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

群里今年第二期聚会

好吃好喝

席间难免对情感问题七嘴八舌

结合之前的咨询个案

记录下来给大家参考

(80后家里谁管钱调查结果在文末)

声明:

仅可能适合某些一二线城市的普通老百姓

请勿对号入座,阅读如有不适,请点击关闭按钮

1,好的伴侣无非就是“能吃到一起,能睡到一起,能聊到一起”。能做到三条的真是极少数,普通人能满足两条就可以结婚了,不昏怎么会结。(6个字?“吃/睡/聊到一起”哈哈)。

除了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其他关系都是利益关系,概括起来就是物质价值,生理价值和情绪价值。对应上面的“吃,睡,聊”。伴侣之间也是。所谓的“爱”,拆解下去也就是这三种价值,无他。

2,男人比女人理性。

所以,很少有男人会仅仅因为女人做饭好吃而不离不弃(外卖不香吗),而很多女人确实会因为身体上的亲密关系离不开男人(以为那就是所谓的爱)。

大多数的情况是:聊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因为孩子的原因演(hu)戏(xiang)凑(zhe)合(mo)到孩子18岁,才离婚。

孩子敏感得很,什么都知道。TA看不出父母没啥感情吗?TA如果还小,会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讨好父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对情感的理解,重蹈父母的模式,进入恶性循环。

3,说到结婚,男人30岁之前最好不要考虑。而立后,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再安定下来,以后后悔的概率会小很多。

而女人呢,如果还想要生孩子的话30岁之前最好结,体能的下降就是这么无可奈何。不想生孩子,不结婚也可以过得很快活。

4,随着社会进步,为什么结婚的人越来越少?没有那一纸婚书,日子过得也挺好,什么功能是服务型社会不能满足你的?

5,所以为什么要结婚?就目前中国而言,有两个作用:

第一,生孩子,有结婚证了就有准生证,生孩子上户口比较方便。虽然这一条貌似即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离婚的时候,财产分割,保证弱势方的利益;如果有孩子,可以让大法官来判定谁拥有抚养权。

事实就是这样,没有其他作用,既不能保证一世一人,也不能保证甜甜蜜蜜。大部分原因是怕麻烦或者能力不够。

6,什么叫“经营婚姻”,意思就是说婚姻是一个养娃的经济共同体(公司),这是根本。

想想你在这个公司里是CEO,还是CFO,还是阿姨?你在这个岗位上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孩子的父母是既定事实,不算)?不要总想着对方能带给自己什么,要想想自己能给对方什么?

很多人恐怕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连对方的需求点都不知道。只是一味地给对方自己所能给的。委屈了自己,对方还不领情。或者就是一味地索取,岂不知权力义务要对等,一方感觉吃亏的事情长久不了。

7,一旦在婚姻中任何一方有“牺牲感”,“付出感”,就要小心了。好的伴侣从来都是势均力敌,一种微妙的平衡。

有牺牲感觉的背后,可能是你把婚姻当投资了。

投资就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

你把你的青春,你的生育能力作为赌注押宝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大概率是会输得很惨。

物化别人,也物化自己。

感觉吃亏的一方呢,压抑久了,一旦可以有机会不吃亏,就可能义无反顾。

8,投资自己,可能是最好的风控。

9,孩子自带资粮,不需要太担忧。尽自己的力,给到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投资”孩子,道理同第7条。

10,关于孩子,我2014年的文章提到过我同事,她曾经告诉我,女人生孩子前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自己以后有没有能力一个人抚养孩子长大”。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生。如果不确定,就先不生。

现在补充一种情况,为母则刚,先有了孩子,再有独立抚养能力也很好。

人性多变,无常常有,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对错。

11,要自己一个人抚养孩子长大,需要女人足够独立。

独立包括几个层面:最基本的就是经济独立,其次是认知独立,最难的是情感独立。

没有经济独立,后面的都是空中楼阁。第5条还提到了孩子的抚养权,细思极恐。不展开了。

12,两个人最怕的是成长速度/方向差太多。

精神上的和职业维度上的。

职业上的很好理解,看这个社会愿意为你的价值出多少钱,或者你能创造多少价值,就可以衡量。

精神上的成长会有人误解,以为看几本书,或者演讲就是成长。那为什么有这句话“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这一生”?不展开了。

13,对于女人来说,“育儿”能不能作为职业成长的一条路,有待商议。你是想以后帮别人带小孩,还是指导别人带小孩?

不知名的网友这么说:

最好的伴侣不一定是夫妻(其实就是这6个字)(1)

最好的伴侣不一定是夫妻(其实就是这6个字)(2)

14,

小学家长说自己带娃带得好

初中家长笑了

初中家长说自己带娃带得好

高中家长笑了

学龄前家长说自己带娃带得好

小学初中高中的家长都笑了

谁有资格说带娃带得好,只有学校老师背后说某某小孩家长带得好,那才是真的好。老师见的孩子多了,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

15,好的职业成长,只能建立在真金白银的回报上。(家里有矿的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这和上班不上班没关系,上班但不开心原地踏步的人多的是。

16,可是,老师为什么要告诉你,背后他们觉得谁家娃带得好呢?有没有其他方法?

只想到一条,欢迎补充。

娃晚上睡着了还在咯咯笑,笑出声音的那种。

孩子都是戏精,白天都是戏,只有晚上才是真情表露。

17,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不要觉得孩子不好,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参见这一篇《不焦虑的妈妈》

18,

说到底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控制欲望又太难

那么就要时刻清楚地知道

自己想要什么

自己能用什么去换

健康,时间,身体,情绪,还是钱/权/名

19,

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处境又千差万别

永远不要指导别人该怎么做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处境的最优解里

一个人活得很好就一个人

和你在一起很好就一起

不合适了就分开

也不要照搬别人的做法硬套在自己身上

只能摸索出一条自己能走通的路

哪怕绕了好多弯路

哪怕这种成长会异常痛苦

这就是成长

不要放过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又回到自己的舒适圈

人生好短

最终觉得这辈子没白活就好

哎,每次都叨叨这句话

=================

码字码的手酸

以上观点不全是我的想法

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以上是初阶内容,还有高阶做法

想看的留言,其他想法补充的也请留言

欢迎交流

另:

一二线80后家里谁管钱

各管各的占50%

你猜对了吗?

公众号/影音号:秒乐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