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启蒙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五步曲)(1)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幕,一个蹒姗学走路的小孩会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挥动着小胳膊,扭扭小屁股,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当父母的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显得尤为重要。年轻的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01

教孩子学会听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自然里让孩子学会听鸟叫、蛙鸣、雨水的滴答、汽车的鸣笛等,引导孩子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和孩子一起玩“敲敲听听”的游戏,例如在厨房里用筷子先敲敲铝锅,再敲敲玻璃杯,比比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经常让孩子闭上眼睛,问他们听见了什么声音,反复在生活中、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训练孩子的听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使孩子从小听觉灵敏。

02

教孩子学会记

当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响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声音,将孩子的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这样孩子对各种声响会更加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去听。例如:让孩子辨别家人的说话声、走路声、敲门声等。用质量较好的录音机录下全家的谈话声,让孩子从中找出是谁的声音,对号入座。听到家人的脚步声,就请孩子猜猜是谁回家了?假如您对孩子在听声音和记声音方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定会发现孩子对各种声音的敏锐感觉和细微辨别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这也许是我们有些成年人在儿童期没有进行一定的音乐素质训练,至今还五音不全的原因吧!

03

教孩子学会拍

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其实孩子自身许多本能的动作也是极富节奏感的,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拍手是孩子们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孩子表示内心喜悦的动作,我们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许多爱好音乐的大人对儿时拍过的“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那样”的游戏记忆犹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奏训练。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充分突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点,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提倡孩子在朗诵、拍手拍腿、跺脚等活动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

04

教孩子学会唱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就唱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孩子们更希望通过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模仿是孩子的最大特点,我们应当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给孩子准备各种歌曲、乐曲、世界名曲供他们欣赏或学唱。提醒家长千万别用太差的音响,走调的音乐只会让孩子厌烦,抹杀孩子最初对音乐的热爱。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们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教孩子唱歌时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父母可以借助录音机、VCD等设备,让孩子从学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入手,引导孩子多听、多练、多唱,在唱中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视听、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05

教孩子学会动

孩子们在音乐的感召下是喜欢“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我在教2、3岁的孩子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教给他们半个动作,因为我的双手在弹琴,可孩子们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拍手、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真是不教自会,可爱极了。可见孩子天生喜欢随着歌曲音乐做动作,我们大人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夸奖,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尽情地表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孩子协调四肢的动作。在生活中和孩子共同创编小律动、小舞蹈。当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时,给孩子一次表演机会,让孩子在掌声中享受音乐给自己、给大家带来的欢乐。爱好音乐的儿童,他(她)的思维、观察、记忆、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孩子,而且,音乐能使孩子性格开朗、情感丰富、热爱生活、富于幻想、意识超前,音乐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而培养孩子音乐细胞的方法很多,家长们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制定一套最适合您孩子的训练方法,相信当您的孩子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时,就等于孩子得到了您给他(她)留下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让他(她)享用一生、快乐一生。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吧!

琴童家长巧陪练

1、琴童家长的八层“陪练经”,你修炼到第几层了?2、琴童家长不会弹琴居然也有好处?3、家长们,孩子开始学琴,你做好准备了吗? 4、帮助孩子克服练琴中的节拍节奏困难丨琴童系列文章之一;5、琴童家长做好哪三件事丨琴童系列文章之二

几乎每个琴童的家长都有陪练的经历,陪练到底陪什么?家长如何成为称职的陪练?

家长陪练,分为陪孩子上课和在家陪孩子练琴两种。

如何陪孩子上课

事例:

小月牙第一次来学琴的时候,那阵势让老师觉得特别紧张——小月牙的妈妈在琴房里架起了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着老师。老师跟小月牙的妈妈商量了一下,架两台摄像机实在是太“虚张声势”了,可以用手机把需要注意的姿势拍下来,也可以用笔把要点记下来。到了第二节课,小月牙的妈妈倒是没有带摄像机,但带了录音笔……

对刚学琴的初级琴童尤其是幼童来说,家长的确需要替孩子记住一堂课的要点,有经验的老师会指导家长用笔记下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家长记下那几个要点就可以了,不用过分紧张,更不用搬出家里录像录音的电子产品。又是摄像头又是闪光灯又是录音笔,孩子的注意力反而容易被分散。

如何在家陪孩子练琴

陪练第一要务:督促孩子练琴

学琴学的是一种技巧,而技巧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纯熟的。就算老师教得再好,没有足够的练习是不可能学好琴的。练琴的时候不要用遍数或时间来要求孩子。如果用遍数来要求孩子,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孩子会把曲子越练越快,节奏、音准、对乐曲的把握都成了问题,这样的练习在收效上几近为零。如果用时间来要求孩子,孩子很容易找借口,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休息一下。

建议家长在孩子练琴前让他把“进、出”的问题提前解决掉,让孩子提前喝足水,去洗手间,然后跟他约定:一旦开始练琴就要专心好好练,练完了再痛痛快快地玩儿。

如果孩子答应了你,相信他会更主动、更有效率地练好琴。

陪练第二要务:合理督促孩子的基本功练习

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孩子练琴练得好好的,家长在旁边喊:“不要用指尖触键!注意音准!节奏错了!”

