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问我生涯规划师是做什么的?并且好奇我是怎么转行成为一名生涯规划师的?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通过梳理自己,扒出自己的过去,供朋友们学习借鉴。

01 学生时期的我

不安分的一颗心背后往往是前进的信号,想要进步的呐喊。

认识我的人都了解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名牌学历背景、有的是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正是这颗不安分的心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和经历,一路走来,风雨无阻。

小学不爱学习,就喜欢玩。但是妈妈的一句话:“念了9年书了还没有勇气去参加中考?”,于是我去考试了,结果上了高中,高中的好好学习和坚持,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选专业的时候,我只考虑哪个专业好就业,我就学哪个,虽然不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路径,但是我知道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永远饿不死。所以,我选择了一门技术型人才发展的方向,为的是毕业后可以找到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

上了大学我的一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了,奖学金、班干部、各种活动都参加了个遍,积极的争取。

没有人告诉我:“孩子这些不是你大学时候所必须争取的东西,这些也不是你就业时候的核心竞争力,你应该围绕自己的职业方向有重点的去刻意练习”。

当时的视野和格局,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的。幸好,大学时期结实到了几个不错的朋友和闺蜜,从他们的身上,让我学到了书本以外的其他知识,思想和格局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我的收获:人脉资源的链接永远要比书本本身更可贵,人与人的合作和链接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一辈子应该不断学习和学会处理的一件事。

生涯规划全过程(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生涯规划师的)(1)

这些是我大学期间,取得的一些资格证书。参加工作了,回头来看这些证书,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弯路,虽说什么路都不白走,但是如果自己有了学业的规划,按照规划的方向把更重要的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人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就是学生时代的自己,会有嫉妒心、好胜心也强、不服输的精神也在、曾经也是一个小花痴,哈哈~ 如果可以有再一次的选择机会,我会好好规划自己的学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我的收获:家庭教育和后天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6岁孩子们的性格基本已经形成了,后期都是很难改变的,只能通过学着认识性格,然后扬长避短,让自己找到收缩的时间点,把握好做事的度,以免陷入焦虑和恐慌中。

02 就业时候的误打误撞

一直很羡慕那些在大学期间就知道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的同学,进入什么样的企业,甚至企业的招聘人数和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专业不等于职业,我在大学期间深受其困扰,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方法论,认为自己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得找到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但是具体细分又分很多,前端网页的、后端服务的、平面设计的、项目管理的、营销的等等。总之,学校围绕这些所有就业方向都开设了课程,索性我就全学了吧。

没有重点的学习就不会有特长,什么都懂,意味着什么都不懂。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了。

现在回顾一下,从实习到毕业,我基本是围绕企业、岗位、行业来做我的职业选择。

进入什么样的企业?

我们80后有个特点,因为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国家公务员和乡镇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政策正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不像现在这样的国家单位人才选拔政策这么公开和透明。导致很多农村的孩子们,都不知道有这些信息,这块的意识不是很高,错过了很多选拔人才的考试。

如果孩子的人脉资源比较广的话,相比现在会更容易就业一些。好学校的校招企业也很给力。

刚毕业的我,也是随大流,机缘巧合下进入了河北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我的实习期和应届生的一年期间基本是在河北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信息中心工作的。

为了这份看似稳定,实则不合适的工作,我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实习生和应届生的身份。2013年,毕业一年后经过各种考量和其他公司工作的对比后,我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大帝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的第2份工作,让我有了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体验和经历)

2013年和我同班的大学同学大部分都来到了北京,因为他们在实习期间都去外面的机构参加了计算机项目的培训,基本培训完来了北京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我记得我们实习期间,手机androd和ios刚刚崛起,很多同学参加了移动端的项目,来了北京,市场对于这种人才供不应求,都找到了7k左右的工作。2013年的7k-8k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高了。

北漂期间,我面临2个选择,走纯技术路线还是技术生产服务路线,如果走技术路线,意味着我需要再花费4个月的时间去参加培训才可以找到相对不错的工作,否则只能和实习生一样从查看文档开始,进步的速度会慢很多。

2013年我开始了我的第3份工作直到今年的6月份

基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大学期间积累的计算机知识,我没有选择去培训,凭借大学专业的积累和面试的准备,经过笔试和2轮面试,我拿到了一份软件测试工程师的offer,4.5k的薪资。再三思考之后,我就入职了。

这第3份工作的时间有点长,在公司内部转过3次岗,从最开始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到测试组长、实施组长和项目管理人,从最基础的ERP领域的实施工作升到了管理层,期间带了好几个项目。

我对于这份工作其实是很满意的,无论待遇还是公司的文化,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但是经济在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其他的职业机会,而我所在的企业是属于传统IT行业,公司转型比较晚,所以和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来比,从技术或者工作节奏方面显得慢了些。所以,我那颗不安分的心在3年前又开始动了起来,经过3年多时间的准备和发展,有了后面与生涯规划师的邂逅。

我的收获: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没有任何一份职业可以不通过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正确的方向上,少走弯路,付出越多,收获才会越多!你只需要和你同一阶层的人相比,努力一点点就会超过很多人!

