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谭光远 侯欣彤



电影格桑花开的时候片头曲(电影格桑花故事大纲)(1)

谭光远戎装照

故事以主人公女儿卓玛签字售书为序幕,采用片段式回忆的形式来展现。

《格桑花》是以秋月和华星爱情为主线的一部家国情怀的电影。以十八军进藏真实事件做背景,主要描述两人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中,从相识、相知、相恋到深沉相爱的成长历程。



夏秋月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女孩。俊美的容貌下,掩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她是部队文工团的歌唱演员。

仲华星能写会画,思想品德高尚,是公认的前途无量的干部苗子。他是政治部的一名宣传干事。



故事从1951年,十八军正在为进藏做筹备工作开始。

秋月和华星各自提留着一大兜行李快速在进藏宣传的队伍中穿梭,两人不小心撞在一起,行李散落一地。两人互相帮对方捡起行李,互相道歉后各自走开。却不料,两人又在首长办公室门口相遇。

原来两人都是面见首长,申请进藏的。

首长得知两人的名字分别叫秋月和华星后,不由得念了一句: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的诗句。并说你们两个倒是很有缘分,但我却只能批准你们两个中的一个进藏。

秋月和华星为争这个名额,互相说着自己的优势。秋月说我是护士学校毕业的。华星说,我有一身的力气和一颗报效国家的心。

最后,首长提议,让两人创作一首歌曲参加西南军区文艺汇演,如果获奖,批准两人进藏,如果没有获奖,两人都不能去。

两人虽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同意了首长的提议。

在创作歌曲中,两人从各自看不起到暗自较劲再到真诚合作,最终完成了一首《我爱格桑花》的歌曲。这首歌在西南军区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两人获得进藏资格。却分到了不同的连队。秋月去了卫生所,华星去了进藏先遣部队。



这时,有人向卓玛提问,为什么要写这本历史久远的书?听说您为了写本书,徒步从成都走到西藏。

卓玛讲述,自己并不是因为写这本书才有的这个想法,而是为了治愈自己的抑郁症才重走川藏线。在徒步走的过程中,产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华星跟随部队在海拔五千米的山口挖战壕垒工事。就在防务初步完工之际,战友发现华星走路不稳,掀起裤脚一看,脚肿得连鞋都塞不进,赶紧带华星到连卫生所诊治。这天正好是秋月在值班,秋月对这个病并不了解,给华星开了点药让他先吃。华星连吃几天药也不见好,反而脚肿慢慢上升到膝盖。秋月立即报告团部卫生院,团部卫生院特派“盘尼西林”给华星打,但也不见效。此时,部队很多战士相继患有相同的症状。连队卫生所立刻向上级汇报并请求派医生过来救治。而此时,华星身体的肿胀已经发展到肚脐。医生说华星快不行了。华星拿出身上的三块银元,一块缴了党费,一块寄给老家的母亲,另一块拜托秋月买一桶饼干,他说自己还没有吃过饼干呢。秋月为他买了一桶饼干放在病床前,华星说我要慢慢吃,等吃完了我就该死了。

华星的饼干一直吃了十天还没有吃完。第十一天,上级派来的医生到了,华星得到救治,活了下来。

防务已经建设完毕,华星被抽调去修筑公路部队。临走前,华星特来向秋月告别,看到秋月窗台上放着四个饼干桶做的花盆,花盆里种植了美丽的格桑花。

而这时,他才知道,他病重时并不是一桶饼干都没有吃完,而是秋月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希望,每到饼干快吃完的时候,就往饼干桶里续饼干,一直续了三桶饼干。

1954年,青藏公路建成剪彩仪式上,已经成为一名记者的秋月前来采访筑路先进典型。首长向她推荐了雾华星。两人再次相见,甚是欣慰。秋月带着革命的激情和对华星英雄事迹的仰慕,写就一篇《筑路英雄爱西藏》的文章刊登出来后,受到全军赞扬。活泼爱笑的才女秋月引起团长方辉的注意,方辉对秋月展开热烈追求。并信誓旦旦地说这辈子非秋月不娶,还在为秋月离藏做着准备。秋月得知这个消息后,义正言辞地告诉方辉自己不会离开西藏,也不会做他女朋友,更不会和他结婚。



