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颂莲扮演者(妻妾成群之颂莲)(1)

《妻妾成群》是由苏童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颂莲在家庭衰败后嫁给50十多岁的陈佐千做四姨太,在陈家大宅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中,颂莲那还是花般的女人,她的命运最终走向了另一种死亡(疯了。)

颂莲是作者在作品中刻画非常成功的一个形象。

小说里的颂莲在带有浓厚封建主义制度的陈家大院痛苦挣扎、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悲惨下场的命运。

是的,这是一个关于女性的、婚姻的悲剧故事。

和那个时期大多的“新青年”做派所不一样的是:

颂莲这个“新女性”选择走进一个了典型的旧式封建家庭。

她貌似自觉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她看起来的干练坚决致使她走向绝望之路。

作为封建家庭代表的陈佐千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的儿子飞浦在性取向父母”障碍,害怕女性,是个同性恋;陈家的生意呈现出日渐衰败的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作为新女性的颂莲,却还是没能逃脱悲惨命运。

虽说小说反映的是女性仍未觉醒的社会现实。却也不得不说,女人不自救,无人能救是导致颂莲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

颂莲在陈家大宅有过苦苦挣扎、有过争风吃醋、明争暗斗,却不是在自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等一个救世主来拯救她。

妻妾成群颂莲扮演者(妻妾成群之颂莲)(2)

一,在家靠父亲。

颂莲的父亲在世时,因为父亲的能力,家庭的经济条件也较为宽裕,因而可以去上大学,学习知识,获得新思想的熏陶。只是,她虽是受过教育的女性,思想却依旧是封建思想。

在她的意识里,未出嫁的她,父亲就是天,有父亲的家才有依靠。

颂莲上了一年大学后嫁给陈佐千,原因很简单,颂莲父亲经营的茶厂倒闭了,没有钱负担她的费用。

颂莲记得她当时绝望的感觉,她架着父亲冰凉的身体,她自己整个比尸体更加冰凉。灾难临头她一点也哭不出来。那个水池后来好几天没人用,颂莲仍然在水池里洗头。颂莲没有一般女孩无谓的怯懦和恐惧。她很实际。父亲一死,她必须自己负责自己了。

颂莲所谓的自己负责自己,不过想给自己找个依靠。

所以当继母问她是选择做工还是嫁人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她甚至都没有考虑一下,是否要依靠她自己,做工养活自己。在她的思想里,就没有“独立”二字。

妻妾成群颂莲扮演者(妻妾成群之颂莲)(3)

二,出嫁靠“丈夫”。

颂莲想要的依靠是找个有钱人。

当继母问她是想嫁个一般人家还是有钱人家时,颂莲说当然是有钱人人家。

继母“提醒”她嫁到有钱人家那就是没名分,是做妾。

颂莲说她名分不是她这样的人考虑的。

即使她之前没有选择做工养活自己,在这嫁人上她同样是有选择的。

在陈府有一次烧落叶时和大太太的冲突中,她既气愤又委屈地说自己没有打理家事的权利。

如果她当初选择嫁给一般人家,那至少是正室,何至于在家里没有一席说话之地。

她知道要牺牲一些东西来换取她对未来的依靠,唯独没有想到依靠自己。

在陈府,她和其他太太一样,为了博得宠爱,千方百计讨好陈老爷。渐渐活成了大宅女人之一,再也没有了她自己。

飞浦以为颂莲是读书人,房里应该有很多书卷,颂莲说那些东西早对她无用。

陈老爷对颂莲高看一眼,是因为她是个读书人,自有不一样的气质。可颂莲为了在这个高宅大院里头生存,却独独忘了做她自己。

妻妾成群颂莲扮演者(妻妾成群之颂莲)(4)

三,还幻想依靠飞浦。

在颂莲失去陈老爷的宠爱后,颂莲一度想和陈大少爷好。一方面大少爷年轻,可以满足颂莲生理上的需求;二来,这个家迟早是大少爷说了算,如若成功依傍上了飞浦,那不仅在精神上有寄托;物质上以后也将无需愁。

只是,颂莲万万没想到,飞浦竟然同性恋。

拿破仑曾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知道陈老爷和大少爷都不能成为指望的颂莲,在看到梅珊的死后,几重打击下最终精神失常。

虽说大环境下,男人主权,女人没有地位。可但凡颂莲从思想上转变,从依赖他人转为相信自己,大抵不会过得这么悲催。

颂莲身上有她的清高,这种清高之气使她有勇气不给陈老爷穿衣服、看不上府里其他的太太。可是她的“志气清高”不是建立在不依靠别人之上,她用这种“勇气”来争宠,以达到有有依靠保障。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言曰:

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

女人不自救,无人能救!

妻妾成群颂莲扮演者(妻妾成群之颂莲)(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