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孩聊天频率(和女生聊天的尺度)(1)

文 | 挪威

第 356 篇文章

前几天一直有位读者在后台问我关于和女生聊天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怎么聊?不尴尬,不聊死,不像要晚上扒人家窗户偷溜进去干坏事,不像是盯梢的混进人民群众的国民党特务。

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

很多男生,胆子大点,确切来说,可能是很多人,每天说话,和不同的人沟通,但其实不怎么会聊天,和酒肉朋友闲扯还行,反正差不多都是大家能聊天的话题,语言体系也都熟,大概率是脏话。

但暗恋一个人与之沟通,和陌生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公众场合合理地参与话题,诸如此类,就成了问题。

大排档烧烤摊的豪情万丈憋成了尿频,上厕所的频率给人感觉像肾不行了。

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桩事,上铺要追一个女孩,俩人图书馆碰到,初步认识,算是陌生人,他问我,应该怎么和人家聊天,才能聊好。

我直接给了大招:「朋友,你要自信,最关键就在于自信,即使你看她时心跳无比加速而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心如死灰,你也得自信。」

这话儿肯定是对的,你和任何一个人聊天,自信得体,是基础要求。

然后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暗恋的女孩儿。女孩儿问他,怎么了有什么事儿吗给我打电话。

其实他没有任何事,只是闲得无聊,想在人家面前刷点存在感,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于是想起我说要自信,他是这么回答的:「没有啊,这不是怕你见了我一面之后,想念我嘛,又不好意思主动找我,干脆我就给你打过去啊。」

然后这事儿就彻底黄了,他还被骂了神经病。

然后他和我的关系也黄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重新和他一样恢复到单身状态,有时间陪他在寝室里开黑,关系才重塑;

后来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他在大学里上得最深刻的情感课。

自信,和迷之自信,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个褒义词,后者在很多情况下,是个贬义词。

***

先来说说逻辑原点。

逻辑原点,是构建观念的基础。三观差异,首先在于逻辑原点不同。所以大家没必要在互联网吵,吵来吵去都没意义。

前段时间教师节,看到一个新闻,有一所学校门口的垃圾桶里扔满了花束,我看到评论区很多人在骂,浪费,不配为人师表,形式主义泛滥等等。我很惊讶,怎么会这么理解问题?

教师节送礼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而已,比口头祝福略高。而形式就是用来浪费的,花束不扔在学校门口,也会扔在另外一个垃圾桶。

形式层面的祝福,你不可能送实用的礼物,最实用的礼物是钱,你试试包个一万块钱的红包给老师?弄不好就是贿赂。

这就是逻辑原点不同导致观念的差异,最终也会让行为变得不同。

实用的逻辑原点是五官感受,能吃能喝能用;浪漫的逻辑原点是肾上腺素,能让我觉得被宠,被尊重,觉得有仪式感。

单纯过日子要看前者,但想让日子有点姿色,也要看后者。

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明白,玫瑰花虽然没有苹果实用,但在很多情况下,玫瑰花用处比苹果大多了。

所以要先从逻辑原点谈谈我对聊天的理解,然后再谈一些具体的细节,可能与你有差异,但你可以看看。

***

第一,沟通的本质是表达与倾听,不是口嗨,不是说服。

任何形式的沟通,无论是一对一还是参与话题讨论,最忌讳的事儿就在于有胜负欲,有中心感。

产生了胜负欲,沟通就是说服,你不把自己的观点摆到特别高的位置,不把别人逼到绝路,甚至说出「对对对,你说得对,我错了」之类的话,这场聊天你不会畅快。

每场聊天都像打仗,打赢是基本要求,终极目标是把对方打残,打得奄奄一息,趴在地上,对你臣服。

没有人会愿意和这样的人沟通,用这种方式恋异性,最终结果必然被拉黑。

产生了中心感,在参与公众话题讨论时,就很容易强行做一些让大家都不舒服的事儿,比如强行控场,比如强行拽话题。

我最烦有些人在聚会时强行控场,因为总显得很装X的样子。

聚会讨论有没有中心这会儿事儿呢?当然有。而中心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你抛出的话题大家很感兴趣,所以围绕此进行,而不是你强行让大家对你产生兴趣。

表达与倾听,就是字面意思,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听别人说他们觉得。

这是一种心态,把自己当人,意味着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谁都喜欢,意味着你不是川普老师,不可能什么都懂,不是懂王;把别人当人,听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

第二,了解的本质是信息互换,不是窥探。

当你想了解一个人,我们经常看到的聊天是这样的:

你家是哪儿的呀?