期间穿插书迷对卓玛的的对话。

您说您几次停笔,是为什么?是因为故事不够厚重吗,还是没有您想象的厚重。

卓玛告诉书迷,自己曾经很多年不会流泪不会感动, 在开始重走青藏线后,当听到秋月和华星的故事后,她几次泪流不止,感动不已。她觉得父辈们的事迹不是用笔可以完成的,没有任何言语能妥帖的表达他们那种家国情怀的感情。



1955年,华星已升任排长,部队驻守亚东。在一次带领小分队进行清匪时,被困雪山,弹尽粮绝,但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带领被困战士苦苦坚持45天后,终于等到上级派来营救他们的战友。

秋月第一时间到亚东边防进行采访,再次见到华星,难以克制自己的感情,向华星表白,华星也向秋月讲述自己内心对她的爱慕。

1956年,全国肃反运动深入。部队収到秋月是国民党“外围特务”的举报信,秋月遭审查。方辉立刻与秋月划清界限,并落井下石。秋月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淋着大雨抱住一根电杆,希望自己被一道闪电劈死。此时,正在部队做报告的华星,赶来看望秋月,看到这一幕后,将秋月救起。并向秋月求婚。

部队对华星的做法极力反对,并说,如果坚持结婚,就转业。华星为了秋月甘愿转业,他知道秋月热爱西藏,决定留在西藏。进行婚检的时候,医生告知秋月因淋雨伤了身子,不能怀孕,一旦怀孕会有生命危险,华星自愿做了结扎手术。



卓玛与书迷展开话题讨论。

有人提出,为什么书中写到秋月和华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卓玛讲述,一次泥石流滑坡中,某村的两个孩子成了孤儿。华星和秋月得知后,将收养了他们。

书迷说,那个女孩就是您吗?

卓玛点头,就是我。



1957年,秋月与华星以雪山为证,以白云为朋,为自己举办了一场无声的婚礼。在5350公尺的喜马拉雅山脉留下心心相印的见证,铭刻下白头偕老的印记。

华星转业后在当地一所学校任职,并又重拾画笔开始画画。

1959年,秋月常常不明原因咳嗽。医院诊断其过敏源为颜料。秋月不忍告诉华星,咳嗽渐渐严重。小卓玛告诉华星,秋月是颜料过敏,华星得知后十分懊悔,并当即舍弃画画,业余时间开始创作一部以他和秋月的爱情为蓝本的长篇小说。



书迷询问卓玛是什么动力让您完成了这本著作。

卓玛告诉书迷,冥冥之中,好像有一股推动力一直推动自己,这股推动力有时是背后的雪山,有时是天上流动的白云,他们似乎一直在呼唤自己拿起笔来,写下这个故事。

书迷问,据说您写完这本书大病一场。有人说是您没有按照事实来写,把他们写的太高大尚了,所以遭到报应了。

卓玛说,我病,是因为我对本书倾注了全部心血。如果说没有按照事实来写受到惩罚的话,我甘愿受到惩罚。因为父辈们的事迹不是用笔可以完成的,没有任何言语能妥帖的表达他们那种家国情怀的感情。所以,我写的还不够。



1964年,一直未婚的方辉前来寻找秋月,恳求饶恕。他愿意拿一切来补偿秋月,秋月再次拒绝方辉。

1969年,秋月转业,两人并没有回到内地,而是继续留在西藏。身为藏区教育局局长的秋月得知某某村一带的孩子没有学上,和华星商量在那里筹办一所学校。两人在回来的路上,不幸遭遇雪崩……



这时,签售现场一阵躁动。只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老太太走来。两人身边跟着一群藏族小学生。

卓玛看见他们,满眼泪水。

书迷纷纷询问这两位老人是谁?

卓玛动情地冲老人喊了一声,妈,爸……

书迷纷纷围上,要求两位老人在书上签字,并与两位老人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