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君按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1)

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是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与贵州水西彝族首领安邦彦的反明事件,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十七年,以四川、贵州为中心,波及云南、广西,牵动大半个中国,大规模交战历时九年,其规模和时间超过了之前“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中的任何一次,是大明历史上分量不轻的一杯苦酒。关于奢安之乱的起因,长歌君认为是明末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特别是明王朝在西南地区民族压迫政策激发西南各族人民的反抗,世人眼中的大逆不道,其实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

长歌君述

天启元年,明朝东北告急,朝廷兵力有所不足,所以明朝廷准备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奢崇明调集兵马两万至重庆。问题出来了,一方面,明政府拒不发放军饷军粮,本应发放的四十万两饷银也只给了四万两;另一方面,重庆巡抚徐可求又指责奢崇明所调之兵大都老弱病残,毫无战斗力,要求遣回永宁重新征调。奢崇明以此为机,扯起了反旗,率领二万徐可求所说的“老弱病残”永宁军攻占了重庆,杀巡抚徐可求及其他官员二十余人,并分兵攻占了合江、纳溪、遵义等重镇,后来还围攻成都达一百多天。之后,奢崇明建立大梁国,自号大梁王。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2)

奢崇明塑像

奢、安两氏虽然也有利益冲突(之前奢崇明之子奢寅与安尧臣就有领土之争),但其世代联姻,整体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此时水西安氏首领安尧臣刚死,其子安位年幼,尧臣妻奢社辉(奢崇明的亲妹妹)摄事,水西大权掌握在奢社辉与安尧臣之弟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手中,奢社辉和安邦彦听到奢崇明起事的消息后,没有过多的犹豫,也举起了反旗,迅速占领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

在西南水西安氏的影响力量是巨大的,此次战乱因为安氏的加入而升级,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水东土司宋万化亦起事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安、宋两氏为主的十万兵马包围了贵阳,将贵阳围了整整一年之久,城中军民男妇四十万饿死几尽,仅剩余二万人。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3)

明军出征图

天启三年(1623年),贵州巡抚王三善率兵解贵阳之围后,安邦彦率部回水西,与奢崇明的永宁军合流,与明政府打起了持久战。期间,奢安军借助川、黔边界有利地形,屡屡取胜,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有“西南第一武将”之称的总兵鲁钦战死。奢安苦心经营,在川、黔两地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4)

明军征伐图

崇祯元年(1628年),明政府启用在成都保卫战中立下头功的朱燮元,总督云、贵、川、粤、湖、五省。朱燮元花了七年的时间,集五省之兵力,才于崇祯七年杀奢崇明、奢社辉、安邦彦于水西永宁,再后来,年轻的安位归降,奢、安之乱基本结束。

长歌君探

一、奢安之乱的原因:内忧加外患

(一)内忧: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激化民族矛盾

明代中后期,明帝国吏治日益腐败,官场黑暗。特别在西南地区,明统治者无论是与广大少数民族百姓,还是与土司阶层,矛盾都日趋复杂化与尖锐化。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5)

万历十年的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图

明朝中央政府所派出的流官不但鱼肉百姓,苛收重赋,对当地的土司们也是苛责打骂,视为贱民,常常将改土归流这把刀子举在土司们的头上。

官兵鱼肉黔人,既极残酷。有过苗仲寨者,苗仲具鸡黍,称主人甚谨,临行,辄破算器,加楚折焉……流官之削土司,真可痛恨。然土司之孱弱忠顺者尤被困……纵衙隶土司者十人而九,弱怒色,强怒言久矣。——贵州提学道刘锡玄