有些家长总是在孩子练习一首曲子的过程中打断他,这样容易让孩子烦躁。就好像我们成人在说话的时候,旁边有个人不停地插嘴,我们也会很烦一样。

但孩子在练琴中确实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又该怎么督促呢?

家长可以把孩子存在的问题先记下来,哪几个小节有错音,哪几个小节节奏有问题,等孩子练完这首曲子,家长再针对存在问题的那几个小节让孩子反复练习。

陪练第三要务:陪孩子渡过学琴的坎儿

事例:

优优练琴的时候很愉快,但只要妈妈说:“优优,你××处弹得不对!”她立刻就不高兴,觉得练琴很烦。

这样的状况,很多家长在自己孩子身上都遇到过。碰到这种情况,希望家长换个角度,不妨拿自己说事儿。

你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的糗事,告诉他自己是如何克服、如何取得进步的。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妈妈小时刚学游泳的时候呛水呛到不敢下水,后来我逼着自己克服了怕水的毛病,很快就学会游泳了。”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榜样。偶尔透露一点儿家长小时候的糗事,不仅不会损伤家长的形象,反而会增加亲和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克服困难的经历,会让他更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

一旦孩子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家长要马上“夸”,这招对年龄小的孩子特别管用。

另外,年龄小的孩子还特别喜欢邀请家人听他演奏。这时,家长要注意了,不管孩子演奏得是否动听,家长都要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倾听,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他付出努力练琴的一种肯定。当听到他演奏时出现的错误后,家长切勿马上打断他的演奏,数落他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一定要等他演奏完,在充分表扬他之后再诚恳地给他提出建议:“宝贝儿,如果你××地方能再注意一点儿就更完美了。”

要让孩子感到,只要他真的付出努力就会取得进步,就能得到表扬,这对初学琴的孩子非常重要。

儿童钢琴启蒙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五步曲)(2)

陪练第四要务:培养孩子良好的乐感

练琴需要眼耳手脚脑等身体多器官全方位协调配合,初学琴的孩子很难全面掌握之,需要家长在旁边帮忙听、帮忙看。家长在陪练的过程中要帮孩子留意是否每一个音都演奏得饱满、结实,提醒孩子将老师在课上强调的重点、难点都做到位。

平时可以让孩子听一些世界经典名曲,培养其良好的乐感。这并不需要特别拨出时间,如果家长开车接送孩子,可以在上下学的路上把经典名曲当成车载音乐让孩子欣赏,也可以在孩子刷牙洗脸准备睡觉的时候当背景音乐听。

这种听,要适当,不要过量。

有的家长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不让孩子过多地看电视、玩电脑,却不注意保护孩子的听力。总觉得多用耳朵没关系,平时又给孩子听英语,又让孩子听音乐,还让孩子听故事,恨不能24小时往孩子的耳朵里灌家长认为有用的东西。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反感,时间久了也会损伤其听力。要知道听力和视力一样,一旦受到损伤是很难恢复的。

另外,长时间让孩子暴露在不停的声音环境中,不管是乐音还是噪音,都会让孩子听觉疲劳,变得性格暴躁,并且很难集中注意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排孩子去欣赏器乐独奏、交响乐、民乐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会。也许初学琴的孩子并不完全懂得这种高雅艺术,但是音乐会这种形式,演奏家们的风采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里,对他学琴、练琴会有促进作用。

爱心提示:

有的家长说,我根本一点儿也不懂音乐,更不会乐器,我怎么知道孩子练得好不好,是否到位呢?

家长在平时的陪练中要做到三点:

一看。看姿势,孩子手的姿势、坐姿、身形是否符合老师上课提出的要求。

二听。听孩子练琴时是不是练得很快。琴练得飞快,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让孩子把速度慢下来。

三欣赏。凭家长的耳朵感觉孩子演奏得是否悦耳。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虽然自己不会演奏乐器,但能听出孩子演奏的音不准、错音或节奏不对。这是人类对美好音乐的欣赏本能,并不需要特别锻炼。就像再不会唱歌的人坐在KTV里也能分辨谁唱得好,谁唱跑了调。

儿童钢琴启蒙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五步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