03 分析性格特质、挖掘能力优势

早在两三年前,我就开始想我现在的管理技能怎样能迁移到其他的职业中,我积累到的这些ERP领域知识,怎么样才能为我所用,并且不断地深耕,我积累的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如何能在下一份工作中很好的发挥出来。

还有职场中通用的一些能力,如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演讲的能力,信息整合的额能力、计算机基础运用能力等等。

我的收获: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永远要比我们的主观印象正确,我们一定要有数据思维的意识

我曾经在新精英的生涯路演活动中,介绍到我是通过自己平时积累的各种领域知识来发现自己原来适合走生涯的路线,可以运用到这些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

生涯规划全过程(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生涯规划师的)(2)

以下的截图是我8年中,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知识所积累的笔记,经过几轮的迭代,现在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我管理知识框架体系。

生涯规划全过程(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生涯规划师的)(3)

其实与生涯规划师能邂逅的一个关键原因,还是要得益于我对自己的认识,借助外部的职业世界和自己的探索过程来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特质、我的职业兴趣。

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一个公司干6年半,经过分析之后,我发现我之所以能够从事这份工作这么久的时间,其实是有很多工作内容符合我的性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受限的部分就是我所不满意的地方,我想要改变的地方。

比如我所在的行业为服务行业,满足了我霍兰德代码社会型S(Social)的特质,但是具体的领域工作内容是不符合我的职业价值观的,是我想要突破的地方。再比如,每次我有了辞职的心思,我的直属领导给我调岗,升职,满足了我霍兰德E的特质,我的管理工作也能够很好的满足霍兰德代码企业型E(Enterprise)的特质。现在公司能够满足我的S和E换一家公司很难再满足。这也是每次想跳槽而又打消了念头的内心底层的逻辑。

生涯规划师是服务行业,可以满足我S的特质,职业职业者可以满足我E的特质,产品的研发可以满足我I的特质,C的特质是我有的,可用可不用的。所以,在市场成熟的时候,有了生涯规划师的职业,而恰好在这个时候被我邂逅了,所以我也就与生涯规划师结缘了。

04 清晰的职业定位,大量输入

人一旦有了清晰的奋斗方向,就有了目标和主见了,今年6月份我再一次向领导提出了离职,领导依然向之前一样,挽留过我,但是这次我没有动摇,坚定的信念遥不可动。辞职后,我一边研发产品,一边大量的输入,各种学习和报班,接触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老师,积累了大量的公益咨询案例,并且找到了和自己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合作搭档。

最近看到过一位生涯规划师老师们发过这样一段话,很有感触,我引入一下:

很多新手职业规划师,特别想要资源合作,在TA们看来,有了资源就能做起来。

其实我在职业规划行业这么久,那些靠资源的没几个做起来的,反而是靠自己的产品和自身能量的做的还挺久了。

大家过于把资源放大化。

我从做独立咨询和创立团队以来,遇到太多向外寻求资源的创业者,结果都死翘翘了。我这一路,就是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情,从来不想着找谁谁的资源啊,结果我过得很好啊!

赵忻老师总结:三等资源给你钱,二等资源给你主意,一等资源给你能力,特等资源给你能量。

那最好的资源,给你带来能量的提升,支持你精神独立。有了这份能量,你就激发出自己所有的能力,一往无前。

对,是这样的,我的这位搭档就是给我特等资源的人,因为有了她,我在自由职业这条路上不再孤独,能量满满!

05 转型成为一名独立的职业规划咨询师

我目前是一名独立的职业规划咨询师,如果你也有职业发展的困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欢迎来约聊,因为职业规划就是帮助我们变得更好的,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我的收获: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普通的人,但是我从未放弃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更何况优秀的你们呢。就像女团杨超越说得那样,老天爷也许就喜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不放弃努力、不服输、但是又笨笨的小孩!笨小孩依然可以生活的很好,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