而对长期以来的世袭的土司制度,流官们也横加干涉以获取私利,凡世袭者必向流官上私纳黄金已为不成文之陋规。如天启初年,水西安位继承祖父职位,光是贵州分守兵备副使邵应祯一人就向安氏“索该酋金银常例,不下两三千金”。如而不纳金者,“承袭有积至二三十年不得职者”。与水西安氏世代为姻亲的永宁奢氏是为例。万历年间奢氏首领奢效忠死后,奢氏陷入了奢效忠亲弟奢崇明与效忠庶子奢崇周的土司位置争夺战。而永宁总兵郭成、马呈文竟然利用双方混战之机,出兵趁火打劫,将“奢氏九世积财,搜掠一空”。而在奢崇明成为代永宁宣抚使后,当地流官却以“行勘未定”为由(估计是奢氏财产被掠,又经战乱,纳金数量上满足不了流官们的胃口),拒绝承认,并多次向朝廷议请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

长期高压的政治,使朝廷与西南土司矛盾日趋尖锐和复杂化,奢崇明日益滋生叛意。

(二)外患:女真崛起,募兵抗击,给了奢安可乘之机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6)

明代绘画中的女真人

明末是各种矛盾激化的多事之秋,除了内忧,东北女真崛起,中央正全力募兵抗击女真的进攻,无暇顾及西南边防军事,川贵武备空虚。特别是天启元年(1621年),明政府在后金战线上吃紧,要求水西、永宁二土司征兵赴辽作战,这成了奢、安之乱的导火线。

二、奢安之乱的影响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7)

征伐奢安的明军士兵

(一)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明王朝。为了平息奢、安之乱,明政府付出的代价是异常惨重的。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贵州巡抚王三善被奢安军所杀,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亦兵败自刎。省府贵阳、成都均长期被困,牵制了明政府西南五省的兵力。更重要的是,十多年战事,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帝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仅天启六年一年的开销为例,一向极为重视北方战事的明政府不得不将最重视的辽东战事的支出由七百七十万两减少到六百八十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四百万两增加到五百万两。十七年的奢安之乱花掉了老朱家多少银子,大家可以估算一下,这样的军费开销对明政府来说,可算是不能承受之重负。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8)

西南改土归流一直持续到清朝

(二)推动了改革归流的进行,加速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永宁奢氏的根基远不如水西安氏这样牢固。奢崇明兵变失败被杀后,奢氏一族大多死于战乱。明政府趁机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派流管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大大加速了当地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三、奢安之乱的评价

史学界对奢安之乱的评价众说纷纭,有否定、肯定和折衷而论三种观点,长歌君一一胪列,请读者诸君自行攫取。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9)

奢安之乱后崇祯六年的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图


(一)否定奢安之乱的观点

否定奢安之乱的学者以唐载阳为代表,他认为奢崇明、安邦彦也并非完全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建树,也并没有提出过这种改革的进步纲领,而只是利用政治形势,会和民族矛盾,掀起这场战乱,以达到他们的政治野心而已。

(二)肯定奢安之乱的观点

肯定奢安之乱的学者以阎国文、东人达、余宏模、徐明德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明朝当时摆在中华各族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推翻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明末反动政府和腐朽的统治,其手段不管是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还是努尔哈赤以一种封建政权取代另一种封建政权。因此奢安反明既在整体上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又在局部上代表了反抗剥削压迫的川、黔、滇各族人民,奢安事件应是一场反明的大起义。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10)

天启五年的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图


(三)对奢安之乱折衷看待的观点

对奢安之乱折衷看待的学者以陈一石为代表,他认为,奢安在起事之初,是反抗明王朝的民族压迫起义,得到了西南各族民众的响应,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明王朝,因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奢安毕竟是少数民族中的封建统治者,他们的反明只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并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该事件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长歌君观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11)

明军阵式图

明朝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是西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腐朽的明王朝残暴统治的一次起义,是西南各族人民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大大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为新兴的大清政权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参考资料:

1. 田平.揭秘历史上“奢安之乱”的真实情况[E]今日头条,2019年9月6日.

2. 唐载阳.“奢安之乱”与民族政策[M]贵阳:贵州彝学,1989.

3. 陈一石.永宁彝族土司奢崇明的反明起事[J]贵阳:贵州彝学,1991.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大明朝后期的名将(天启年间奢安之乱)(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