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鱼鱼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稳妥有效的治疗鱼病的方法)(1)

大家好,我是小罗,专注于观赏鱼饲养技术,欢迎关注。

可能大部分鱼友都听过老三样,但是也可能有很多鱼友并不知道老三样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鱼患病可以用【升温、下盐、换水】来治疗。

有一个关键点要先说一下,老三样属于保守治疗方法,一般只适合发病初期的防治,疗效很不错。篇幅有点长,懒得看的鱼友可以只看有引用的部分。

一、升温

(1)对升温的误解

或许很多人以为升温是为了杀菌,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因为绝大多数致病菌是耐高温的,而高温会增强某些细菌的毒性,甚至升温可以使大部分致病菌大量繁殖,反而会使水质变差。

(2)升温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升温呢?

这个跟鱼的免疫系统有关系,因为有效的免疫系统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据小罗了解,在低温状态下,鱼的免疫作用会减缓,当有疾病入侵时,鱼可能在行为上会表现出一种“发热”的症状,这表明它们希望水温升高。

因此,升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激发鱼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致病菌的入侵。虽然升温可能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但是升温也更能提高鱼的免疫力来抵抗病菌。

俗话说:两害相较,则取其轻。对于患病中的鱼来说,增强免疫力显然比病菌大量繁殖更重要。

(3)如何正确升温

由于鱼是变温动物,它们没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大多数鱼的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是一样的,所以要升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升的。温度突然升高或者降低超过 3 度以上,鱼就很有可能不适应而出现问题。

一般来说,温度也不能升太高,保持在 30~32 度会较为合理,建议每天升 2~3 度,不能一下子升太快。

在升温的同时,必须加大供氧。因为温度升高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加上一些菌大量繁殖也会耗氧,而且升温后鱼的呼吸作用会加强,所以此时保持溶解氧充足很重要。溶解氧至少维持在 2mg/L 吧。

家庭养鱼鱼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稳妥有效的治疗鱼病的方法)(2)

二、下盐

说完升温,我们再来说说下盐。

(1)或许你对下盐有误解

很多新手鱼友,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理论,动不动就往鱼缸中下盐,换水下盐、生病下盐,甚至什么事也没有也要抓一把盐往鱼缸撒。你养淡水鱼没事下什么盐呢?

是因为有人说盐可以杀菌,所以才换水也下盐吗?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

高浓度(20%)的盐溶液确实有可能使细菌脱水而死,但那并不是常规手段,大部分淡水鱼根本不能在 0.5% 盐浓度的水体里长期生存,何况 20%。

你抓的那一把盐加到鱼缸里可能是完全没有作用的。我们以 100 升水的鱼缸来举例,0.5% 浓度的盐溶液需要加 500 克的盐,也就是一斤,你抓那一小把真的对细菌毫无威胁的。

家庭养鱼鱼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稳妥有效的治疗鱼病的方法)(3)

(2)下盐的真正目的

你知道淡水鱼不是用嘴巴喝水的吗?

为什么?因为水是通过渗透作用由鳃和体表进去鱼体内的,最后通过肾脏代谢成尿液排出体外。

由于鱼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由一层薄膜分开,因此盐分会不断地流入流出,该过程被称为渗透和扩散。盐离子在扩散作用下将由浓度高的一面向浓度低的一面渗透,水分子在渗透作用下由浓度低的一面向浓度高的一面流动。

淡水鱼体液中的盐浓度要高于外界环境的盐浓度,通过扩散作用鱼体内的盐分会从身体组织向外流出,而水则通过渗透作用由外流入鱼体内,主要都是通过鳃。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盐分的流失,淡水鱼生有能够快速排泄水分的肾,它们在排泄尿液之前会被肾脏有效的重复吸收,积极地从鳃部排盐细胞中摄取盐分。

