽”黄金水道有新招》

央广记者管昕、刘军

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2)

点音频,听更多精彩内容

8月14日 星期二 浙江舟山 多云

离开上海,连续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六座大桥,我们来到浙江舟山,这座东海上因岛屿和港口众多而闻名于世的城市。

浙江新一海公司是当地一家从事海运业务的企业,公司江海办主任洪松定告诉我们,他们旗下的“江海直达1”号船,是我国第一艘江海直达船,刚刚完成了从东海进入长江抵达江苏南通的运营任务,今天回到了舟山港,运营的情况还不错。

洪松定:“江海直达船是一种新型的船,我们刚刚才运行快半年了,营业收入840万,有利润。”

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3)

舟山港是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洪松定说,他们公司之前的航运业务大部分都在沿海,受到航道条件的限制,长江内河的业务一直发展不起来,江海直达船的出现,让他们有了新的发展领域。

洪松定:“我们过去基本是在沿海跑的,我们大船到南京以下的话货物就卸掉了,现在要把这个业务延伸到南京以上。”

长江内河运船吨位一般在1万吨以下,船底平、吃水浅,进海后不够稳定;海船又因为桥梁设计、吃水较深的原因进不了江。江海直达船项目经理吕冰向我们解释说,货物由海入江或是由江入海运输时往往要经过两次或多次装卸,不仅耗时,还会有损耗。

吕冰:“之前海船进入长江的话要限制装载,因为层高的问题,它也进不了南京长江大桥,所以在南京以前一些港口就要进行转载,转成小船需要很长的物流周期。河船也有大的船,但是河船出不了海,出来的话自身有危险,也要转载。”

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4)

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首制船“江海直达1”

今年4月,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的“江海直达1”号船成功完成了从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到马鞍山马钢港务原料总厂码头的首次航行。吕冰说,通过不断的试运营,“江海直达1”号在物流运输上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船舶造价降约10%,载重量增约13%,能效提高约12%。

吕冰:“我们就是直达,直接从海上进入马鞍山港,那么我们转载的时间就没了,我们现在最快的周期,这条船从舟山港鼠浪湖港到马鞍山港只需要90个小时。”

长江的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要促进这条黄金水道的提质增效,光靠研发新的船舶还不够,信息高速通道的建设尤为重要。去年,舟山建立起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可提供港航资源、船务管理、作业申报、船货跟踪、长江水运、水文气象等50余项信息服务。舟山市港航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商琳告诉我们,目前他们正在建立江海联运大数据中心,以满足各类用户对于信息资源获取和一站式服务的需求。

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5)

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用户数超过13万家

商琳:“目前,舟山港航企业已经全部进驻平台,访问用户数超过13万家,已与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武汉港、马鞍山港、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累计交换数据超过100万条。”

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是江海联运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浙江省海港委副主任陈伟说,舟山正在加快2万吨级江海直达首制船正式投入运营,同时加强协作,促进数据共享,不断“拓宽”长江黄金水道。

陈伟:“继续推进江海直达散货船型的研发应用,建设江海联运散货船队。进一步完善省海港委与长江航务管理局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和长江物流联盟发展,加快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布局。”

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6)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巨大而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是全国最重大的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动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曾两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

7月20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多位记者,从云南出发沿江而下,历时近一个月,全媒体、多角度呈现变化中的新长江,大型主题采访《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同步推出。我们的记者将动态记录采访过程中亲历的人和事,以《长江日记》的形式记录长江沿岸的新变化。

长江152公里岸线(江海直达拓宽黄金水道)(7)

系列回顾:

央广记者:管昕、刘军

编辑:胡睿、 柴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