你是哪个部门的呀?

你的工资是多少呀?

你从哪个大学毕业的呀?

准确说,这不是沟通,这是查户口。我们都很讨厌这种「查户口」式的问题,仿佛窥探,仿佛下一步就要扒窗沿上做什么坏事,有种隐私要被戳破的感觉。

很多人都是用这种方式试图了解对方,然后进了黑名单,或者关系黄了。

这种行为不仅显得你有一肚子坏水,而且显得你无趣,而这个时代大家都喜欢有趣的灵魂,哪怕两百斤。

朋友们,了解一个人的前提是,是他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相关信息,而不是你问他答。那别人为什么会有兴趣分享呢?因为你首先做了分享。

了解的本质,是信息互换。你首先把自己的信息分享出去,激发了别人的兴趣,然后产生回馈,这就是了解的过程。

你想知道别人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比直接提问更好的方式时,你先说自己是哪个大学的,分享故事,分享信息。

对方感兴趣,也会分享自己的故事;不感兴趣,也不会对你留下很坏的印象。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某一方单独掌握信息产生的失衡感,以及一种不安全感,而且大家都很反感回答问题,你又不是警察和老师。

***

第三,表达感受永远比表达情绪真诚得多。

夸一个人,某个场景下某种行为某种画面你好美,其实会比直接“我X,你好美”,真诚很多,因为前者你在表达感受。

不开心,骂「你有病吧」,这是情绪,「你那句话真的伤到我了,我非常不开心」,这是感受,当你说出这句话时,正常人都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说错了。

表达感受比表达情绪,更容易被接受,被理解。

为什么呢?因为感受有前因后果,而情绪没有,情绪是没由头的产物,并且还带着攻击的味道;

当然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表达感受会有更多细节,某某行为,某某场景等等,细节带来真诚。

除非你对这段关系不抱希望,无所谓,黄了就黄了,否则,维系和提升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沟通中,表达感受,而不是表达情绪。

***

以上是一些观念性的认知,接下来说说具体的聊天技巧。这些技巧附着于上述认知中,是它们的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要先说逻辑原点,因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处理方式角度自然也不同。

1、用陈述句。少用反问句、质疑的语句或者提问题,你甚至可以去强行训练自己用陈述句表达。

陈述句最大的好处是,这种表达方式以及语气,会让人觉得很舒服,当然你别抬杠,我觉得你有病脑子进屎肯定不会受欢迎。

我的意思是,它方便你讲分享信息,表达感受。如果你够有才,在其中埋一些梗当然更好,幽默感比人民币更受欢迎。

但是你不要误解,开黄腔真的不是幽默感。

2、提炼关键词延续聊天。不把天聊死,不冷场,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是提炼上一句信息中的关键词,然后往下聊。

比如上一句是这样的:

中午吃的西红柿炒蛋,胃口不太好。

关键词很明显,就是西红柿炒蛋,胃口。而我们都知道,鸡蛋吸油,油腻腻的,确实很容易让人胃口不好。

下一句的聊天,就可以围绕此展开,比如西红柿炒蛋中如何炒好一个蛋。

当然这个方法一般适用于男女之间聊天,男生和男生之间聊天都会有固定话题,聚会上的讨论也会有固定话题,你接着话题往下聊就好。

3、你总得擅长一个领域。文案、摄影、汽车、英语等等,你总得擅长一个领域,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你总得在一个领域有比业余更高级的深入,然后才能发散。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抛砖引玉。

***

最后来说说标题,为什么是和女生聊天呢?因为女生对表达方式、有趣、幽默等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男生。

所以尺度我认为是「不冒犯」,做到这点有点难。

开黄腔当幽默感是冒犯;机关枪似的提问其实也是冒犯;强行灌输自己的理念,所谓控场控场,也是冒犯。

所谓情商,我的理解是,多想想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而不是说服与强行了解别人,很简单,把人当人。

END

*我们的公众号:挪威TALK

*我们的微博:@爱新觉挪威 @许天大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