因此,淡水鱼主要是通过肾脏和鳃来调节渗透压的,此外鱼体表的黏液也能够阻止过多的水分进入鱼体内,以此来维持渗透系统的平衡。

但是当鱼生病的时候,比如出现掉鳞的情况,体表黏液层受到破坏,此时水从被感染部位渗透到体内,从而导致鱼体的渗透压降低。

为了维持渗透系统的平衡,鱼体会过剩的分泌黏液,肾脏和鳃的调节功能也会被使用到极限,严重增加了这两个器官的负担,从而消耗大量的能量。

我们经常看到患病的鱼体力下降、迅速消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患病本身,而是为了调节渗透压导致体力透支,有时候短时间就因衰弱而死亡。

说了这么多,是有点复杂了。总结一下,下盐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调节渗透压,降低渗透调节系统的压力,减轻鱼鳃和肾脏的负担,从而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而且下盐和升温是相辅相成的,升温的负面作用是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阻挡住细菌进入鱼体内。

家庭养鱼鱼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稳妥有效的治疗鱼病的方法)(4)

(3)如何正确的下盐?

一定要记住,只有在鱼患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下盐才是对的。其他时候,比如每次换水下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会使鱼的渗透调节能力减弱,等生病真正要治疗时,效果就不好了。

盐要用海盐或者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这个我想就不用再强调了。由于下盐的浓度要达到 0.3%~0.5% 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大点的缸可能需要下比较多,建议先把盐溶解了再倒入鱼缸。

并且,不要一次性加,可以在一两天内逐渐增加盐浓度,以免引起鱼的渗透压震荡。此外,下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结果是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会下降。

3%浓度的盐溶液与全强度海水大体相当。当盐浓度超过 1% 时,即使是短时间的浸泡也会使鱼类出现不良反应。切记,盐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家庭养鱼鱼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稳妥有效的治疗鱼病的方法)(5)

三、换水

(1)换水的目的

换水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稀释水体中的病菌和毒素,减轻其对鱼的侵害。

很好理解。相对于升温和下盐来说,换水是最快的方法,对鱼的伤害也最小。在硝化系统还没有建立完善,鱼缸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毒素超标的时候,换水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可能也是唯一的比较快速有效的方法。

老三样中的换水跟我们平时换水不一样,它是为了治疗疾病的,所以这个换水并不是一次性的,要每天或者隔天就换一次水,至少坚持一周时间。

每次换水量,有人说一次不要换太多,换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就好。我个人认为,第一次可以多换一点,一次换二分之一,甚至换四分之三。之后可以不用每次都换这么多,但是每次换三分之一还是要的。

(2)如何正确换水?

这个好像以前就说过很多了,无非就是要注意温度、pH值、余氯。

每次换水前都要确保水中没有氯气,可以选择困水除氯,也可以用热水器里的水,或者用一些除氯的试剂。

换水的温度也是要控制好的,新旧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 3 度,最好是一样。新水比鱼缸水温度高 1~2 度比较好,尽量不要比鱼缸水温度低。

此外,pH 的变化也是要特别重视的,每次换水 pH 的变化不能超过 0.3 ,pH 变化太多会导致鱼体内血液酸碱失衡,代谢紊乱,加重病情。例如饲养马拉维湖慈鲷的缸可能会把 pH 调到 8 或以上,换水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

换水要注意的主要就这三点:温度、pH、余氯,控制好就行。此外,大量换水后,要及时补充盐分,以免引起鱼渗透出现震荡。

家庭养鱼鱼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稳妥有效的治疗鱼病的方法)(6)

最后总结一下:

“老三样”的治疗方法一般只适合初期鱼病,三样联合使用疗效很好。其中换水是最简单也是最快速的方法,应该算是“老三样”的核心,毕竟换水能快速降低病菌和毒素含量,是治疗的基础。

如果“老三样”中只能做到一样,那只能是换水,因为只有换水能够单独使用,升温和下盐要配合使用。

终于写完了,有点长,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这里,有其他不同意见的鱼友可以留言探讨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看到这里的鱼友能有所收获,欢迎关注、评论、收藏,谢谢!

,