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但是作为《道德经》作者“老子”的具体身世,反而却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古今无数的学者大家都探讨过老子身世和《道德经》成书的问题,今天作为后辈的笔者,也献丑来浅谈一下老子的身世和《道德经》成书之谜,表明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老子到底叫李聃还是李耳(老子究竟是谁是老聃)(1)

老子画像



有关老子身世的历史记录

在老子的作品《道德经》中,由于该书既不言人、亦不言事,这使得我们很难从该书中寻找到有关老子身世的相关信息。所以唯一的途径就只剩下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有关老子的介绍了。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对于老子的身份记录,有三个不同的说法:一为老聃即李耳,二为老莱子,三为周太史儋。
这种情况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是比较罕见的。其中记载较多先秦大家,我们基本上都大抵可以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而另外的一些人物历史记载较少,也是基本上可以确定他的身份。这里老子的情况因此就变的十分复杂,一个人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司马迁将把这一段写在了《史记·老子列传》的开头,其中清楚的记载了老子的姓名、家乡和担任的官职,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老子的身份吗?然而老子的身份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从后文看我认为司马迁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总结了多个版本的老子而得出的一个结论。在诸多的历史,这并不能作为老子身世的铁证,其中存在很多的漏洞。

而接下来的部分才是有关第一个老子的介绍,记述了了有关孔子问礼于老子以及出关著书的事情,在其他很多的著作中都有提到过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情(在此不加以论述),因此《史记》的这个记录基本上是可信的。根据这个事件,我们在这里大致可以推算一下老子所处的年代,作为孔子之师的老子,因此在年龄上那一定是比孔子要大一点。而孔子的年龄历史是有记录的,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那么老子大概也就是春秋晚期的人物。

老子到底叫李聃还是李耳(老子究竟是谁是老聃)(2)

老莱子和周太史儋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

这里又冒出来了个老莱子,而且也是楚国人,另外司马迁明确指出其曾著书十五篇,但是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则老莱子。”因此可以确定,司马迁对于老子和老莱子两人是分的很清楚的,两人也绝非同一人。我们再说说周太史儋,关于他的记录主要是其准确的预言了秦国崛起,但是这种事情后人杜撰的可能性极大,作为人是不能够准确的预言未来,而且并没有直接透露出周太史儋与老子和《道德经》有多大的关系,至于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和他起到的作用,下文我还会谈到 。

那么这两个人有没有可能是同时代的人共同为《道德经》的作者呢,一个是在南方的楚国的老莱子,另一个则是在周的老聃,而编纂《道德经》则是周太史儋。

在《道德经》中,谈及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的诸多内容,如此庞杂的内容很难想象是同一人所著,这倒是像老莱子和老聃作品的一个集合体。而周老聃则作为一个周王室的官员,其多有对于政治上的见解,其对人性和治国之术应当是十分精通的,“治国、用兵”应当多为其所著。根据记载老莱子本人善于养生,在《战国策·楚策》也中提到老莱子以“齿坚易折,舌柔长存”劝子思的故事,这个故事极具思想内涵,与《道德经》中深刻哲理相匹配。

首先,上面已经指出了司马迁是知道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老子的作品是“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这个说法比较符合《道德经》的内容,道德经大致可分为道篇和德篇两个部分,对应上下篇,而今本的《道德经》经过流传,仍旧接近司马迁所说的五千字。老莱子同样也是道家人物,他的著作有15篇(另一说为16篇),书中多言道家之用。但是遗憾的是,老莱子的著作在流传的过程中失传了,因此我们难以一睹老莱子的作品的内容。

老子到底叫李聃还是李耳(老子究竟是谁是老聃)(3)

而司马迁之所以要记载周太史儋,主要可能是因为周太史儋在《道德经》成书上起到了重要的贡献,《道德经》的内容是十分精炼的,最终编纂出《道德经》这部书的可能也就是这位周太史儋。

老莱子的“老”,和老聃的“老”,使得后人误认为是同一个人。

诸子百家的著作大多是以其姓加一个“子”字称呼其书,《孟子》、《庄子》、《墨子》等无不例外是这样的,其中的“子”是尊称,作“老师”解。而《道德经》又称为《老子》,那么其作者可能会是姓老吗?答案是否定的。

《汉书.艺文志》载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周守藏室之史是个很重要的官职,但是各种资料显示当时并没有一个老氏家族,因此司马迁在开篇所说的“老子,姓李氏”这个结论就十分的可疑了。而且后面所谓楚国人记载也是不符合当时的礼法的,一个楚国人怎么会跑去担任如此重要的周守藏室之史呢?我大胆的推测一下“老和李”的缘由,李氏源出嬴姓,而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去的就是秦国,因此就成为了他的化名。在与尹喜见面时,老聃极有可能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在写了五千言的文章之后也就归隐山林了,因此后人也就称其为老子了。

老子到底叫李聃还是李耳(老子究竟是谁是老聃)(4)

那么莱子前面也有个“老”字,是不是姓老氏呢?皇甫谧的《高士传》称“老莱子”,亦称“莱子”。因此老莱子之所以前面加个“老”字,并不是因为其姓老,而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老莱子以长寿著称。不管是在《史记》还是其他的记载中,都透露出老莱子活的比较久,《史记》中紧接着老莱子记录的是:“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刘向在《别录》称:“老莱子,古之寿者。”都显示出老莱子养生,寿命较长,故称其为老莱子。

结论历史上的老子并非是一人,而是老聃、老莱子和周太史儋三人的集合体。老莱子和化名李耳的老聃分别创立了道家的两个体系,而其后的周太史儋则是彻底融合了两人的著作,集合为了内容十分精炼的千古奇书《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